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2
,哼哼,范增不才,不奢求榮華富貴,權傾朝野,只希望能輔佐霸主,成就千秋大業,如管仲樂毅一般,如果羽兒愿意,咱們可早下決策,商議如何回彭城接掌大權,到時候我們控制大楚,大可冊封熊心為義帝,封到九江一帶,如此一來彭城以及江東勢力便以霸王為主公了?!?/br> 項羽想到李月瑤心中一恨,她對我無情,就別怪我對她老子無義了,從此由我接管大楚,待吞噬中原各諸侯后,成為中原霸主,再與龍天羽的漢軍決一勝??!我和他之間,注定了只有一個人能活下去。 --------------------------------------------------------------------- 第三十一卷興漢之路第三章罷黜百家 龍天羽登基過后,又處理了很多政事,直把他煩得頭昏腦脹,一疊疊錦布寫滿了奏章,漢中現在百廢俱興,所有的政策剛剛起步,自然遇到不少阻力,朝中、地方呈遞上來的奏折,令龍天羽這幾天早朝議事,下午批閱奏折直至挑燈夜炙。 所幸的是漢中地帶縱橫不過五六百里,十多個縣城,只有東西兩郡,七日之后大小事都已經穩定實施下來,呈遞進宮的奏章越來越少了,地方的事上報到六部后,基本都解決了,除非有重大工程、要事或解決不了的,才有六部尚書或三公上呈,讓龍天羽減少很多麻煩。 平生偷得半日閑,龍天羽拋開朝中政事,想起了一手cao辦的龍牙特種部隊和錦衣衛,便派人召見夏侯嬰和張云、葛離三人,目前夏侯嬰簡直龍牙部隊的統帥,以及錦衣衛的衛督,張云為龍牙副將,葛離事錦衣衛副衛督,同歸夏侯嬰管制。 “龍牙部隊訓練得如何了?” 張云回道:“龍牙正在加緊訓練中,融入漢王的新戰術,每天特種兵腿腳都是綁著五公斤的沙袋在訓練基本功,從早到晚難度適當變化,從耐力、臂力、身手、敏捷度、速度都有所進步,甚至有些訓練一年的老兵要求綁著十公斤的沙袋來訓練;前天剛從五路軍中選出了三千精銳,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死亡式訓練,進行一次大淘汰,最后通過考核留下的人不會超過五百人?!?/br> 龍天羽點頭道:“兵貴精不準貴多,龍牙是漢軍的王牌,精銳中的特種兵,無不以一當十,如果有五百新人過關,加上以前的五千人,再進行一次大洗牌,淘汰的就移交錦衣衛,負責打探情報,做敵后間諜工作?!?/br> 張云倒吸一口氣,大洗牌三個字意味著什么,他當然清楚,死亡訓練又要開始了,用漢王的話說,要把特種兵訓練成鋼鐵戰士,身如鐵,心如鐵。 “錦衣衛有何進展?” 葛離恭敬答道:“回漢王,錦衣衛已分成內衛和外衛,內衛斥候在暗處,負責刺探敵后軍情,以及各個地方勢力的朝政、工商等情報,目前內衛有兩千多人,外衛再明,主要負責幫助行商運送貨物、行商客人,在商者原有利潤之外獲得分紅,現在大小商賈有數十家與外衛合作,各種消息也源源傳來,內外衛都已步入正軌?!?/br> “好!蕭靖、薛延他們幾個被調入錦衣衛,做事還穩當吧?” 葛離繼續答道:“蕭靖、薛延、裴布他們目前是錦衣衛的校尉,各有分工,都已經派出去聯絡本職內的屬下,臣建議在中原、巴蜀、大漠、塞外再多建立一些中轉站,將消息及時脫手傳回,不至于出現斷層,還能補充資金方面的需求等?!?/br> “嗯,這方面的事,你們商議好后,由夏侯嬰定奪就行了,我只要及時、準確的情報,只看結果,不問過程?!边@一句話就已經給了三人決策權力。 “遵命!” “還有,朝廷新政推行不久,所有事宜都需要銀子,所以錦衣衛除了搜集情報外,最好能從商賈入手,合作越多,錦衣衛利潤就越巨大,自給自足,形成一個獨立的機構,這樣才能脫離軍政,而在暗中監督軍政,明白嗎?” 夏侯嬰、葛離、張云一起拱手受教,心中卻不知如何定義這個組織了。 “最近情報中還哪些重要的事?” 夏侯嬰說道:“屬下篩選了一下,其中幾條情報值得注意,一、各地諸侯已經紛紛建立政權,并招兵馬買壯大隊伍,有幾股諸侯王勢力私下結成結盟,以防被強大的勢力吞食;二、楚國懷王已經帶領官員抵達彭城,接收彭城一帶的城池,項羽和范增仍在返東途中,奇怪的是大軍離彭城越來越近,行軍速度反而越來越慢,有時扎營后還在吹角訓練,不知搞什么名堂,三、巴蜀各部落正在湊集人馬,配合著蜀軍向我漢中西南邊界匯聚,恐怕有所圖謀?!?