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0
,日后中原諸侯攻關中難,而漢軍出關攻中原易,主動權掌控在了漢室手中。不久漢中派來了宣旨欽差,犒賞三軍,對有功將領加封官爵,提高俸祿,隨行帶來不少兵甲,以及西川各地招募的五萬新軍,經過簡單的訓練,派到北伐軍中磨煉,沒有戰事的時候訓練新軍,在前線上獲得實戰經驗,及早添補主力損耗。韓信、周苛等將領接過了封賞的圣旨后,對著傳旨的欽差道:“酈先生,想不到是你親自前來宣旨,先生在禮部任職,這半年來仕途如意,本將軍還未道聲恭喜呢!”酈食其微笑道:“我一個糟老頭子,說是儒生吧?也不算,說是策士吧?也不對,要不是漢王垂青,老朽哪有這等官職爵位,這都要感謝漢王的知遇之恩??!”韓信等人點頭,這話倒不是恭維拍馬,若沒有漢王,西川怎能有如此的發展,大漢國也不會如日中天?!绊n將軍,老朽還要恭喜你呢,這一次北伐軍出征,短短一個月內順利平定了雍地,用兵擅于謀略,連環用計,只損傷了麾下一萬來人,就殲敵數萬,俘虜了七八萬雍軍,擒殺了秦末的名將章邯,韓將軍的威名在西川都傳開了,可喜可賀??!”酈食其捋著胡須,談笑風生?!绊n信身為漢軍將領,服從皇命軍令,乃天職所在,此次出兵,非我一人榮辱,而是關系到大漢統一大業,任重道遠,信不敢有絲毫怠慢、驕傲,眼下雍地雖滅,但關中仍有塞、翟二王尚未降伏,函谷關外有韓、魏、趙、中山、河南、殷等諸侯,北有強衛虎視眈眈,東南有荊楚強敵,長江沿岸有英布、吳芮、共敖,這些諸侯才是漢軍真正的對手,三秦不過楚國的看門狗,勝之不武!”韓信朗然說道?!昂脗€勝之不武!韓將軍有此氣魄,何愁天下河山不能盡數歸漢!此次老朽前來,一是宣讀圣旨,犒賞三軍,二來輔助將軍北伐,三是為將軍送兵送將來了,臨潼城外有五萬新軍,從隴西、巴蜀、嶺南、彝山招募,剛訓練了兩個月,樞密院把兵符移交給將軍,全權調度,隨軍而來的將領,不少都是各大劍門的弟子和游俠前來投效漢室的,經過選拔封了武職,安置在北伐軍中歷練,為大漢效力!”酈食其夸夸其談將此行來意道出。韓信隨口問道:“都有哪些俾將以上的武官?”酈食其道:“帶軍的前將軍為刑晉,中郎將李波,皆是楚相國李家舊臣武將,此外有李王妃的師兄弟風御烈、易川、楊遠征,古玄門青年弟子尚方俊、邱童、秦海,謀士有蜀地智者長孫沽,都在先鋒將、偏將軍之列?!睗h軍官職嚴密,建制由下至上分為伍、什、校、都、指揮、營、軍幾個跨級單位,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為一校、百人為都,五都為一指揮,五指揮為一營,十營為一軍,將職分為伍長、什長、小校、驍騎長、校尉、偏將軍、先鋒將、中郎將、前將軍、左右將軍、驃騎將軍、大將軍、上將軍。韓信點頭道:“如此甚好,北伐軍二十萬,與中原十幾路諸侯,百萬雄兵比起來,敵眾我寡,有了這五萬新軍,再整編了三秦的降軍,估計能湊集三十萬了,到時從函谷關出兵,逐一吞掉諸侯,大業可成!”