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21
放聲大笑。 ——活該??! 然而,三河這話雖說得委婉,可周家大伯又不是真的傻子,加上先前布置靈堂的活兒他也有插手,當下就明白了三河話里的意思,面色一下子變得難看起來了。 不等周家大伯開口,原本躺在大通鋪上的大伯娘忽的調轉頭看了過來,啞著嗓子道:“是什么東西?能換多少錢?給我,都給我!” 給就給唄! 大金心情很不錯的主動將東西送到了大伯娘躺著的大通鋪上,還不忘將外頭包裹著的粗布掀開,好叫她看個分明,口中更是道:“左右都已經買了,不用可不是浪費了嗎?” “這……”大伯娘一下子有些轉不過彎兒來,直勾勾的盯著眼前的東西看了好一會兒,才不敢置信的道,“誰死了?難道是周蕓蕓?” 啪??! “我手抽筋了,真是不好意思?!贝蠼鹋e著巴掌立在大通鋪前,臉色黑如鍋底,眼見頂著個巴掌印的大伯娘還要開口,他索性又是一巴掌,“唉喲,我的手又抽筋了,我看我還是趕緊去買貼膏藥吧?!?/br> 三河趕緊上前拉過他,卻并未開口指責,而是臉色相當難看的向周家大伯道:“有些話我這個當小輩兒的不好說,可阿奶呢?” “不是……”周家大伯都懵了,他怎么會知道那蠢婆娘冷不丁的就冒出了這么一句話呢?又氣又急的上前,脫下鞋子沖著他婆娘就是七八下。只是沒等他打完,三河已經拉著大金走了,連個眼神都沒有給他。 周家大伯氣得渾身發抖,隨手cao起一大沓黃紙就往他婆娘嘴里塞,怒道:“我原還道經了這事兒,你多少能長點兒腦子!結果呢?你咋不去死呢?死了多好?你給我去死??!” “我咋了?這不是家里人都見了,就獨獨沒見著蕓蕓嗎?大金還說是先前買的……我哪知道……等等,他的意思不會是給我買的吧?”大伯娘驚呆了,直到嘴里被塞了滿把的黃紙,才堪堪回過神來,跟她男人扭打在了一起。 “對??!就是給你買的,左右買都買了,你索性去死,省得浪費了??!” “你才去死!給老娘滾開!” …… …… 大房的鬧劇沒人在意,倒是大金狠狠的氣了一場,偏這事兒也不好告訴其他人,免得累著別人再受氣。思來想去,大金只暗下決心,回頭尋著機會,他一定要好好收拾三山子,左右大伯娘最在乎的就是那貨了,隔三差五的打個半死,看她心疼不??! 這廂,三河和大金回去了。那廂,大河和二河也去瞧了大山他們的新居,幸好房舍雖不大,卻沒多少需要修繕的地方,也沒待多少時間,他們就離開了,只道下回有空了再拜訪。 憑良心說,大山和二山真的非常慶幸。慶幸盡管攤上了蠢娘和倒霉弟弟,可好歹他們的阿爹還算是果斷,至于阿奶那頭,明面上估計是不會跟他們來往了,可暗地里到底是放心不下他們。 只這般就已經很好了,做人要知足。 因著這倆兄弟都是閑不住的人,哪怕如今有足夠的錢財傍身,他倆依舊在家中妥當之后,就立馬出去尋活計。當然不是干苦力,而是想著重拾麻辣燙的生意。鍋碗瓢盆因著并不會被水弄壞,當初都是放到地窖里藏著的,并不曾帶出來,所有他們要做的是將必須的用具都準備妥當。好在縣城這頭啥都不缺,只是略需要一點兒時間罷了。 趁著家里的買賣尚未妥當,秀娘妯娌倆商量著輪流去探望一下娘家人。也虧得周家阿奶提醒得早,她倆的娘家都得了消息早早的離開了村子。 不過,還是那句話,信歸信,能做到像周家阿奶這般毫不遲疑的舉家遷徙,且將絕大部分家當都打包帶走的人家總歸是少數。事實上,倆人的娘家都只帶了細軟和少量的糧食。 如今,村子真的遭了洪災,還不知曉那洪水啥時候才會退,且就連鎮上都或多或少遭了災,留在縣城安全歸安全,花銷卻不是一般人家能夠承擔得起的。 這么說吧,在村子里幾乎是不花錢的。糧食是自家去年收獲的,小菜蔥蒜地里頭有,殷實人家還會殺雞殺鴨來解饞,略窮一些的人家則是將禽蛋攢起來,等逢集的時候拿過去換些粗鹽或者豆油。至于衣裳,村子里很多女人都會紡織,再說也不是所有人家年年都穿新衣服的,事實上很多人一輩子都穿不上一件新衣服,都是大的改小的,或者縫縫補補湊合穿的。 可如今來到了縣城里,甭管是柴禾還是清水,都要花錢。哪怕這些都只是小數目,可要是人口一多,日子一久,這樣積少成多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錢。更別提還有住的地方,日常的吃喝用度…… 秀娘妯娌倆都有心幫襯娘家人一把,可貼補娘家這種事情絕不可能動用家里的錢財,幸好這些年來她倆做針線活兒也攢下了不少私房錢,在各自支會過自家男人后,倆人輪流去尋了娘家人。 賃院子要錢,吃喝倒是可以借點兒糧食。在大山、二山住處定下來后沒多久,周家阿奶又使喚孫子們送去了糧食,畢竟這會兒糧食是天價,她既不想賺這個黑心錢,也沒的叫自家兒孫去買黑心糧的道理。至于周家大伯那頭,愛咋咋地??! 于是,秀娘妯娌倆便都選擇捎帶了一些錢,以及揀出了家里的粗糧,打聽清楚消息后,秀娘叫她大嫂先去,她第二日再去。一來對方是長嫂,二來王家的情況她清楚,這才不過七八日工夫,絕不至于到彈盡糧絕的時候。 ☆、127|124.52.1 第127章 匆匆將自家的兒女托付給弟妹照顧,大山媳婦兒顧不得推辭,只依著先前打聽到的消息,急匆匆的去尋娘家人了。 大山媳婦兒娘家那頭姓姜,并非楊樹村人士,而是位于大青山另一面的黑棗村人。她娘家那頭是屬于比較窮困的人家,倒不是父兄不長進,而是底子太薄了,加上人丁也不是很興旺,素日里只靠著兩畝薄田湊合過日子。 先前,一聽說大青山這一帶很可能都會遭災,可把姜家那頭的人給嚇壞了。原就是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家底薄,存糧也剛夠全家人勒緊褲腰帶過活,一下子叫他們離開村子去別處過日子,可不是為難人嗎?萬幸的是,姜家除了倆兒子外,還有倆閨女,大閨女嫁到了楊樹村老周家,小閨女則幸運的說給了鎮上的人家,當下姜家人便收拾了家當,急匆匆的去投奔小閨女了。 說起來也是無奈,誰能想到連鎮上都遭了災呢? 幸運的是,人沒事兒,他們剛巧被縣太爺派去的人給救了回來。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