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0
么處理這段關系,只能疏遠他們。我知道你會一直看著我,但是我不能總是麻煩你。你在家里建了那么大的一座學院,我知道你的想法,所以我也想幫你。你知道嗎,子舟哥。當年你以十二歲稚齡,為村里孩子啟蒙的時候,我就想過,我也想將來像子舟哥那么厲害,將來也要教書育人。我想過了,家里也很缺先生。我以進士的身份在學院里做先生的話,一定能吸引很多慕名而來的孩子,能將學院的名氣打出去,而且還能教村里孩子們……”葉君書搖頭道:“教書育人,并不是那么簡單。你不僅僅需要教他們書本上的知識,還需要教他們如何做人。你遇到一點點困難就知道逃避,你認為這樣對嗎?”葉君致搖頭,他也知道自己逃避的心態一點也比不豁達。“先生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也很大,有時候就算你自己再怎么注意,一些不經意的行為也容易對學生產生影響。人各有志,你想去做先生,這個想法也很好。但是恕我直言,你現在還不夠格當一位好先生?!?/br>秦耀良雖然有時行為看著不大靠譜,但是他豁達的性子,坦蕩的胸襟,對孩子們是正面的影響,是個合格的先生。為師者,可不僅僅需要學識,還需要正面積極的品性。葉君致品性不壞,但是也有小毛病。這點葉君書已經看出來了。不過葉君致現在還年輕,好好鍛煉一下,可以成長起來。這才是葉君書不認同葉君致回家當先生的原因。葉君書覺得,小致如果在翰林院鍛煉三年,之后如果想法還沒變,再去當先生,也不遲。葉君致對于葉君書的話還是聽得進去的。被他這么一說,葉君致也覺得自己現在還不足以勝任。于是他羞愧道,“我知道怎么做了,子舟哥,對不起,讓你失望了?!?/br>葉君書拍拍他的肩膀,“你還年輕,不要妄自菲薄?!?/br>既然決定要留在京城,葉君致又想回村里了。本來他想著自己要回去做先生,就不急著回去。葉君致也就只有這個假期能回一趟家里了。葉君書沒有提反對的話,“明阿姆一定很想你了?!?/br>時間也還很充裕。葉君致晦氣回去沒有一家拖累,可以趕路回去。于是葉君致第二天就帶著葉君書給的十個年輕力壯的手下離開。帶著儀仗隊衣錦還鄉,那是一甲三名才有的待遇。其他進士要回家,都是自己想辦法回去。最多就是給些路費。葉君致離開后,溫畢華也沒什么時間上門了。這次他沒有回雍州,留在京城里,準備和五殿下結契的事。為聘禮的事,可急得他幾天睡不好覺。他不想委屈五殿下,但是家里底蘊可比不上京城世家。最后只好把壓箱底的銀票拿出來,請葉君書幫忙弄些稀罕玩意兒。親事定在十月份,還有半年的時間,葉君書便答應了。生活上忙忙碌碌,工作上亦沒個空閑。科舉之后吳尚書病情好轉,不過到底虧空身體,沒幾天后,就向泰安帝遞交辭官請求,準備告老還鄉了。雖然前幾封奏折被泰安帝壓下去,但是第五封遞上去后,泰安帝就松口了,準許吳尚書告老還鄉。這戶部尚書之位一空懸,朝廷上下剛純純欲動,朝廷就下發圣旨,任戶部左侍郎萬興昌為戶部尚書,掌管戶部。葉君書等人早已看清事態,知道十有八、九會是萬興昌上位,如今塵埃落定,他們也不用擔心會有什么意外了。隨后,眾人的目光落在懸空的左侍郎上。而其他人綜合最近的事跡,隱隱覺得,很有可能補這個空的,就是葉君書。一時之間戶部上下對葉君書更熱情了。葉君書反而更加小心謹慎低調。雖說如今三年考核期到了,但是一日不落實下來,就有變動的風險。而且他和阿玙仔細分析過,最終覺得,他上位的可能性不大。有了心理準備,待戶部左侍郎真正定下來后,葉君書出其的冷靜。第249章第二百四十九章果真不是他。葉君書已經聽到消息。最新的戶部左侍郎之位,由鄧鴻遠上任。自鄧鴻遠回到京城,大皇子和明家人就有意為鄧鴻遠鋪路。任科舉監考官就是將功贖罪的一條路徑。如今功過相抵,翻過這一頁,自然就能再次活躍起來。葉君書訝異,又不算太意外。不過卻在驚奇,左右侍郎都是大皇子的人,這樣真的沒問題嗎?然后第二天,右侍郎盛文柏的新任命也到了。盛文柏被外派做都轉鹽運使司運使。雖然官職上是平調,但是一個是京中六部內,一個是在天高地遠。這一出去,不定什么時候才能回來。也不知道對方是虧了還是賺了。本有機會升職的葉君書,被鄧鴻遠橫插一腳,空降過來。一時之間部內上下幸災樂禍有之,同情有之。不過如往常恭敬待之的也有。葉君書的人緣也不算太差。正式下旨第二天,鄧鴻遠就一身官服出現在葉君書面前。葉君書完全不介意對方在自己面前耀武揚威,如往常做自己的事。結果沒嘚瑟兩天,葉君書的新任職書也到了。正三品吏部右侍郎。葉君書再一次越級升官。不過有鄧鴻遠在前,他不算太吸引他人眼球。他們是同榜的進士,當時的鄧鴻遠還比他前一名,而且同樣年輕,自然會被人比較。這幾年,葉君書的表現比鄧鴻運好了不止十萬八千里,細細數下來,鄧鴻遠并沒有突出的成就,而葉君書出差兩趟,都完美立功,還曾以一己之力阻止了和友國交惡的可能,在上京表現優異。這么一對比,葉君書同升為侍郎,反而不那么讓人羨慕嫉妒恨了。提到這兩人,又不能不提同科狀元余茂林。他自請外放,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當初被人認為比葉君書還更有前途的人,如今還在偏遠地區當個縣令。如今京城里差不多把這個人遺忘了。而當初比不上自己的兩人,短短幾年間已經官居三品。不知余茂林知道這個消息后,會是什么反應。當初表現那么要好的狀元郎和探花郎,如今際遇完全不一樣,恐怕他們的關系也大不如前……外人如何揣測,葉君書是不知道的,但是事實上只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