/br> 龍天羽聽過這三件事,沉思不語,半晌方道:“分封十八王,本來就各存異心,一旦回到封地擁兵自重后,野心變大,肯定相互猜忌、爭奪,目前中原楚軍勢力最大,那幾個諸侯王暗結聯盟,是為了防止楚軍吞食!” “至于項羽和范增異動,哼,他們是要打算篡權,對付彭城的楚王!不好,月瑤回返彭城去見李相,恐怕要有危險……”瑤妹走了三日,快馬也追不回來了,只有放出飛鴿,命錦衣衛斥候中途截住轉告這個秘密,龍天羽心中想到。 ……… 夏侯嬰三人剛退下,大內侍衛傳報,蕭丞相、張太傅、曹太尉、趙御史進諫來了。 龍天羽立即讓侍衛把四人領進內殿,這四大重量級人物一來,肯定有重要軍政要參議了。 張良、蕭何、曹參、趙堯進了內殿,施過禮后,龍天羽直入主題,問道:“有什么大事,讓兩位重卿一同前來進諫?” 蕭何道:“臣與戶部、工部、吏部、刑部商議過,接下來準備開山鑄錢,統一貨幣,煮湖制鹽,控制食鹽交易,建兵工廠打造兵器戰甲,這三項再漢中非朝廷外,私人不得cao辦,這樣不但控制經濟命脈,增加收支,一旦戰事一起,不受市場影響,國家cao控源頭,將用之不盡,取之不竭?!?/br> “另外,臣下令廢除秦朝的[挾書律],恢復百姓言論和學術的自由;陸賈、叔孫通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臣一時拿不定主義,請漢王定奪?!?/br> 龍天羽在歷史課本學到過,“挾書律”是秦始皇三十四年下令“焚書”的一條法令,這條法令規定,只要不是由秦的博士官所掌管,全國有藏有百家語的,都要交給郡守、郡尉一起燒毀,如果有膽敢收藏者,就處以族刑,這是秦王朝一種極為愚蠢的文化專制主義政法,極大地扼殺了當時思想文化的發展。只是龍天羽不知道,秦始皇“焚書坑儒”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至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應該是漢武帝時期,御史大夫董仲舒提出來的,對當時鞏固政權,穩定人心,削弱地方割據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只是龍天羽來自二十一世紀,有了更好的法制與仁政集合,依法治國,要不儒術更管用吧。 龍天羽想了想道:“挾書律嚴重影響思想進步和文化傳播,早該廢除了,至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會不會有些偏激,畢竟治國不是只靠一家理論就行,外交家、縱橫家、軍事家、法律家、文學家等等,三百六十行,何止百家理論,一旦全部廢除,社會談何進步?張太傅,你有何看法?” 張良不慌不忙,認真答道:“據記載,天人相應,國家如有亂事出現,上天會用災害怪異進行警告,但只要不是大無道的時代,上天是愿意扶持天子的,不過天子要強力勉勵于行道,所謂道,事循著它的走向治的路途,仁義禮樂,乃是推行道的工具,而不是主旨,目前漢軍在漢中之地發展不是長久之計,地理有限,人才也有限,過早推行儒術,只會使第*一*文*學*首*發大漢維持穩定的現狀,卻不能迅速崛起,有吞并天下的勢力,現在百廢俱興,所有政策和律法都與以往朝代不同,這就是變革,而在變革時期最重要的不是禮化教義,而是法政結合,約束所有人必須遵守,這樣新政才能推行下去,只有等漢王贏得江山之后,再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遲?!?/br> 龍天羽微笑道:“正合我意,我打算設立一個翰林院,由張太傅為翰林大學士,日后頒布科舉之后,選舉一些有才能、賢德的人放進翰林院,與內閣、六院協同輔政!” 這時曹參邁步上前,稟奏道:“漢王,據兵部緊急上奏,蜀王發兵在漢中西南邊境聚集駐扎,虎視眈眈,意欲擾亂我大漢邊境,形勢危急,請漢王定奪?!?/br> —————————— 同志們,想什么呢,快砸票??! 第三十一卷興漢之路第四章蜀兵作亂 蜀族是先秦時期一個不同于華夏族群的古老民族?!笆瘛弊肿钤绨l現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據記載武王伐紂時蜀人曾經相助。但關于蜀國的歷史在先秦文獻中一直沒有詳細記載,直到東晉常璩的中才記載了關于蜀國的歷史和傳說。 秦滅蜀之前,蜀分別由蠶叢氏、柏灌氏、魚鳧氏、開明氏諸族統領。開明五世之前,蜀國的都城建于廣都樊鄉。到了開明九世建都于成都,開明十二世時“五丁力士”開辟了石牛道,打通了從蜀至秦的信道。