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9
共度一生。李玙以前無法想象自己和一個陌生人過日子的情景,但是如果是葉君書,李玙覺得,似乎可以值得期待一下。葉君書激動極了,他忍不住上前抱住李玙,心跳得更快,喜形于色。“太好了!阿玙,我好高興??!”他語無倫次,“我一定會好好表現的!”阿玙現在還不愛他有什么關系呢?起碼他愿意和自己試一試,秉著認真的態度對待他們的感情。葉君書相信,阿玙對他是有感情的,只是還不夠深刻而已。他不是個會委屈自己的人,如果對他沒有感情,早在他表白的那一刻,就開始遠離他了,而不是認真的考慮他們之間的可能性。李玙看到葉君書興奮得像個孩子似的,自己也忍不住露出個淡淡的笑。這種感覺,似乎挺不錯的樣子。葉君書興奮過后,理智回歸。想到自己在阿玙面前表現得像個要到糖的孩子,葉君書就忍不住面紅耳赤。他只是一時激動,平時還是很成熟穩重的。葉君書清咳一聲,鎮定道,“這里已經看過了,我們到別處走走吧?!?/br>既然要培養感情,約會最容易感情升溫了。葉君書無比遺憾,為什么現在不是春天,春暖花開的季節,青山綠水,處處都是風景。哪像現在,橫看豎看左看右看,全都是雪。不過沒關系,喜歡的人在身邊,哪怕待在屋子里都是看不膩的美景。葉君書牽著李玙的手漫步在雪地。當然是挑無人的地方。一旦有其他人在,他就不能牽阿玙的手了。這個封建的朝代!葉君書和李玙一直逛到天黑才回去。他們雖然都住在衙門,但是一東一西,相隔太遠,而且在人前他們不好太過親密。畢竟他們無名無分……葉君書想,剛好在這邊兩個月和阿玙繼續培養感情,等回到上京,他就可以請旨賜婚了,哈哈!葉君書暢想未來,心情指數爆表。路上見到鄧鴻遠也不影響他的好心情,他還笑瞇瞇地打聲招呼,惹得鄧鴻遠面色古怪,都不敢去懟他了。這個葉君書笑得這么陰險,該不會是想到計謀奪取他的功勞了吧?鄧鴻遠一陣揪心,心驚膽戰好幾天,時刻提防葉君書使手段。會還要繼續約,正事也不能不做。葉君書在第二天召開的早會上,提出了以工代賑的想法。他的提議自然遭到部分人的反對,不過李玙還有呂家人堅決站在葉君書身邊,贊同他的想法。而葉君書準備得很充分,最終說服了大部分官員,以少數服從多數,得以施行。告示張貼出來后,自然引起百姓們的議論,他們聚集在告示墻面前,聽著識字的人大聲念著上面的內容,不時有人互相提出疑問回答。“這上面說的都是真的嗎?”朝廷的威信剛剛建起,還薄弱得不堪一擊,百姓們對參加朝廷組織的清理街道一天就能有十五個銅板表示質疑。這天底下還有這么好的事嗎?“說是這么說,但誰知道是不是騙我們的……”萬一是想以此騙他們干活,到最后苦力出了,他們什么都沒得到呢?人們對此表示質疑。不過官府沒有出來解釋,百姓們回去議論了很久,少數人表示會去報名試一試,但更多人是觀望的態度。第二天官衙門口的報名點,百姓來得很多,報名的寥寥無幾。鄧鴻遠看到這樣的情況,就是一陣譏諷,嘲笑葉君書出的餿主意,沒有人響應真是丟臉。他隨后提出,既然百姓是質疑他們不給工錢,干脆先給錢后干活。不過這個提議被葉君書一口否決了。人都是會得寸進尺的,朝廷的姿態不能放的太低,不然開了先例,往后的工作更難開展。葉君書還想等來年開春冰雪融化,被毀掉家園的百姓重建房屋時,也以這種方式。而且往后要發展,還要修路,徹底解決水源問題,還得挖河也不定。不過他那時已不在這邊了,那些還只是他的一個想法而已。有人報名就好,不拘多少人,哪怕只有一個人,只要讓他們看到真的給工錢了,第二天報名的人就不愁少。他們的工錢都是一日一結的。葉君書將抱著嘗試心態報名的一波人分十人為一組,分了一條街道清理,中午一餐還提供吃的,即使是糟糠饅頭,沒幾粒米的清粥,但是管飽??!報名的人高興了,沒報到名的人扼腕后悔,哪怕最后沒有工錢,只要有中午這一頓吃的,他們都愿意??!鏟雪而已,不算什么活!等到傍晚,清了一天街道的三十來人,手里都拿上了官兵發的十五個銅板。于是老百姓們瘋狂了,紛紛涌去報名點,想立刻報名,負責簽字的士兵,手都寫軟了。第二天天還沒亮,無數個青壯年從各個地方涌出來,干的熱火朝天。朝廷能提供的工具不多,部分人都是自己找的工具,或是鏟子農具,有些人直接不知從哪找來木棍,直接用此做活。人多力量大,沒幾天,晉江城的大街小巷都被清理干凈。得了銀錢的百姓們,底氣足了,笑容就多了,看著精氣神都不一樣。曾經空曠安靜了很久的晉江城慢慢恢復生氣。巷子口有小孩子出來玩鬧了,大街上,有百姓出來走動了。一些商鋪也開始開門營業了,雖然還沒什么生意,但是整個城內,熱鬧了起來。葉君書等人看到這樣的變化,打從心里高興。從一座死城變成現在這樣有活力的城,真不容易??!萬興昌對葉君書贊賞不已,“年輕人,就是腦子活!這一舉動,就將城內的氣氛恢復過來了!甚好!我一定會在奏折秉明,記你一份功勞!”“大人謬贊,下官只是提供了個思路,具體的全仰仗在座各位大人的配合協作,若說功勞,自然是眾位大人勞苦功高?!?/br>他們這些官員還沒有上奏折直達天聽的權利,只有萬興昌寫的奏折才會送到泰安帝案前。所以明面上,他們在這邊的功過,都靠萬興昌提報,至于暗地里,泰安帝有沒有其他探子,誰知道呢。眾位大人對葉君書不將功勞攬自個兒身上的做法十分熨帖,紛紛說起葉君書的好話。葉君書自然謙虛不已。鄧鴻遠心中自然憤憤不平,真是什么好處都讓葉君書得了,他做得也不差,怎么就沒人夸他呢?鄧鴻遠想到自己為大皇子在百姓面前刷足了好感,心情頓時由陰轉晴。做得再好有什么用,到時候在大皇子面前,他才是做得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