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94
無能為力吧?更何況,泰安帝還信不信任付鹽運使還兩說。葉君書琢磨琢磨,“蘆關是玳王的摟錢的地方?”葉君書很快就相想通關節。如果玳王想做事,想拉攏人,還要養門人的話,銀錢必不可少。每個皇子都有自己的摟錢手段,葉君書可以理解。就連七皇子也會給些商人庇護,收些供奉。不過區別再于那些得來的錢本身干干不干凈。七皇子名下養的門人什么的,都是精挑細選的,雖然可能會有點自己的小心思,但總體也是個好的。七皇子絕不會縱容底下人打著他的旗號做壞事。葉君書和李玙都知道,不過他們都沒去插手,只當不知道。他們和七皇子之間的關系再親密,不該管的絕不會逾越。七皇子并非能力不足,相反,他在領導方面十分優秀。這是他們最欣慰的。如果七皇子一旦發現底下的人有打著他的名義為非作歹,絕對是嚴懲不貸,半點不留情。葉君書之所以知道,是因為這事曾發生過。而反觀玳王,其底下的人好壞不忌,每年收到供奉,不會去追朔來源,根本不會管這些銀子會不會沾著別人的血汗。很多時候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甚者給那些為非作歹的人撐腰。因為他們能給他帶來巨額的利益。這是葉君書最為不齒的地方。葉君書即使不是天然立場站了隊,也不會站玳王那邊。畢竟三觀不合。李玙點頭,肯定了葉君書的猜測。以前他們有所懷疑,只是沒有證據,而且種種交易掩在暗處,不特意去查探,基本無法發現。現在倒是確定了,玳王是在給蘆關那些鹽商們撐腰。于公于私,李玙也不想看到一個良臣被陷害導致落得不好的下場。他準備多加人手派去蘆關。李玙順便將事情的調查結果反饋給七皇子。為此,七皇子還特地出宮一趟,與葉君書和李玙見面,商議這件事。七皇子與葉君書夫夫兩意見一致,不希望忠臣被誣陷,最好能查明事情真相,得知他們已經加派人手過去,七皇子就稍稍放心了。不過,“蘆關之事不是特例,鹽鐵茶葉這些是朝廷經濟來源之一,朝廷的利益大部分就是被這些螞蟥吸血吸走的,我知道這些行業里的水極深,有什么辦法可以打破這個慣例?”按理來說,這些掌握在朝廷手上的暴利行業可以讓朝廷賺個盆滿缽盈,但是實際上朝廷所得不過十分之一,大部分所得全被下面的官商層層剝削。即使朝廷已經有了又一賺錢渠道,但該朝廷的,不能少太多。水至清則無魚,如果只是分出去一點,大部分還在朝廷手里,他們還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實際上,底下的官商比朝廷還富有。葉君書問道:“七皇子認為該如何做?”夏侯宣璟凝眸沉思,隨即道:“或許我們可以剝繭抽絲盤根問底,從源頭上遏止官商們貪污謀利的可能?”七皇子看向葉君書,“比如從鹽引著手?”這樣一來,無形之中就能解決掉這個問題,而不是強壓政策,以暴制暴。葉君書贊賞地道:“沒錯?!?/br>“這事歸根結底,就是鹽引的問題?!比~君書欣慰之極,他覺得自己往后幾十年不用擔心時局動蕩不安了。七皇子已經具備明君的特質,將來如果繼承皇位,一定能將大夏推向另一個高峰,說不定大夏盛世,會在七皇子在位之時實現。而葉君書能看到的,是一個太平盛世,而不是支離破碎的一個國家。有一個好的領導者,真是太重要了!葉君書解釋道:“之所以會有官商勾結壟斷貿易,就是鹽行門檻太高,導致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因其私自販鹽量刑之重,除了敢于冒著生命風險的少部分膽大之人,大部分商人不敢輕易觸碰?!?/br>葉君書諄諄道:“如果可以對鹽法進行改革,比如改變憑”鹽引“購買鹽的制度,降低鹽商門檻,而人們只需向官府支付一定的稅額均可販賣官鹽,如此,就消除了鹽商們憑借官商勾結得到的壟斷地位。而大量鹽商的出現,供給市場的鹽就會更多,競爭力只會越大,這樣一來,鹽價也能降低,老百姓也能得到實惠?!?/br>朝廷現今實施的是鹽引制,即商人花錢購買鹽引。商人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銷鹽區賣鹽,這是官鹽。如果廢除銷售地界的限制,招販行票,只要想販鹽,就可以到鹽局納課,買鹽領票,朝廷只掌握鹽引的發布量,就變相的打破大鹽商的壟斷。鹽商們想要做合法買賣,就必須購買鹽引,小販們想分一杯羹,就必須納稅。夏侯宣璟聽了葉君書更加詳細的剖析,心中愈發敬佩,他眼神明亮,“子舟哥,你之所言,亦是我心中所想?!?/br>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是要改變鹽法。不過每一個制度的變革,都需要一個過程,每一步都需仔細斟酌,還要考慮到改革之后帶來的可能后果,并提前想方設法予以防范。每一個政策都有利有弊,朝廷一直以來握著,但是當這個政策利大于弊時,就可以去做。“七皇子大可回去好好斟酌,我們或許可以借由蘆關之事推行出來?!比绻艹晒ν菩?,無疑會給七皇子的政績上再添一筆輝煌。鹽法的變革是個趨勢,他們的步子沒邁得太大,從實際出發,也到了改革的時候了。夏侯宣璟點頭,“我知道了,到時,子舟哥你可得幫我?!?/br>葉君書笑道,“那是自然?!?/br>七皇子帶著滿腔熱情離開,回去琢磨了。不過很快他們就沒精力去關注蘆關和鹽法之事。前兩日不過是一個倒春寒,泰安帝好轉得差不多的病情陡然加重了,甚至比之前更甚,已經到了起不來的地步。葉君書和李玙等人聽聞,這才正視起來。他們都覺得很奇怪,泰安帝的龍體安康他們自然都很關注,正是因為了解,所以才沒怎么擔心。而眼看泰安帝就要好轉,結果就因為天氣突變,又不好了?想到泰安帝的年紀,葉君書也急了,這里的醫療條件不怎么好,病情反復也很有可能??!李玙當即要進宮去探望,不想竟被攔截在外,無法進去。一時間宮里宮外風聲鶴唳,人人思危。作者有話要說:文里凡是涉及到了古代相關制度的,比如科舉啊,官職名稱啊,鹽法啊等等都是借鑒以前朝代的呀,具體哪個朝代也沒個準確,估計唐宋元明清的都有。。。。真是大亂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