分卷閱讀17
真正肯出聲解決問題的,卻越來越少了。劉辯心里失望,就又忍不住光明正大地欣賞起了唯一的美人,心里略微感到一些安慰。他的決定多英明??!提燕清為司空,不但向世人顯現了他的賞罰分明,用人不拘一格,也給這枯燥無味的上朝,添了一道美好風景。就是燕清為什么一直不開口說話呢?劉辯眨了眨眼,干脆主動開口,打斷了吵得不可開交的群臣:“燕愛卿認為如何?”燕清原想著等他們吵得七七八八,氣力泄去大半,精神處于疲憊狀態了,再發動攻擊,不想卻被滿眼期待的皇帝給點了名。燕清心念一轉,微笑出列,小揖一禮道:“回陛下,臣出身微末,只因蒙受圣恩,方得身臨大殿,瞻仰天顏,心中敬畏,不敢輕言?!?/br>群臣靜聽,倒覺此話順耳。不是個不知天高地厚、桀驁不馴的,還懂得謙遜有禮的君子之道。劉辯煞有其事地點了點頭:“愛卿心系天下,救駕勤王,居功至偉,不必如此菲薄己身。你于此事,究竟有何看法?”燕清原是小推一下,而劉辯卻非要問出個所以然來,他也就沒必要再等下去了。于是燕清輕輕一笑,慢慢悠悠地,以極誠懇的口吻,拋出這么一段:“臣自幼家境清貧,只聽同窗說起各地戲有不同,而不曾有過閑錢看那么一出。不想袁司隸出自顯赫門庭,卻劍走偏鋒,懷愛戲之心,不惜親身上陣,同董并州演了這么一場精彩萬分的好戲,倒是償了清暗憾一樁了?!?/br>劉辯眨巴了下眼,與群臣一起呆愣在場,半晌才明白過來。不由訥道:“……哎?”燕清這下,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語不驚人死不休。眾官駭然,旋即是浪濤一般激烈的指責怒斥。而作為被燕清點名的袁紹,更是做夢也沒想到,一把要命的刀下一刻就架在了自己脖頸上了。“燕清豎子!”袁紹暴怒出列,恨看燕清:“以村夫卑賤之軀,竟敢當著陛下胡言亂語,含血噴人、詆毀忠良!”“哈!”燕清不但沒一絲一毫的心虛害怕,還朗笑一聲,直逼三步,銳利目光直刺袁紹,語氣高傲不屑,氣勢凌人道:“詆毀?!”“只怕袁司隸如此失態,是被戳到痛處的惱羞成怒罷!”不等袁紹再開口,有備而來的燕清,忽轉而面向不知所措的皇帝劉辯,深揖了一禮。再對回怒發沖冠、滿面通紅的袁紹,燕清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地開始了炮轟:“于狼子野心的袁司隸,清雖不才,始終懷有忠君報國之心,如今便冒死三問,非叫你無所遁形,且看你如何詭辯!”第11章舌戰二袁朝廷的話語權,目前明明白白地被平分在兩派人手中。一派是以太傅袁隗為首的公卿大臣,一派是以何太后為首的外戚。前者隨著這回清剿jian佞、鏟除宦官,得士林中人拍手稱快,聲勢大漲;后者一度如日中天,然而隨著何進死于非命,弟弟何苗也因跟宦官行得太近被硬扣上一口勾結權宦的黑鍋,一并砍了,其舊部被前者盡數招降。此消彼長下,外戚元氣大傷,勢力大幅緊縮,公卿們則企圖一鼓作氣,將權柄悉數奪來,獨攬朝權。可他們誰都忽略了,獨燕清看得明白的,是被袁紹為嚇唬何太后而召進京,表面上是供袁家隨意驅使的一條狗,其實是自有打算的惡狼董卓。別看大將軍何進的舊部,是被袁家收編去了,可其實就有過半,落在時任奉車都尉的董卓弟弟、董旻手中。在袁家眼里,都是被太傅袁隗一派的人所得,似乎沒什么區別。可在燕清和董卓眼里,這區別可就海了去了。何太后并非不清楚事態嚴峻,而從她垂簾聽政的做派來看,就能看出她不是個甘心就此退去后宮,做個雙耳不聞窗外事的尊貴寡婦。她不甘心叫外戚一派就此頹淪,也召舞陽君等,在何姓族人里,挑選些芝蘭玉樹來,補充新鮮血脈。然而屠沽出身、靠裙帶關系一步登天的暴發戶,連書都沒讀過幾本,多是糊不上墻、好大喜功的爛泥,又怎么當得起大任?饒是何太后急得心急如焚,也沒幾個像樣的何家人,能同太傅袁隗一派抗衡了。而在這節骨眼上,將西涼大軍“源源不斷”地輸送進京城的董卓,就顯得至關緊要。袁家對他的自作主張自是不滿得很,又驚又怒,可也不敢撕破臉皮,同其開戰。并不純然是懼西涼兵悍勇的緣故,而是在這爭奪政權的關鍵時刻,太傅袁隗一派不能被自己這一方的人從身后捅刀子,導致整個政治布局被破壞。屆時疲于內斗,反讓奄奄一息的外戚喘過一口氣來了,豈不叫人捶胸頓足?董卓對這點也心知肚明,再加上他非常狡猾,仗著自己曾為袁家故吏這點,又不到勝券在握、成竹在胸的那刻,一直對他明面上所依附掛靠的袁家,表現得俯首帖耳,惟命是從。就順利麻痹了一向自大的袁家的警惕心。哪怕董卓這會兒抗旨不歸,而是強硬地展現出一副要將大軍進駐京城的姿態,袁家也只是不滿為主,始終認為自己足以控制這桀驁的西涼將領,而沒往野心膨脹、要反客為主那方面想。在袁家人看來,董卓這人再粗鄙野蠻,在于他有提拔之恩的袁家面前,還是稱得上乖順聽話的。無論如何,也比是為死敵的外戚要來得親近可信。燕清卻明白——就因袁家這點癡心妄想,才給了對方步步縱容,叫這老jian巨猾的董老賊瞞天過海一計得逞,震懾的圖謀達到,那就將在這兩派里,再硬添個最可怖的第三派了。燕清不是什么大公無私的護漢?;逝?,可作為一個知曉歷史進程的人,他就不可能任由董卓這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的混世魔王得以胡作非為,魚rou眾生。皇帝給了他司空的高位,燕清既是作為回報,也是為了自己的算盤,就干脆扮演一個年輕氣盛、傲骨錚錚的純臣罷。正所謂柿子要找軟又貴的捏,作為被袁家指定的下一任家主,名氣夠響亮,資歷歲數又尚淺,看著寬容其實心胸狹窄的袁紹,就是燕清挑好發難的目標。燕清唇角揚起,露出個美而挑釁的笑來,微瞇著眼,直看向袁紹,氣勢十足地連發三問。“一問!董卓此人,是誰家門生故吏?”袁紹臉色不虞,卻也不認為這有什么嚴重的,沉著臉答了:“是我袁家?!?/br>“二問!董卓此人,是蒙何人召進京師?”袁紹微微一頓,干脆將責任推到何進頭上:“是何大將軍主張召外將進京,好平宦官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