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8
可是把這些繁華的城市拱手讓給楚人,還要背井離鄉去那農商貧瘠的巴蜀,水土不服難以適應,對楚軍的行徑有些憤憤不平。 呂雉秀眸緊蹙,顯然也吃驚不小,玉容上閃過一絲不快,或許因為自己的丈夫為了兩個女人,竟然不惜用半壁江山來交換,如果是自己和詩詩姐妹幾個被擒,夫君還會交換嗎? 女人心理都是愛攀比的,盡管她冰雪聰慧,才學不淺,但是與那二女相比,自覺有些壓力,既沒有才女月瑤絕代芳容、冠世才華,也無虞姬美貌傾城、才藝出眾,因此一時有些自憐。 這時蕭何道:“彭城義軍自從沛縣起義以來,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經過沛公一番浴血奮戰,壽春運兵、破釜沉舟、巨鹿之戰、彭城會戰等等,才有今日的成就,然而現在戰事還沒有完,我們不能只看眼前,貪圖安逸享樂,那西部歷練一番為統一天下作準備,這才是王道選擇,而沛公已經下了軍令,所有將士西遷入蜀,離開前要穩住城內軍心,不得sao擾百姓,帶走愿意跟隨的軍民家眷,糧草、兵甲、金銀財物統統帶走,我還在想,明日貼出公文,將楚軍的行徑和漢王被封之事公布出去,同時大肆征集城內壯丁帶去巴蜀,將來想建功立業就在這一時?!?/br> 眾人你看看我,我瞧瞧你,均想沛公每次行事出人意表,讓人無法猜透,以他的志向絕不會甘愿做一個巴蜀漢王,而且在被要挾下讓出彭城,他心中的恨意肯定比咱們更深,既然他都能忍下來,必然有反擊的準備,只是遲早問題,咱們干著急氣憤也是沒用的。 “我等惟軍命是從,聽候調遣,絕無異心!”眾將異口同聲,以高昂的氣勢來堅定自己的決心,將士以服從軍令為天職,戰死沙場、馬革裹尸絕不退卻,更何況入蜀而已。 呂雉充耳不聞,眼眸蒙上一層凄迷的神色,心中暗嘆:“龍郎,你太偏心了,這是你逼雉兒的……” 第二十九卷天府之國第二章科技治國 龍天羽佇立在閣樓窗前,望著東方的天空,謂然輕嘆,江南大好河山就此拱手讓給了項羽,自己的軍隊和子民們還要萬里迢迢搬移過來,途中肯定疾病、疲勞等等會使一只勇猛的義軍變成渙散不堪的軍隊。 再加上蜀道難行,懸崖峭壁奇多,幾十萬軍民難保沒有閃失,到達巴蜀深地南鄭損傷代價也不小啊,最大的難題還是人心問題,不知彭城打理的如何了?相信以蕭何的能力能做好后方的工作吧? 入蜀后該如何,肯定要養兵蓄銳準備來日逐鹿中原,統一天下。 歷史上記載楚漢之爭是四年,從楚強漢弱,到僵持不下,再到最后楚軍瓦解,圍困項羽于垓下,逼得西楚霸王自殺于烏江北岸,四年鏖戰啊,自己該不會要等那么久吧。 龍天羽心想自己來到這個時代也有一年半的時間,除了開始的半年在黃石谷與婉兒輕悠度過,其余時間都是在起義抗秦、招兵馬買、南征北戰沒有閑著過,今日與楚方休戰,暫時有了緩和,也該靜下心來重整政體、發展經濟、改革軍事力量,畢竟治國不同于打仗,帶兵沖殺就可以,治國需要文武兼治,法制和仁政結合,對于未來時代的人,應該把二十一世紀的一切政治體制、法律有選擇應用在這個時代,相信肯定會有大突破。 還有簡單機械的應用,古代取四大發明等都可以提前在這個時候做研究,對軍事力量會有質一般的飛躍。 龍天羽想到這里,精神為之一震,終于想通在這個戰事緩沖階段該如何下手了,文治和改革比帶兵打仗要更令人傷透腦筋啊。 回到房內,龍天羽吩咐蘇紫和晏晴找來寫字用的紗布和自制的筆墨,一切準備好后,龍天羽坐在桌前,開始構思心中的想法: 首先是政體,既然被封為漢王,也算附和了歷史的潮流,日后輝煌的大漢民族由此而來,去到巴蜀建立國制政體,按功勞和才能任免官職,蕭何為宰相,負責全國行政和經濟宏觀調控,就相當于自己時代的總理,最高的行政長官,至于御史大夫、九卿、六部等等,盡量通俗易懂,官職最好按科級、處級、廳級、部級干部來分。 其次是經濟,一切政體的本源,可以說建國之后強大靠什么,就是經濟的強大,百姓豐衣足食,都邁入小康水平,太平盛世不難達到,即使對外用武也離不開強大的經濟后盾,采取的策略應該是鼓勵工商農,施行對外開放政策,拉動地方經濟等等,這還需要和蕭何、張良、婉兒等人商量。 