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0
那么簡單幾個圈,都會斷呢?真是奇哉! 賈珠在一邊幫父親整理著一些條陳,看著他幸福得將滿滿小半盆湯都喝進了肚子里,一口也沒給他留。真是的,宮裁也會時常給他加餐呢,只是不敢送到老爺這書房來罷了! 元春在知道自己也能跟著父親去山西之后,簡直是高興壞了,她這輩子出過最遠的門,也不過是廟里莊子上,這回居然能去山西! 就是在地圖上,離京都一手也比不完呢! 母親還說,在船上的時候,能看山看湖看海,下了船,坐著馬車,也能時常下來看看路過的名勝,就是到了山西,到時候也能讓哥哥陪著她們去四處游玩!她的一些小姐妹知道之后,羨慕壞了,就是表姐也覺得人這一世有這么一回,已經不枉此生。 “抱琴,你父母讓你嫂子來說,要放你出去嫁人,你是什么意思呢?”衣物之類母親已經統一讓針線房的趕制了,有幾套到了山西再說。她收拾一點兒自己心愛之物隨身帶,最主要的就是屋里服侍她的人。 抱琴猶豫了好一會兒,想著姑娘這回去山西三年,到時候她就十八了,再選人家也選不著好的,雖說舍不得,到底有了這機遇,便跪下來道,“父母之命,不敢為違?!?/br> 古嬤嬤暗叫可惜,傻丫頭,跟著大姑娘去一回山西,之后就更不同了,年齡大點有什么關系呢,有得是人愿意聘。但她可不敢再多說話,畢竟上回她才放肆了一點點,就讓太太弄到身邊做了兩個月的針線,根本連見也不見她一面,她那爭勝的心被冷了大半,好容易才放回到大姑娘身邊,她可不敢再有半點露相。 元春點點頭,大家年齡到了,自然有思慕之心,就跟飲食大欲,人之常情一樣,所以寧愿早問早安排,不要等到他們情難自禁了,反而不好,“嗯,你服侍了我這么多年,我比著太太屋里的彩云,給你十二兩銀子,另外的東西不變,給你做陪嫁?!?/br> 抱琴自己也存了不少錢,開心道,“多謝姑娘?!?/br> 聽父親說,賈府如今丫環很是吃香,還有不少外任的小官來聘做正頭娘子,給她選的這個,也是個秀才呢。 “你們呢?”元春想著山西之行,笑著問道其它人,“你們只管說,不要到時候才想著從山西回來,就是我們允了,也要最少一個月的功夫呢。再說也不是讓你們都像抱琴似的嫁出去,只是留在府里也是可以的?!碑吘顾磉呥@么多人,都帶上實在是不可能。 這樣便有三個二等丫頭,還有幾個小丫頭婆子站出來說要留在府里。 元春算了算剩下的,跟母親說的名額差不多,便看向古嬤嬤,想著母親好像不太喜歡她,便道,“古嬤嬤就留下來幫我管著她們吧,多做些娃娃,最好看的給我留兩個,別的你們也能賣錢?!?/br> 古嬤嬤一臉錯愕,怎么這樣,明明大姑娘挺聽她話的呀,為什么這回去山西,居然不帶她呢! “大姑娘!帶上……” 見元春微蹙了下眉,抱琴忙拉著古嬤嬤就出去,“嬤嬤這是干什么,您還能跟主子爭強?”大姑娘一天天大了,奶嬤嬤都讓老太太收拾了,她不過是一個后來的,跟主子的情份也就那樣。宮里出來的怎么樣,不一樣讓太太穿小鞋,給太太拘著做針線嘛。 古嬤嬤被拉出了屋子,只得告訴自己,沒關系,等大姑娘從山西回來就好了??伤€是不明白,為什么她沒錯,太太卻總防著她,如今就連大姑娘也避開她了呢?這是為什么呢? 作者有話要說: 賈政:懷疑能力中…… 古嬤嬤:我的宮斗技能不用了嗎?嗯? 第98章 克制 王桂枝手上的事很多, 便讓元春先停一下學業,帶著弟弟meimei們多陪陪老太太, 畢竟交通不便, 說不定有三四年過年的時候,也只能讓賈珠帶著禮物回來。︾|賈母對二房可是討了心窩子的, 人敬她一尺, 如何不能還上一丈。 “你跟璉哥兒說,讓他多帶著琮哥兒蓉哥兒在老太太身邊取樂, 還有迎姐兒,她最粘著你,她人雖小,你也要多安撫她一下?!?/br> 元春點頭應了, 讓奶娘抱著寶玉、美玉、圓圓(二房三哥兒大名為環, 母親就因此取了個小名兒)自己引著頭去榮慶堂。 “你也跟你家里人說一聲, 到了山西就立馬給他們寫信,別讓他們擔心?!彼D頭對李紈說, “雖說珠兒這次止步于秀才,但他還年輕嘛, 少年得志也不是最好。這次是讓你父親兄輩們失望了吧, 不打緊的,讓他們放心, 去山西也不會耽誤他學習,相應的資料還是要請泰山費心了?!?/br> 李紈早被母親嬸子安慰過一回,賈珠才二十, 她已經是秀才娘子了,多少人要考一輩子呢。再說就算是考不上進士舉子,她……只要他跟她像眼下這樣好,有太太這樣照應著,她也不擔心。她更驚喜的是,太太居然愿意也把她帶上,這可真是想不來的好事兒。她正以為太太自己要陪著老爺去任上,還說了要帶上大姑娘他們,想著自己定要在家里侍奉老太太了…… “是!” “快去收拾東西吧,只帶些常用的就好,別的貴重物品上檔,留個你覺得可靠的看著。丫環你跟珠兒總共帶上四個,兩個婆子,再多名額也沒有了,到了山西才能給你們添人。你去吧?!?/br> “是?!?/br> 王桂枝還要忙著搬家,她的東西不少,要帶走的更不少,畢竟她身邊還有三個小孩子,這些小家伙們要拉要尿,又沒有紙尿褲,單是小包袱都準備了十二個還不一定夠用。 好在她身邊的丫環們個個都算是拿得出手來,一樣東西抬出去,一樣東西就記下來,保準一件也不會錯。 李夫人過來,也不嫌棄搬東西的忙亂,說了兩句閑話,就拉住王桂枝的手道,“別處倒還罷了,廚房的賬是怎么算的?我怎么看著,如今我們每個月竟沒有這筆開銷了?”以前每年六千多兩的開銷,如今竟沒有了,倒還看著年成有一千到兩千兩的收入。 “噢,因為只要讓廚師們看中的就成了學徒,那是為了給真味館博味館做準備的,那不論月例開銷就不應該由公中來出?!?/br> 王桂枝喝了口水,忙給她解釋著,她做生意,人員開支是應該算在成本里面的,用不著在賈府里貪那么一點兒錢,她自己都覺得不自在,“再來我們公中的莊子上送來的東西已經不少,除了一些新鮮蔬果需要額外采買之外,我們根本就吃不了,有些難得能收藏的,像是魚膠等,我都記在賬本上,等著辦大宴的時候好取用。一些不能收的,我就以時價的八成賣給真味館……嫂子您別介意??!” “嗨!你這說的,就是白給真味館也是應當的??!” 原來收入竟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