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時秦國派司馬錯﹑張儀率兵滅掉了蜀國,蜀地從此成為秦國的糧倉,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龍天羽聽了曹參奏言眉頭一皺,漢軍剛在漢中駐扎,這巴蜀就有兵馬sao動,看來這深山中的土住族人很不友好啊,便問道:“這蜀王發兵之事從何聽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蜀國不是不存在嗎,怎么還會有蜀王?” 蕭何解釋道:“蜀國被秦滅之后,以東部為巴,西部為蜀,考慮到巴蜀地形險要,少族人居多,任用外官進蜀難以治理,所以為了方便控制當地百姓,便在這里建立朝廷衙門,任免蜀王后裔子孫為偏遠地方郡守負責稅收等,朝廷派監衛帶兵馬駐扎下來監督,地方軍政分開了,自從秦始皇統一天下后,大興土木,奢侈腐化,不斷從巴蜀征集重稅,蜀人早有反側之心,利用天下義軍突起,蜀王孫則集合地方各部落少數族人殲滅駐守在巴蜀的秦兵,恢復了蜀國名號,此時動兵,定是擔心我大漢要發兵征蜀,才在邊界地帶駐守重兵?!?/br> 龍天羽可知道巴蜀是中國古并代一個重要的經濟文化區,物產豐饒,經濟發達,歷來被譽為天府之國,如果利用好了,這可是塊寶地,興奮道:“漢中雖富饒,但面積有限,不足以迅速崛起橫掃中原,這巴蜀便是大漢的后糧倉,我必取之!” 張良說道:“蜀川地形險要,多是羊腸小道,四周皆為絕壁,奇險無比,十萬大軍也難以發揮作用,任你名將如神,手下雄獅百萬,真打起來足有在后面搖旗吶喊的份兒,何況這些土住族人對秦人痛恨,野性難馴,要想短時間內收復非常艱難,一旦戰事拉開,不能迅速結束,勢必把漢軍深陷其中,無力東進了?!?/br> 龍天羽點頭道:“無論如何,巴蜀一定要收復,但是不一定以大軍正面交鋒,五千龍牙部隊和四萬羽林軍便能成事,其實我的目的不是殲滅他們,而是收復在大漢的附屬下,成為大漢的疆土?!?/br> 趙堯道:“不若派使者去招降,只要蜀王愿意歸順,我大漢可不必出兵,就能接管巴蜀?!?/br> 龍天羽聽著氣樂了,問道:“你當蜀王是三歲孩童嗎?隱忍百年的王位終于失而復得,肯定不會拱手相讓,何況秦王一統天下后,在這里屢次增加賦稅,官逼民反,這些少數民族現在對外來的朝廷肯定心懷排斥,招降無疑自取其辱,目前要做的就是盡快掌握入蜀的路線,蜀王手中的兵力,以及各族部落的狀況,哪些是要施加恩惠招降的,哪些是要雷霆手段硬打的,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仗才有勝算?!?/br> 趙堯點頭稱是,心想漢王足智多謀,天下少有,自己對于用兵打仗根本不通,還是盡量少說話,免得鬧笑話。 張良凝思道:“巴蜀少數民族很多,各部落也有不少土著狼兵,憑借天險地形,深山老林,就是去了十萬大軍也不能全部剿滅,只有弄清各部落和蜀王的關系,采用分化、拉攏、打擊、賄賂等手段,只要制服蜀都杜氏勢力,再拿頑固的部落開刀,定能穩住巴蜀的各方勢力?!?/br> 龍天羽心想姜還是老的辣,一語道破計謀的真諦,微笑道:“正合我意,暫且命虞子期將軍嚴守邊界,現在不熟悉對方的意圖、兵力、以及更細致的消息,唯有以靜制動,做好防御攻事,物資儲備等,隨時準備應付蠻軍的進攻?!?/br> “另外修水利之事要盡快,發動赦免奴隸身份的百姓開墾荒地,鼓勵農耕,明年來春便大規模耕種,屯田開荒,為大軍儲備糧草,幾十萬大軍在漢中,糧草有限,隨著征兵入伍,人數越來越眾,即使金銀不缺,可是通往關中的路途崎嶇難行,多是棧道陡崖,況且用不了多久,中原戰亂一起,關中通往漢中的路肯定會被封堵,前有三秦后有蜀軍,漢軍要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才行,否則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大漢到時危矣……” 五人又商議一個時辰,將設立翰林院的細節,由張良做大學士,專接收一些有才學、有品德的賢者隱士為朝廷辦事;漢中地方有名望的大夫雅士如果聽到名動天下的張子房執掌翰林院,肯定會毛遂自薦而來。 蕭何則是提出一些興田、筑渠、修路的方案,以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