第三是科技,這是最關鍵的,也是自己將投入巨大精力的重點工作,這個時代什么最缺少,當然是科技,如果現在有了飛機大炮燈泡電話,別說楚國,就是整個世界也擋不住我了,但科技一切要從創造開始,比如指南針、火藥、造紙術、蒸氣機、感應電磁發電、電燈的普及等等,要制造的東西太多了。 第四是軍事,招兵買馬是壯大軍事力量最簡答的辦法,如何能讓一千人的實力超過敵軍一萬人嗎,這就是軍事力量的差距,除了選用特種兵各種訓練方式外,還要在硬件上進行改良,比如鋼鐵技術的應用,使武器甲胄的精良度大幅度提升,如果每支軍隊再配上幾門土炮,那力量絕對提升幾個檔次,同時把秦朝這種上將軍、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左右將軍、前將軍、中郎將、先鋒將軍、偏將軍、都尉、校尉、驍騎的軍銜名稱,最好換成司令軍師旅團營排班,這種晉級方式,更容易縷清關系。 第五方面則是教育,要把一些先進思想有選擇地教給他們,不到要學習諸子百家圣賢文章對他們進行儒化教育方便統治,還要創辦巴蜀軍校和地方學校,從政史地、數理化幾方面進行綜合教育,培養軍事將領和各方面人人,比如地球是圓的而不是方的,萬有引力定律,物理化學現象等等,都應該稍微透露一些。 第六是醫療方面,在這方面自己完全不通了,不過總體思路就是從天下征集名醫和郎中到巴蜀,建立大型醫院,提高百姓的有病得到良好治療的福利待遇,可惜自己對中醫和西醫都不精通,不然的話,發明出阿莫西林、青酶素什么的來,對人類的作用太大了。 龍天羽一股腦兒想了六大方面,概括了下一步要實施的戰略部署,就是富國強兵,打鐵還要自身硬,只有自身強起來,才能對外囂張! 不過,他也明白,這些理論對于未來人而言,幾乎是上過學的人動能知道的知識,放在這個時代,往往都會成為驚世駭俗的言論,所以,實施起來絕對不能cao之過急,正所謂欲速則不達,明確分工,一步步實現改革。 幸好我學的是大綜合,文理不分家,加上平時上網看的書多,不然胸中無墨,即使重生古代也會兩手抓瞎,被歷史古人所淹沒。 四女站在桌旁看著主公寫下的治國內容,瞠目結舌,簡直匪夷所思,聞所未聞,更別提見過哪國有實施的了。 “筱薇、芙蕊,你倆去把四位夫人和張良先生請來,我要和她們商量一下,治國的想法?!?/br> 筱薇、芙蕊兩個俏丫頭聞言后點頭退出去,帶著不可思議的神情前去通知婉兒她們,以及滿腹經綸的張子房。 龍天羽站起身幽幽一嘆,但愿這次政論能行得通,富國強兵征服中原,甚至周邊的國度,讓大漢的圖無限地擴展…… 藍田城內,將軍府。 項羽提著霸王刀一陣狂砍,發泄當晚沒有戰勝龍天羽的怨氣,過了好一會收刀而立,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在他踏入中原前,其父曾千叮萬囑,一定小心一個叫劉邦的人,將來他會是自己致命的敵人,無論如何都不能輕易放過。 可是,劉邦早被龍天羽殺了,難道父親估算錯了,還是……龍天羽已經替代了劉邦,是我命中最大的克星? 這件事一定要搞清楚,絕不甘心將來會輸給那龍天羽,與江山失之交臂。 “是否該寫一封信函,把目前的局勢及時反饋給智勇雙全的父親和冰雪聰慧的幾位母親?即使不需要父親親臨參戰,至少派來五萬大漠鐵騎和一些奇異謀士來輔助于我,這一場中原爭奪戰,還有誰是我的對手呢?” 項羽心中做了決定后,回房派婢女找來筆硯,親自執筆笨笨拙拙寫了一封信函,又把結拜兄弟荊濤召來,吩咐他帶兵三千騎兵,迅速繞走敦煌、樓蘭、大月氏,回到漠北草原上,把書信交給項羽之父,請求強大的外援。 荊濤驚訝道:“霸王要請三叔出山?他不是曾經說過,中原之戰時咱們后輩人的事,他不會直接參與的嗎?” 項羽點頭道:“不錯,但是可以調來幾萬漠北最精銳鐵騎和那些異國謀士,有他們加入,咱們還懼龍天羽日后卷土重來嗎?” 第二十九卷天府之國第三章背主議計 項羽感覺到龍天羽屢次出人意料、反敗為勝,言談舉止以及思維見識都不同于常人,隱然與自己的父親十分相近,難道他也是來自父親說過的那個神秘“家鄉”?