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04
豈不是更能磨礪他們?這不,效果挺好的??!不過這是以前,葉君書如今要和李家結親,卓賢之現在是不遺余力的為葉君書增加資本。好教某些人知道,葉君書并不僅僅是個寒門,還是他卓賢之的學生。“子舟到底年輕,看在我的面上,以后還要麻煩你多費心教導?!?/br>卓賢之在知道葉君書差點陷入明家黨時,當場跳起,拿起戒尺就是打手。平時多么聰明的一個孩子,怎么就盡感謝蠢事呢!幸好葉君書及時懸崖勒馬。卓賢之看著葉君書真是恨鐵不成鋼,不過他倒是好運氣,得那位三公子的庇護,不然,他真沒那么容易和明家撇清關系。真是讓人不省心。“既然是你的學生,自是應當,不過子舟這孩子,是個好的,說不定不用多久,就站得比我高了?!?/br>張繼濤感嘆,葉君書的前途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很光明。多少人想和他搭上關系,可惜他是個油鹽不進的,滑不溜秋。只要他不愿意,沒人能和他沾上關系。“子舟還年輕,將來還遠著呢!”葉君書在一旁謙虛的笑。張大人的文風很樸實,人并不是那么迂腐。也對,如果他真是個古板頑固的性子,也不會成為泰安帝的親信。卓賢之帶他見過他的舊友后,葉君書明顯感覺到同僚們對自己的態度更加友好了。平時做事順暢不少。這段時間朝廷熱熱鬧鬧的,連著幾天都在商議新商稅法的改革。戶部尚書吳即韞尋思幾個晚上后,終于下了決心將這份奏折在朝廷上公開,并倡議其推行。他做了這么多年的官,自然知道新商稅法必定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但他還是這么做了。促使他下定決心的,是他發現泰安帝似乎已經知道了這事,看他何時說出來。吳即韞就知道,泰安帝這是想讓他做這把刀了。這件事風險很大,一個落不好,那就是尸骨無存的下場,但也是一個機遇,如果最終能成功,他肯定能再往上。吳即韞可不想只做到尚書之位,這個機遇,他決定握在手里。于是他將國庫的積弊說了出來,哭訴這么多年來敷出大于收入,長久下去國庫必定虧空。農業稅是不能輕易加的,一個不好會引發民怨,只能從商業稅著手了。此言一出,自然引發千層浪,除了泰安帝的親信還有寒門出身的官員支持,世家氏族出身的官員,皆激烈反對。支持的聲音到底微弱,此事如預料之中,停滯不前,連第一步都邁不出去。不過朝堂的風云變幻和葉君書這個點燃了火的罪魁禍首關系不大,有吳即韞在前面頂著,還燒不到他身上。葉君書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自己的私事上。離他的親事還有兩個月,現在就要開始走流程了。若說卓賢之對葉君書和李家三公子的親事態度,他自然是贊同的。雖然他當年離京時,李家三兒還沒出生,但李家的人品他信得過,當年他和李家的人有幾分交情,不過后來……卓賢之對于葉君書的親事,真真是十二分上心,需要他出面幫忙的地方,萬分積極。古代結婚的過程很是繁瑣,什么時候走什么流程,都有嚴格要求,必須一絲不茍的完成。三書六禮,得一個不落,才是完完整整的結契。三書指的是聘書、禮書、迎親書。六禮指的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不過葉君書的情況又比較特殊,他們的婚事是泰安帝親自下的圣旨,還給他們定了良辰吉日,所以前面很多步驟可以省略,他們直接到過禮。葉君書準備的契禮,除了必備發十二禮,其他的物件滿滿擺了幾間屋子。他拜托葉君昊準備的東西,在半個月前就已送到。還有卓賢之的,他無夫郎無子,葉君書算是他的半個兒子,這次他來上京,基本上將自己的財產全帶來了,準備放進契禮去。再算上泰安帝和后宮各位娘娘賜的東西,他們的東西塞得滿滿當當的不留一絲空隙,才勉強放好。朝廷的下聘抬數是有規制的,最高一百二十八抬,一般只有皇子才會是滿抬,其他哥兒基本略少于這個數。至于是多少,就看男方的心意了。葉君書的契禮滿滿當當一百二十六抬,就算是如此,也是塞得密密實實的,才勉強裝得完。葉君昊送來的東西,很多都是大件的貴重物品,還有葉君書一直有意收集來的,東湊西湊,不知不覺就這么多了。吉日到來的那天,葉君書穿上家里人備好的新衣,先在家里舉行了家祭,隨后隨同貢禮官一起,朝鎮國侯府出發。第176章第一百七十六章鎮國侯府喜氣洋洋的,每個人都面帶笑容,忙得熱火朝天。今天是李家的好日子,葉君書前來過禮,這也意味著,他們很快就會結契,他們的三公子,就要成為別人家的了。李管家心里既不舍,又覺得欣慰。他指揮著眾人做好迎接的準備。所謂過禮,還要邀請親朋好友過來觀看,好讓親友們知道,哥兒會過得好。鎮國侯府正門大開,被邀請過來觀禮的親友,陸陸續續的到來,李家沒有個當家夫人,李玙是正主不適合出來招待,李長川是個爺兒,更不適合招待內眷。幸好皇后考慮到這種情況,特地派了他身邊的麼麼出來,倒也不會失禮。李長川自己轉著輪椅到李玙的院子。自從有了輪椅,府里的所有路都被弄平了,他可以去任何地方。李玙今日難得盛裝打扮,不過依然帶著面具,宮中的余麼麼在一旁說些注意事項。不過這個過禮只是過個形式,并沒有那么多忌諱,基本不用怎么交代。李長川進來時,余麼麼正幫李玙插上紫玉的簪子。李玙看到李長川,站起來喊了聲:“哥?!?/br>余麼麼微微行了個禮,然后退出房間,只留兄弟兩人。李玙過去,將李長川推過來,然后半蹲下身,“哥,你怎么過來了?”李長川細細看著李玙,笑道:“來看看你?!?/br>李長川的心情很復雜,酸甜苦辣皆有,看著李玙眉宇間連自己都沒注意到的柔和,心里明白,他對這門親事是十分滿意的。他對李玙道:“玙哥兒,是我們對不起你?!?/br>他們李家人,最對不起的就是李玙。李玙一出世,阿姆去世,然后就被送進皇宮,他們李家三父子一直在邊塞,基本沒有見面的機會。在邊塞的日子,雖然艱苦,但是他和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