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4
非重男輕女之人,在這個年代,當男子遠遠要比女子來得更為輕松自在。當然,教育問題也就交給了孟謹元。 那會兒,周蕓蕓還有想過是不是該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畢竟三歲啟蒙是顯得太早了些。不過,人始終都在變化,反正后來她是看開了,不單看開了,她還盼著這幫小兔崽子早點兒去上學,越早越好! 好在,終于到時間了。 因著孟謹元素日里都要去翰林院上衙,只有五日才一輪休,顯然不可能成天陪伴著小兔崽子們,更不可能當他們的啟蒙老師。所以,很快孟家就迎來了一主一仆兩人。 一個經年的老秀才,帶著個沒留頭的小書僮,周蕓蕓又撥了個仆婦去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算是暫時安定下來。 男客住的自然是前院東廂房,而西廂房則被簡單的改造了一番,成為了一個小小的課堂。 隨著仨小兔崽子的開蒙,周蕓蕓好歹略微歇了一口氣。至于學業的安排,她也跟著去瞅了一眼,隨后就決定不發一言。 說真的,對于三歲的孩子而言,孟謹元和先生共同制定的教學計劃顯然太嚴苛了點兒。不過,那也得視具體情況而定,反正這仨精力旺盛,與其叫他們閑得慌闖出禍來,還不如跟圣賢相愛相殺去。 可饒是如此,要說周蕓蕓真的完全不擔心也是假的,哪怕母子四人只隔了半個院子,冷不丁的身邊清凈了下來,她多少還是有些不適應。 幸好,跟周蕓蕓的不適應比起來,小兔崽子們適應得特別好,就是先生要不好了。 孟謹元請來的先生姓林,已是五旬的年歲了,雖說身上只有個秀才的功名,可因著基礎學問特別扎實,頗得孟謹元的贊譽。 唯一值得詬病的,估計就是不會變通了,這也是為何林先生考了一輩子,卻仍只是個秀才的緣故。 要知道,考秀才只需要死記硬背,雖說內容多了點兒,可只要肯下苦功夫,通過的希望還是挺大的??蓮泥l試開始,卻會出現大量的策論題,也就是實踐題的比例會越來越大,哪怕理論知識再扎實也沒用。 林先生就是如此。 單論經史子集,他并不輸于孟謹元,若是今個兒攤上的是旁人家的孩子,估計教導個十年都不曾問題,可誰叫他倒霉催的攤上了孟家這仨小兔崽子呢? 也不知曉是天賦如此,還是后天周蕓蕓對他們太寬容了,以至于開蒙后就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這仨兔崽子全是問題寶寶,簡直就跟十萬個為什么似的。 頭一個月,他們仨還能強忍著當乖寶寶。從第二個月開始,仨小兔崽子就徹底放飛了自我,在完成了林先生布置的功課后,他們就開始各種找茬。 你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沒問題,我讀了,但是我還是不理解。不理解咋辦呢?當然是開口發問,問題一個接著一個,一副不把先生逼死不罷休的模樣。 關鍵是,他們是仨。 不出半年,林先生就舉白旗投降了,直道這半年他老了不止十歲,再要是待下去,他攢的棺材本估計很快就能用上了。 虧的孟謹元是翰林官,素日里結識的都是讀書人,沒過多久,就又尋來了一位先生。 仍是個秀才公,不過這位要比先前那位年輕了許多,腦子也沒有那么僵化,尤其在聽聞了孟家這仨的情況下,當下上門自薦。 略一考核后,新的先生上崗了。 然而這位先生卻只堅持了五個月時間。 這期間,仨兔崽子收獲滿滿,每日里都是興高采烈的去上學,意猶未盡的放學來。而可憐的先生卻險些被逼死,等告辭時,已經是心理防線全面崩潰狀態。 不信邪的孟謹元在此之后又陸續找了七位先生,然而最長的任教時間也沒有超過半年,最短的只堅持了三天就如同抽離了魂魄般的飄然而去。 周蕓蕓不禁苦惱起來,孟謹元就算公務不算繁忙,可他逢五日才能休息一日,哪怕素日里可以在晚上教學,可仨小兔崽子熊歸熊,晚間還是習慣性早睡的,完全指望孟謹元必然是不行的。 有心好生談談,可周蕓蕓心里明白,這年頭跟她上輩子是不同的,這里沒有師范,沒有人一開始就想當老師,都是眼見科舉無望,才另謀出路的。 孟家這仨小兔崽子能折騰是一回事兒,可從另外一方面來說,也的確是老師們太弱了,怎么就被三問兩問的給逼死了呢? 最終,孟謹元費了很大的勁兒請來了一位舉人。 依著本朝律例,舉人是可以直接出仕為官的,當然肯定是小官,且前景必然不如進士出身的好??杀鹿茉趺凑f,考上了舉人就已經代表著脫離了原先的階級,哪怕真的不想出仕,也完全可以去府學任教,沒必要跑來人家家里當私塾先生。 不過這位有些特殊。 再又一次會試落榜后,這位姓丁的舉人輾轉尋到了孟謹元,他的家鄉跟孟謹元很近,也算是半個同鄉了。之所以尋到孟謹元也不是為了當先生,而是想要拜孟謹元為師,以期待下屆科舉能大展身手。 孟謹元初時是拒絕的。 論年歲,丁舉人比他還要年長二十有余,哪怕論學問,他也未必有把握勝過對方。只能說比起學問,他做的策論有理有據,且完全切合實際,正好圣上就需要能干實事的人才,而非只會讀圣賢書的書呆子。 而丁舉人雖不至于完全死讀書,可到底還是有所欠缺的。 不愿輕言放棄的丁舉人在打聽了許久后,最終自薦成為孟家仨小兔崽子的先生。他不需要束脩,唯一的條件就是逢休沐日,孟謹元能抽出半日時間指導他,或者待他寫了文章后,能夠批改審閱一番。 最終,孟謹元妥協了。 興許是因為丁舉人是個有夢想的人,哪怕仨小兔崽子再怎么能折騰,他還是咬牙堅持住了。然而,也不知曉是命中注定,還是他真就欠缺了某些因素,在入住孟家后連續三次科舉,全部名落孫山。 明明有才華卻倒霉成這樣…… 也是真不容易。 這要是擱在心理素質稍微差點兒的人身上,指不定都能瘋了,畢竟論學問丁舉人是真的半點兒不差,卻偏偏沒有考運。 丁舉人整個兒科舉考試歷程,就好似完全站在小柳的對立面似的,慘得叫人不忍直視。 萬幸的是,丁舉人不是一般人。 一般人能十年如一日的被孟家仨小兔崽子折騰而不瘋嗎?跟這相比,科舉落榜那就不叫個事兒??! 尤其隨著年歲的增長,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