酈食其微笑道:“老朽出發前,漢王下口諭交待,這支雍軍,多是駐守邊戍秦兵和當地鄉邑的秦人,既然投降漢室,就要優待俘虜,如果要卸甲歸田的,給他們盤纏,如果愿意為大漢效力的,可以整編為漢室所用!”“韓信定尊漢王圣喻!”韓信堅定說道。酈食其繼續道:“過不了多久,朝廷就會派來官員到雍地各城邑鄉里來推行漢律新政,北伐軍可抽調回來演練兵陣,不必在雍地守城了?!薄v扎在隴西長城內的平西軍副帥樊噲接到漢王密函之后,驚喜萬分,有仗可打,可把他樂快了,這大半年來一直養精蓄銳,練武騎馬,演習帶兵之法,又被漢王強行命令他看了好幾本書籍和兵法,使這屠狗將軍比昔日穩重了不少,但渾身上下那股粗獷氣息卻一點也沒少。樊噲立即調兵遣將,點撥了兩萬精銳人馬,并都分配的戰馬和充足的箭矢和干糧食物,裝備齊全之后,從隴西長城關口奔出,大地微微顫動,蹄聲殷殷如雷,兩萬騎士策騎飛馳,盔甲鮮明,戈矛劍戟閃亮發光。兩萬騎兵自東向西進入賀蘭山,為了避開草原牧民發現,騎兵團從賀蘭山腳下飛奔,山麓上層層林海色彩斑斕,兩旁高聳入云的油松、云杉棵棵林立,千里云海,一眼望不到邊。嫣紅的櫻桃、結紫的丁香、粉色的扁桃,各種獨有的美麗灌木遍布山嶺上,風景美麗異常。經過了賀蘭山,深入草原數百里,已經進入了匈奴游牧的主要地帶,這里是匈奴三座土城古蹬口、居延、高闋成犄角之勢的腹地,只有穿過這地,抵達陰山之北,才接近匈奴的大本營?!皩④?,斥候回報,前面發現了一個匈奴的部落地!”“匈奴部落,好極了,它***,灑家都憋了快一年了,有力沒地方使,今兒終于有發威的地方了,將士兄弟們,卯足了勁,排成楔形陣,沖入匈奴部落,見了匈奴男人就殺,婦孺留下活口,咱們雖好戰,卻不像匈奴人那么沒有人性!”樊噲粗中有細,朝著眾將士大聲吼道“殺敵!殺敵!”將士一呼百應,熱血沸騰。在那保家衛國、血火交融的戰場上,但凡流著熱血的男兒,都會不畏死地投入其中,這是潛藏在每個人心底的渴望。樊噲看著麾下將士一個個年輕黝黑的面龐,眼中充滿未知的興奮,開懷大笑,朗聲道:“匈奴驅除日,男兒回家時——”“匈奴驅除日,男兒回家時……”兩萬將士被徹底激發了熱血?!俺霭l,襲擊前面部落!”樊噲大喝一聲,揮著蛇形長矛,策馬帶領騎兵出擊,騎兵有序地排成了最利于猛襲的楔形陣,能一舉摧垮敵兵的防御,從而保持著陣型不亂,。萬匹戰馬奮力嘶鳴,馳騁在大草原上的壯觀場景,讓人心驚膽顫。百丈、五十丈……這個草原部落就在眼前了。樊噲臉色平靜,濃眉大眼冷酷粗野,他長長吁了口氣,挺起了蛇矛,嗓子沙啞著吼道:“讓匈奴人見識咱們漢人的厲害——沖啊——”“殺光他們!沖啊——”這些將士駐守西北邊疆,早就聽聞過匈奴的事,匈奴部落的兵馬皆為騎兵,以侵擾掠奪為主,有利會從四面八方齊聚用兵,燒殺搶奪無惡不作,無利則呼嘯而散,追都難追,草原上的駿馬要比中原戰馬耐力強出不少,匈奴蠻橫嗜殺,所過之處,屠城屠村司空見慣,掠走婦孺回到部落做人奴,比牲畜的命運還悲慘,其慘無人寰的行徑令人發指!漢軍將士們積累已久的怨氣與怒火瞬間爆發,赤紅著雙眼,唯有血腥的報復,才能讓這些野蠻的民族害怕,不敢再欺中原人。