那里的人個個飽讀詩書、胸盛經綸、思想開放、擁護民主…… 由于項羽對其父的尊敬和崇拜,所以對龍天羽也不敢輕視了,在書信中對自己生平遇到最大的對手仔細描述一番,并打算借用漠北鐵騎五萬,奇能異士越多越好,通過一系列斗爭他終于領悟了,戰爭不是光靠一個人匹夫之勇就能戰無不勝的,面對龍天羽這等棘手的敵人,只有智勇雙全,兵法與謀計齊施展才有效。 可是,父親他會親自領兵幫助孩兒奪取天下嗎?肯定不會吧,因為他曾不止一次地說過,他不會再回中原了,更不希望破壞歷史的發展,逐鹿中原爭奪天下,那是年輕人的事,只要朝著夢想去努力,在青史上留下千古美名,即便失敗了,也不重要。 人的一生就要轟轟烈烈地闖一回,干一番大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最后的結果早已成了定數,但過程卻能被自己把握,盡量活的瀟灑、痛快,最后的結局只是人生的一個落點而已。 項羽腦海中反復閃現這段話,熱血開始沸騰起來,也許,只有堂堂正正在沙場上與龍天羽爭奪天下,以雄霸天下的氣概和斗志來面對勁敵,這才值得對人尊敬。 不由覺得以前自己的做法的怎確有些不光彩,有些汗顏無地的感覺。 “龍天羽,你是一個很好的對手,希望這次你回到巴蜀后,能有所作為,不要讓我項羽失望啊,而中原的其它大諸侯王,哼哼都將是我的俘虜,到時候我吞并中原,功震天下,看你拿什么與我相提并論?”項羽負手而立,整個人忽然散發出一股懾人的霸氣。 這一刻的項羽,身形顯得異常高大,也許是他的雄心和霸氣終于與歷史貌似神和了,這才是真正的西楚霸王。 荊濤帶著信函走出了庭院,剛好在院子門口遇到了范增,上前打了招呼。 范增見他從項羽將軍行館內走了出來,神色有些反常,心中起疑,問道:“霸王找你為了何事,可是要對漢軍用兵?” 荊濤自幼在大漠長大,生性爽直,不像中原人心計謀略那么深,他知道范增在軍中地位,連霸王也尊稱他為亞父,亞父的意思就是尊敬得相當于父親一般,荊濤自然也去掉了防范之心,說道:“不是,霸王讓我回去漠北借兵,將來好征服十四路諸侯義軍,也包括漢軍在內,現在江東的人馬雖然聲勢不小,但是與漠北最精銳的玄甲鐵騎比起來,可就差太多了?!?/br> “喔,這么說來,霸王暫時不打算用兵了?” “用兵,應該不會,霸王這次鐵定心要回到彭城之后,重整政權,壯大實力之后,再堂堂正正出兵征服各路存在異心的諸侯王?!鼻G濤解說道。 范增心想項羽他還是太單純了,爭天下還要什么堂堂正正,那不等同于放虎歸山,讓對手全部落腳根基穩定壯大之后,再對其用兵,無疑是養虎為患??! 不行,為了楚國的霸業,決不能放龍天羽安然離去,否則它日必遭漢軍所滅。 范增與荊濤客套幾句后,各自離去,荊濤前去清點遠行的二千人馬,而范增則是來到季布的庭院。 “亞父?”庭院內季布、蒲節、項莊、項伯等人閑來無事,沒有仗可打,幾人正在技武切磋,活動一下筋骨,見到范增走入院門口,都站起身來。 范增點了點頭,原本沉思的臉色露出幾絲笑容,說道:“都到廊亭內坐下,老夫有幾句推心置腹的話不吐不快?!?/br> 諸將聽到亞父要說一些重要的話,并主動尋上門來,都覺得自己是親信的親信、核心將領了,心中一陣得意,依言走入右側的廊亭,圍繞著石桌坐了下來。 “亞父究竟有何要事,霸王他知道嗎?”季布也算忠肝義膽之輩,見范先生今天神色古怪,猜到他將要說的話一定非同尋常。 范增瞧了季布一眼后,微微笑道:“實不相瞞,我這才來與諸位將軍商量之事,并沒有知會霸王,而是咱們之間的一個秘密?!?/br> “喔…”諸將神色一動,氣氛有點緊張起來,畢竟軍中霸王樹立了無敵的形象,就像龍天羽在龍軍部將心中,那是遙不可及的主帥,若蒙蔽了他,部將私底下商量一些要事,那可是大不敬啊。 但是范增乃是軍中第二人物,即使連霸王對他也多數言聽計從,可謂軍中的智多星,運籌帷幄的軍師異士,如果不是對霸王不利的事,他們還是會服從的。 “這、這個,亞父既然沒有跟霸王商議,找我們這些弟兄們,似乎不太妥當吧?”蒲節有點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