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2
另三人一并全都有。 也虧得他們四人身量差不多,再說冬日里的衣裳,就算做得略微有些不合身,亦沒有太大關系。橫豎試穿之后,他們皆很滿意,對于通過會試也又多了幾分自信。 一群心大的主兒只抓緊最后幾日時間刻苦用功,而后宅里,經過數日的苦思冥想,周蕓蕓終于琢磨出了一個能叫人隨時吃上熱飯熱菜的好辦法。 她深以為,阿奶一定會喜歡她的新點子。 …… …… 身為一個廚子,很難不去關注一些跟烹飪有關的新聞,且周蕓蕓上輩子雖談不上富裕,可到底早已脫離了溫飽線。加上她本身就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主兒,素日里也很是愿意把錢花在新鮮玩意兒上頭。 譬如,城東剛開了一家新店。再如,超市里上架了一款全新口味的方便面。 反正只要價格不是太離譜,并且還是她從未體驗過的,她都愿意去試一試。也是因為這樣,她曾經一度品嘗了不少口味各異的自加熱便當。 所謂的自加熱便當,擱在周蕓蕓上輩子真心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兒了,因著價格適中,味道也還算可以,算是超市里比較受歡迎的方便食品,當然跟方便面還是沒法比的。 周蕓蕓還記得,那陣子她要參加市里舉辦的美食節活動,跟同事一起準備一個美食攤子。他們公司主打的是西式糕點,也就是全部都是各式蛋糕蛋撻一類的吃食,公司倒是足夠體諒他們,只道若是員工要吃,僅需支付成本就可以了。 問題是,美食節是從中午一直持續到晚上十一點的,試想想,忙活了這么老半天,誰不想吃口熱飯熱菜?蛋糕就算再美味,跟熱乎乎的飯菜也沒法比呢。 就是那一周時間,周蕓蕓把附近超市里所有口味的自加熱便當吃了個遍。結果還真吃出感覺來了,回頭就在家里囤了不老少,遇上加班回家沒精力做飯的時候,她就直接開一盒湊合著吃點兒。 那會兒感觸倒是不深,頂多就是感概這是懶人的福音,比叫外賣更加方便??扇缃裣胂搿?/br> 這不就是她想要的嗎? 認真的回想了好一會兒,周蕓蕓還去后宅小書房里取了筆墨紙硯,一面回憶一面書寫。 托她愛較真的福,上輩子她還真就研究過自加熱便當盒的原理,其實旁的倒沒什么稀罕的,關鍵在于里頭的一份加熱包。 萬幸的是,在磨了半下午后,她還真就把加熱包的配料都寫了出來,唯一的麻煩在于,她不記得具體比例了。 周蕓蕓:……先試驗一下吧! 也是虧得加熱包的成分里頭沒啥太稀罕的東西,在將現代的名稱改成如今這個年代后,周蕓蕓很快就叫小丫鬟去前頭喚了劉嬸過來。因為劉嬸并不識字,她還略費了點勁兒叫劉嬸背了下來。 至于份量,就只能是先每個來兩斤,具體的比例還得回頭慢慢折騰。 及至傍晚時分,劉嬸就將東西盡數買了回來,只是她不讓周蕓蕓親自調配,而是非要由她代勞。周蕓蕓倒是能夠理解,這旁的也就罷了,里頭有一樣生石灰,弄個不好很容易傷到自己。她也不逞強,只叫劉嬸小心一些,再拿出方才剛寫好的各種比例,一樣樣的試過來。 這一試,就是足足三天時間。 待二月十二,周家阿奶被急匆匆喚來,且親眼瞧見她家福娃娃折騰的東西時,仍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叫劉嬸又示范了一遍具體法子,周蕓蕓一面示意阿奶認真的看,一面很是認真的介紹了加熱包的……作用。 原理什么的,她其實自個兒也沒有弄得太明白,反正能用會用就可以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天里,她可把劉嬸折騰得不輕,且中間又跑到外頭買了兩次,才總算是碰巧蒙對了比例,達到了周蕓蕓想要的效果。 ——上輩子發明加熱包的人一定是個天才??! 唯一沒有出乎周蕓蕓意料的是,周家阿奶果然很感興趣。 事實上,就在她說完的那一瞬間,阿奶的目光里迸發出了格外燦爛的神采,看向她的眼神里滿是無限愛意。 周蕓蕓被嚇得打了個哆嗦,畢竟阿奶的熱情真不是凡人能夠承受的。 穩了穩心神,周蕓蕓趕緊先說明自己的要求??紤]到這個年代的科技水準,哪怕周蕓蕓本身對于生意沒有任何研究,也知曉這絕對是一筆大買賣。再一個,她上輩子對于加熱包的成分是完全公開的,就連配比也不難搜到,只是她自個兒沒記住罷了??稍谶@個年代,這絕對是個天大的商業機密,還是那種輕易破解不了的。 一句話,能賺很多錢的??! 所以,她要求技術入股,不是跟阿奶生分,而是搶祁家大少爺的錢! 不過在此之前,還得先加班加點的做出幾份樣品來,周蕓蕓可沒忘了她折騰加熱包的初衷。即便是要坑傻兒子的錢,那也得等會試過了以后。不是她小氣,而是只要一想到會試之時,其他考生都喝著冷茶吃了硬邦邦的饅頭,而她家謹元卻吃著熱乎乎香噴噴的飯菜…… 她就不信那些人還能安穩的考試! 饞也要饞死他們?。?! 作者有話要說: 蠢作者感冒加重了,連男神抖森的電影都沒去看,所以昨天請假一天,我放了請假條,不過好像有讀者沒看到_(:зゝ∠)_ 這是**的鍋,我不背QAQ ☆、第168章 盡管周蕓蕓的想法略有些不靠譜, 可加熱包確確實實是跨時代的發明, 還是那種格外實用且不怕旁人仿制的高科技產品! 周家阿奶當然不懂這些, 可她極有商業眼光,都不需要仔細想, 她就敢肯定這回絕對是發了。 ——比上一回的手工香皂更賺錢??! 遙想當年, 周蕓蕓瞎鼓搗出了個手工皂, 周家阿奶就是靠這個才真正的發家致富,積攢了不少的家當, 尤其是京城里的這些個鋪面, 全都是靠手工皂分成賺來的。她當然明白祁家大少爺絕對比她賺得更多, 不過人家也的確比她做得更多, 這沒啥好嫉妒的,發財就要大家一起發。 然而,那也僅僅是手工皂! 手工皂這玩意兒,充其量也就是個日用品。雖說這些年來銷量一直很不錯,可仿制的人也一直不曾減少。 盡管無論從外觀還是使用效果來看, 仿制品都不能同正版相比,可甭管哪個年代都不會缺貪小便宜的人, 尤其正版的手工皂售價從未便宜過, 更使得模仿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