部落的匈奴人身著祟皮厚袍,頭戴祟毛氈帽,深陷的眼神帶著狂放的藍色,的鼻子像是匈奴民族的性格一樣桀驁不馴,忽然發現有騎兵來襲,還以為是其它部落前來爭奪財物,并沒有多意外,畢竟在草原上,部落間的廝殺爭斗常有的事,吹動號角組織迎敵,絲毫不見慌亂?!皻 辈菰蠅m土飛起,旌旗飄揚,轟隆轟隆如悶雷般的響聲傳來,兩萬大漢精銳像是大漠里突然涌動的塵沙,滾滾而來,沖在前排的大將軍樊噲,胯下駿馬如風,眼中的兇光令人膽寒?!安皇前吞啬虏康娜?,而是中原騎兵——”待漢軍騎兵奔得近了,近千匈奴人這才發現情況不對,但已經太遲了,先鋒騎兵瞬間襲到部落外圍,柵欄木桿被馬蹄撞飛,騎兵揮舞著長戈長戟撲入了部落?!胺畤垹敔斣诖?,誰敢與我一戰!”手起矛落,一個又一個的匈奴人被他斬于馬下。其它將士見樊將軍勇往直前,一個個也都豁出去了,本來這一次孤軍深入草原就是九死一生,有何懼哉?楔形陣如釘子一般,不要命的往突厥騎兵陣列沖去,那氣勢,那力量,就連野蠻的匈奴人,也忍不住的驚駭之極。匈奴勇士的單騎本領極強,但在訓練有素配合嚴密的漢軍鐵騎面前,竟是無從施展,在一聲聲憤怒的嘶吼中,紛紛落馬,或死或傷,重重的摔到堅硬的凍土地上!失去主人的戰馬不斷在草原上狂奔嘶鳴,搏殺如此激烈,匈奴騎士竟然沒有一個脫離戰場逃跑,因為他們的家人和財富都在部落中。漢軍鐵騎人多勢眾,借著陣法之利,連沖帶撞,盡管匈奴勇士抵抗,但在激烈搏殺之下,漢軍迅速撕破了豁口,沖擊部落,光火連營,慘叫聲不絕,這一刻,成了匈奴人的夢靨,讓這些野蠻人深深牢記,犯大漢者,雖遠必誅! 第五十九卷楚漢風云第九章山澗邂逅 韓信收攏北伐軍,除去函谷關和峣關兩路的分兵,加上廢丘趕來的左路軍,手中精兵仍有十萬眾,而且漢中送來五萬新兵,又整編了五萬的降卒,加起來有二十萬人,但參差不齊。 為了加強調度,協調指揮,韓信把新軍和降軍拉到了涇河畔安營扎寨,進行訓練,營地到處掛滿了橫幅:“忠于漢室”“精忠報國”,這種從心靈上灌輸效忠黨國的精神,也是龍天羽從未來借鑒的,在西川政界、軍界、文化界全部推行,宣傳工作十分到位。 點將臺上,韓信一身銀白鎧甲,白袍飄展,甲胄熠熠閃光,渾身上下一股殺伐氣息,雖然看上去溫文爾雅,但沒有任何將士膽敢造次,因為北伐軍的軍紀嚴明,賞罰分明,沒有人敢違抗軍令。 韓信站在高臺,放眼四顧,十萬人馬,個個盔甲錚亮,面色肅穆,刀槍劍戟,寒光爍爍,神機營、騎兵營、盾牌手、刀斧手等等,兵多將廣,整個演兵場上卻是鴉雀無聲,等候主帥的訓斥。 “將士們,不管你們以前是屠戶、獵戶、奴隸、貧民還是劍手,不論是西南少數民族、巴蜀土著族、東方諸侯還是老秦族,從你們穿上這身鎧甲,進入北伐軍大營的時候,你們就是我的將士,是軍人,就要有軍人的樣子,服從命令為天職,任何害群之馬、違反軍紀的都殺無赦,戰場立功的,不論是任何身份,都一視同仁,得到應得的封賞!” 十萬人馬,不論新軍還是降階軍聽了都振奮人心,新兵個個趾高氣昂,精神抖擻,不久要上戰場磨煉了,如果能殺敵,就能獲得爵位,獲得朝廷俸祿,補貼家里過上好日子,而且漢軍賞罰分明,精忠報國,征戰天下為大漢效力,成為每位青年心中的志向! 