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
村民買油鹽了。 “買!”周家阿奶一拍巴掌,旋即揚起聲音嚷嚷道,“你們幾個先看著攤兒,我領著好乖乖去逛逛?!?/br> “讓大堂哥、二堂哥他們一道兒去罷!”周蕓蕓趕忙提醒道,畢竟她們是去買東西的,而非單純的逛街。 周蕓蕓是抱著讓人當苦力的心態喚人的,周家阿奶雖覺得沒甚么必要卻也不曾反對,只要堂哥們,完全沒有意識到周蕓蕓的險惡用心,只樂顛顛的跟了上去。 ——蕓蕓能買啥?幾斤糖果子,還是幾尺布頭子?甭管咋樣,跟上去說不定能混上幾塊糖吃。 很快,祖孫倆的隊伍就爆滿了。大房仨堂哥,二房仨堂哥,硬要攆上來的周蕓蕓親弟弟,還有堂姐堂妹。 …… 周家阿奶熟門熟路的將周蕓蕓帶到了一家鋪面里,還沒進去呢,就聞到了一股子鮮香之味,卻是一家佐料鋪。 說是佐料鋪,其實種類并不多,阿奶直奔這里是為了買鹽,進來就張口要了二十斤粗鹽。周蕓蕓四下張望了一下,發現這里的東西看似不多,倒也將最基本的佐料配齊了,尤其當目光落在粗鹽旁邊寫著細鹽的壇子上時,周蕓蕓忍不住央求阿奶給再買些細鹽。 這里的鹽巴顆粒很粗,還帶著隱隱的苦味兒。周蕓蕓原本認為這是工藝問題,可如今卻覺得,這極有可能就是檔次不同。果不其然,等掌柜了拿了點細鹽過來,周蕓蕓略蘸了點兒嘗了嘗后,眼睛都放光了。 周家阿奶一擺手:“那就再來二十斤細鹽!” 一斤粗鹽五文錢,一斤細鹽卻要十文錢,各買二十斤的話,單是鹽這一筆就花了三百文錢。不過,鹽經得起用,上一回阿奶買鹽還是三個月前的事兒了。今個兒一口氣買了四十斤,能用半年。這么一看,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除了鹽之外,在周蕓蕓的建議下,又買了兩罐醬油、兩罐米醋、兩罐料酒和五斤辣椒粉。其實周蕓蕓還想買些八角桂皮茴香等物,可阿奶卻告訴她,那得上藥鋪去買。這還不算,鋪子里的紅糖一看就成色不好,周蕓蕓索性勸阿奶別買了,回頭自個兒熬糖漿得了。 等出了佐料鋪后,大房的三個堂哥都已經背上了沉甸甸的東西。 接下來是往油坊去,周蕓蕓也是到了這會兒才知道,油不算佐料,或者說佐料鋪不賣油,想要買油只能去油坊那兒。索性兩家鋪面離得不算遠,沒一會兒就到了地頭,這回阿奶直接不說自己想要啥了,而是拿眼瞧著周蕓蕓。 周蕓蕓果斷的大手一揮,要了十斤豆油、十斤花生油、十斤菜籽油和十斤豬rou。 最后是往米糧鋪去,因為想要熬糖漿的話,最方便的是熬麥芽糖??扇羰且钧溠刻?,那就必須要糯米或者玉米。周家倒是囤了不少玉米,卻連一丁點兒糯米都沒有。周蕓蕓說服阿奶買了四十斤中等糯米,這才離開了米糧鋪。 好嘛,二房三個堂哥也都沒能幸免。 本來周蕓蕓還要往藥鋪去瞧瞧的,可阿奶有些不樂意,問了好幾句,她才告訴周蕓蕓,不要輕易往藥鋪去,就算真的要買,回頭讓周家阿爹跑跑腿,左右藥鋪的掌柜伙計還是很實誠的,再說他們買的也不是甚么貴重東西。 周蕓蕓被說服了,她方才剛從原主記憶里得知,一般小孩子都不會往藥鋪里去,老人也不會去,只有身強體壯的壯年男子才敢往那兒湊。