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5
在城內,統一收留。只是人一多,就容易發生混亂。原先呂家是將所有人都弄到一個地方,暫時給他們提供了居住的地方,直接一起打地鋪,燒一大盆碳取暖。那樣人多且雜,時間久了不好管理,會引起矛盾。葉君書提議先劃出一大片區域,按同一村落一起,劃出一片片小區域。每個村子都有德高望重或者領導力的人,比如村長族長之類的,由他們管理自己的小村子,不容易錯亂。他們也省心。葉君書的方法很實用,上面便采納了,這么一分,他們也好管理多了。葉君書他們此行是為解決這場動亂,安撫百姓,現在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將來如何讓他們重建家園重新生活,并不在他們的任務范圍內,那是新一任知州的職責。他們現在剩下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渡過這一年的冬天。朝廷在晉江百姓中的威望剛剛重建起來,不能讓他們徹底對朝廷失去信任。盡管明年他就回去了,但葉君書還是很認真的為這個地方尋找出路,力所能及的做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葉君書想,他實地考察過后,因地制宜設計出方案,一定要讓這方百姓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這方百姓這些年被剝削得那么狠,恐怕不容易恢復元氣,葉君書希望自己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他將自己能想到的,整理成本子,到時想辦法往上遞,希望能被采用。葉君書和呂大這些天相處下來,倒是多了些情誼,頗有中惺惺相惜的感覺。呂家的人心地都不壞,可能有些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但還是善良的。這也是李玙和葉君書愿意為呂家隱瞞無意中助紂為虐的事實的原因。老太爺為保呂家對崔亮道做的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最終還是抵不過良心的譴責,郁郁而終。呂家其他人當時不知道呂老太爺曾經做的事,但后來知道后,也會為了贖罪而不畏強權為百姓殺出一條血路。而最后求的,只不希望呂家百年聲譽蒙羞。所以不惜判罪問責。葉君書本心里還覺得呂家有些夸張。呂老太爺當年提供那條線時,并不知道崔亮道會拿來做壞事,最終催生其更多的貪欲??!何必將所有罪責都攬在自己身上呢?然而呂大卻說,無心之失也是失,袖手旁觀也是一種罪。就這一句話,讓葉君書輾轉反側,徹夜難眠。他好似站在懸崖邊緣,往前一步就是萬丈深淵。如果袖手旁觀也是罪過,那他是不是也在犯罪呢?即使現在沒有,將來也會犯的吧?葉君書披著披風,站在窗口,被風吹了一夜,頭腦慢慢開始清醒。或許,他走錯岔路了。第二天天亮,葉君書才發現原來昨晚出了很多大事。葉君書在思考人生之際,蔡知府帶著親信逃離晉江,不過被及時得到消息的廖副尉他們堵住了。剩下的官員們都聚在一起,多日不見的李玙站在萬興昌旁邊,淡漠地說著事態的發展。崔亮道只是蔡知府斂財的工具之一,蔡知府才是幕后指使,目前已捉拿歸案,由廖副尉親自押解回京,等候判決。消失無蹤的贓銀也盡數追回,因數額巨大,已由廖將軍運送回京,李玙留了十分之一在這邊,用于年后建設家園補助。晉江內的兵馬和安全問題,悉數交給李玙接管。萬興昌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還是高高興興的聽從李玙的安排。且不說李玙是李家人,單他手里有代表陛下的令牌,就足以讓萬興昌給足面子了。葉君書看著李玙指點江山的模樣,眼里的光芒簡直要溢出來。他驕傲地想,阿玙真是太厲害了!短短時間內,就將所有事情解決了!雖然阿玙說得簡單,但過程中一定很驚險,不知道阿玙有沒有受傷。最讓他高興的,阿玙這幾個月真的留在這里了!葉君書勉強端住面部表情,心里已經樂得直哈哈笑,他能隨時和阿玙見面了!事情告一段落,整個內城似乎都陷入貓冬的情緒,大家都不怎么出門了。除了葉君書。他往外面跑得更勤快了。雖然外面天寒地凍的,但是他還是希望能多收集點信息,好能幫上忙。現在阿玙來了,他就能有很多理由喊上阿玙一起了!想到就行動,葉君書興沖沖的跑去找李玙,一照面就直接問:“阿玙,我們出去走走吧!”李玙看到葉君書似是愣了愣,隨即點頭,“好?!?/br>第151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積雪沉甸甸的壓在屋頂枯枝上,地上厚厚鋪了一層潔白,放眼望去,深色與純白交織,勾勒出一幅冬日的雪景畫。大街小巷的路面積雪已經蓋過腳腕,人行走在上面,不時會響起軋過的細碎聲音。這兩天的氣溫還太低,民心才剛穩定,再過兩天,氣候回溫,可以組織青壯年清理街道。所謂飽暖思yin欲,當前為他們解決了最迫切的飽暖問題,就有力氣滋生是非。人們有事可做就不容易胡思亂想,不然那么多人聚在一起,容易惹是生非。葉君書想,反正要給百姓們一些銀錢補償的,不勞而獲長久下來不是件好事,干脆雇傭百姓干活,青壯年一天十五個銅板,最重要的是能消耗他們多余的精力。當然補償還是要給的,家里有老弱的,就按人頭補償。葉君書覺得這樣的做法利大于弊,可以考慮。大街上的行人不多,大冷天的出來竄門的極少。只有五人組成一組的巡邏隊在大街上有秩序的走動。避無可避撞見葉君書和李玙兩人時,都恭恭敬敬的打招呼。這些兵將都是威武軍軍營出來的,自然認得李玙。他們一路往前走。葉君書在前面帶路,李玙也不問葉君書要帶他到哪里去,只是默默跟著。葉君書記得那天那對爺孫的家就在這附近的。不過他半途就離開了,沒有跟著他們到家,所以他不知道具體位置。他們家老的老,小的小,葉君書不知怎地就記掛上了。不知道他們現在過得怎么樣。這段時間和百姓們接觸,葉君書有心關注,卻一直沒看見祖孫兩人,葉君書還擔心他們會不會出事。路上,葉君書忍不住將那天的事給李玙說了。他第一想法愿意和呂家合作,就是那天給他留了好印象。仆似主人形,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那天給他們打粥的人一點也不跋扈。看到老幼,還會特地打粘稠點,看到他的碗裂口太大裝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