這些投降過來的雍軍和舊秦軍,面色也有些動容,自從收編之后,得到了諸多好處,首先是漢朝廷善待俘虜,赦免了他們的罪行,又分給他們盤纏,不愿意當兵的可以卸甲歸田,愿意留下的就重新整編,獲得跟尋常漢軍一樣的待遇,沒有任何的歧視,讓這些鐵骨錚錚的正規軍人對漢軍有了歸屬感。 韓信繼續說道:“從今日起,你們就要進入嚴格的軍事訓練,要成為北伐軍的精英部隊,沒有那么容易,上午要進行體能訓練,每人雙腿各縛重五斤,下午練習陣法跑位、騎術射術、攻城演練等,晚上輪番學習漢軍的八大軍紀,十五條政策,你們現在同時起步,本將軍會一視同仁,日后是新軍立功多,還是老兵立功多,就全看你們自己的刻苦訓練了,將士們有沒有信心?” “有——”十萬將士吼聲如雷,士氣高漲。 韓信嘴角掛起一絲微笑,神色淡然,指揮三軍,從容若定。 接下來就是軍隊整編,按照漢軍制伍、什、校、都、指揮、營、軍劃分,這些日子不斷有漢中委任過來的武將和劍客,都是一些擁護漢室的勢力派出門派中精銳弟子前來投效,渴望建功立業,光耀門派。 涇河對岸的司馬欣麾下守軍,隔水相望,驚慌失色,時刻提心吊膽,警惕著漢軍忽然渡河襲擊,自從雍王被滅,潼關、函谷關相繼落入北伐軍掌控中,這塞、翟兩個關中諸侯王就如同甕中之鱉了。 兩軍反抗沒有實力,逃跑沒有退路,楚國援軍遙遙無期,多拖延一天,塞、翟將士的斗志就消沉一天,河岸的守軍越來越感到絕望了。 蒯通、酈食其、長孫沽來到點將堂,向韓信獻策,準備要出使塞、翟兩諸侯地,勸司馬欣、董翳投降漢軍,反正這兩個諸侯王已名存實亡,終日成了驚弓之鳥,兩軍加起來兵力不過十幾萬,根本抵擋不住北伐軍的征討。 韓信深知兵法中:上兵伐謀,其次伐交,下者伐攻的至理,如果能并不見血地收復櫟陽、高奴之地,收編塞軍翟軍,不斷緩解漢軍與降軍雙方的矛盾,還能凸顯漢軍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王者風范,這對于征討諸侯的政策非常有利。 當下同意了三位謀士的計策,要派說客出使塞、翟兩國,蒯通卻道:“司馬欣與董翳均乃性格猶豫之人,如果冒然派說客去勸降,反而致二人難以相信,甚至開口要條件,因此必須給二人制造壓力,逐一分化,讓司馬欣和董翳相互猜忌,自然都會同意歸降了?!?/br> 韓信目光一亮,問道:“先生有何計策使司馬欣與董翳乖乖俯首稱臣?” 蒯通淡笑道:“塞、翟兩地與咱們有涇河相隔,與衛地有洛水、榆林山相阻,而且兩軍相互呼應,如果漢軍出兵強攻,即使大勝,總會也有傷亡,逼急了,說不定這二人會投靠北衛去,所以老朽之見,不如先派使者去高奴,穩住董翳,離間董翳與司馬欣的關系,然后派大軍逼近櫟陽,就詐說董翳已經歸順了漢室,就剩下他司馬欣了!面對大軍壓境,盟友的背叛,腹背受敵的形勢,司馬欣必然不敢反抗,乖乖答應歸降,然后咱們再派使者去高奴逼迫董翳盡快歸順,董翳那時一見司馬欣歸降,定然不敢造次,這樣一來,關中就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