當然,若是事態嚴重誰還會在乎,說白了不過是忌諱罷了。 大采購結束,周蕓蕓意猶未盡的回頭望了望:“咦?” 聽得這聲,阿奶趕緊扭頭看著她。卻聽周蕓蕓道:“大堂哥二堂哥……你們幾個怎么一直跟在咱們后頭呢?” 為首的大堂哥一臉的茫然:“不跟著你們怎么辦?” “我以為你們已經先回去了,甭管是回攤位上歇著,還是去鎮子口牛車那兒等著都無妨,反正咱們到最后都要過去的。敢情你們一直背著那么多東西,跟在我們后頭呢?”周蕓蕓滿臉的同情,同情他們蠢得慘烈。 要知道,這可不是現代逛街幫著拎拎包,她和阿奶今個兒買的都是頗有分量的東西,實打實的十斤二十斤的買。就連最輕便的醬油、米醋、料酒之類的,那也是帶粗瓷罐子的,份量著實不輕。 再看眾堂哥…… ☆、第012章 見所有的堂哥瞬間都換成了一副生無可戀的神情,周蕓蕓對此深表同情。不過,周家阿奶顯然不是這么想的,嫌棄的看了孫子們一眼,目光落到了他們手提肩扛的大包小包上,忽的想到了一件事兒。 今個兒他們采買了太多東西,粗鹽、細鹽各二十斤,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豬油各十斤,還有油、米醋、料酒各兩罐,以及五斤辣椒粉和四十斤中等糯米。 當了小半輩子的寡婦,周家阿奶太清楚流言傷人了,也比任何人都明白何為rou埋在碗底吃。有時候,藏拙不代表怯懦,反而是一種生存智慧。阿奶素來信奉的是偷著樂,哪怕他們家事實上家底子要比張里長家更厚實,可明面上她卻寧愿屈居人下。甚至在村里人有意無意的說起周家是村子里數一數二的富貴人家時,她也從來不置可否。 好日子自己知曉就成了,做甚么非要顯擺出來讓旁人羨慕嫉妒恨呢? 這般想著,周家阿奶當機立斷:“咱們先回攤位上去,看看竹簍子賣光了沒有。要是沒賣光,你們就先背著東西回村里去,千萬記得腿腳快點兒,趁著村里其他人還沒回來,悄悄的回家藏在堂屋里。知曉了嗎?” 幾位堂哥皆目瞪口呆的望著阿奶,說真的,話是聽得明白的,就是完全不理解。 “一幫子蠢貨!以往白教你們要藏拙了,要是給人瞧見咱們家一次趕場子就買那么多東西,人家還不顛顛兒的跑上門來借錢借糧了?哼,我把話撂在這兒,回頭要是哪個讓人瞧見了,今個兒晚間就不用吃飯了!” 得了,還理解啥呢?考慮到最重要的溫飽問題,堂哥們只差沒詛咒發誓一定不讓人看到了。 等回了臨時攤位上,果然竹簍子等物還剩下好多。想也是,大青山這一帶多的是竹子,倒不是甚么名貴的,就是最普通的青竹。且竹子這玩意兒本就霸道,要么不長,要長都是一整片,乃至一整個山頭的。所以,這里的村家多半都有一手竹編活計,非跟精巧搭不上邊,至少結實耐用。也因此,便是賣得再便宜,多半也得剩下來,誰讓多半人都會呢? 周家阿奶親自拿了竹簍子,將東西簡單的分了分。 還真別說,東西太多,先前只是在鎮上背著走走倒是無妨,可從鎮子口到楊樹村周家,輕裝簡行的怕是也要多半個時辰。要是負重前行,天知曉得磨蹭多久,到底是親孫子,阿奶就算再怎么喪心病狂,也不至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