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0
他是不愿意讓孩子們過早的接觸勾心斗角的,阿玙推薦的這家,正合他意。葉君書已經將李玙當成自己人,自然不會客氣,繼續問道,“還有個事兒呢,家里的小哥兒我也想請個夫子來教學,只是我對那些先生不熟,前來應聘的不知根底不敢留,可讓我煩惱,阿玙有沒有好夫子介紹???月薪不是問題?!?/br>李玙微微偏頭,“這個我倒不清楚,我幫你打聽打聽,過幾天給你回復?!?/br>“好啊,那辛苦你了?!比~君書的笑意更深,總覺得他們像一對老夫夫,在一起討論孩子們的教育問題,好開心。“不過舉手之勞?!?/br>“幸好我問了你,不然孩子們的教育難題就不好解決了。阿玙,你可真是幫了我大忙,我和孩子們都非常感激你,你什么時候有時間,來家里吃個飯,讓孩子們向你表達一下謝意?!?/br>葉君書對于拐李玙回家總是不遺余力,逮著機會就想拐。“不必如此客氣?!?/br>“以咱倆的關系,何須客氣,只是我得讓孩子們知道,是誰幫了他們,讓他們學會感恩,而不是理所當然的接受他人的好意?!?/br>“……好?!?/br>“那就這么說定了,我讓南阿麼準備你愛吃的,唔……不如就我休沐那天怎么樣?到時我們還可以多聊聊天兒?!?/br>“啊,可以?!?/br>“好……”“……”廖副尉抱著一袋麻花兒默不吭聲地啃,他看著三公子和葉君書旁若無人的對話,總覺得葉君書身后的狼尾巴都搖起來了。再一看葉君書那張笑瞇瞇地眼,嗯,是錯覺吧。廖副尉心寬地想道,隨后一臉的欣慰,三公子和葉君書真有夫夫相。元帥棒打鴛鴦真是無理取鬧。第128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經過李玙的指點,葉君書總算知道自己該怎么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因此第二天下午,就特意找上司說明情況,請了半天假,提上南阿麼準備好的束脩,帶著葉君為前往越正書院。越正書院位于外城東區,和葉君書家在同一區域,不算太遠。這也是當初葉君書考慮到這家名聲不顯的書院的最大原因,沒想到阿玙推薦的也是這家。不過越正書院是在東部區域的邊緣,那里有條地勢不高的山嶺。越正書院充分利用地形,依山而建,前卑后高,層層疊進,錯落有致。書院內庭院綠化,林木遮掩,四季繁花環繞,亭臺樓閣點綴,山墻起伏,飛檐翹角,自然景色和建筑物體有機結合,相映得彰。這家書院哪怕是京里排名中等的,其占地面積也比葉君書待過的書院大了很多,而且這里的景色寧靜優美,很有學術氛圍。葉君書帶著孩子走在里面,心情都恬淡下來。葉君為還很高興地說道:“大哥,我喜歡這里!”葉君書聞言,心里也高興,孩子喜歡就好。他向書院的先生表明自己的來意,不多時就被帶到一間雅致的大廳,沒等多久,就有一個胡子花白垂到胸口的老先生走出來。葉君書連忙拜見先生,葉君為有樣學樣,跟著一本正經地行禮,看著十分可愛。老先生坐在上位,看了眼葉家兄弟,兩兄弟長得甚是順眼,這孩子看著也聰明伶俐,“老朽正是書院的先生,稱呼老朽為越正先生即可,你們的來意老朽已經知曉?!?/br>葉君書拱手恭敬道:“越正先生,聽聞越正書院院風束正,學生慕名而來,特地為幼弟求學,還望先生收下?!?/br>接著他便將自家弟弟的情況介紹一遍,重點夸贊了下孩子的聰慧,目前已經學會背、、,順便略提一下性子有些頑劣,希望代為管教。葉君書沒想到,自己上門,是越正先生親自接見。越正書院正是他家創建的,創始人便是越正先生,當年學院的名稱是直接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越正書院名聲不顯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太年輕了,只有三四十年的歷史,比起那些屹立百年的老牌學院,的確不占優勢。越正先生當年創建書院時,剛剛及冠,如今總算小有所成,初具規模。越正先生捻著胡須,瞇眼打量小孩。這小孩圓頭圓腦的,黑溜溜的大眼透著一股機靈勁兒,被大人關注也不膽怯,挺著小胸脯站在他大哥身邊,面上大大方方的,看著就討喜。他輕咳一聲,威嚴道:“孩子你上前來?!?/br>葉君為先是抬頭看看他大哥,然后在對方的鼓勵下走到越正先生面前,似模似樣的拱手一拜,清脆脆地喊:“先生!”越正先生面上頓時帶出幾分歡喜,接著很快就板正,“我且考考你,你能背下全文?”葉君為努力板起鼓鼓嫩嫩的臉頰,“回先生,是的?!?/br>“背一段給老朽聽聽?”葉君為已經被他大哥考過很多次啦,此時一點也不怕,他頓時口齒清晰地背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篇流利地背誦完,葉君為仰著小臉看著越正先生,眼睛亮亮的,滿臉寫著求表揚。越正先生又是輕咳一聲,然后贊道:“不錯?!?/br>葉君為頓時樂得瞇起眼。接著越正先生又考校了其他,雖然問題都很淺顯,但是考慮到葉君為的幼齡,已經很不錯了。越正先生一場問答下來,對這個要接收的學生很是滿意。“此子可教?!?/br>隨后收下了葉君書的束脩,通知讓孩子明天就來上學。因著時辰還早,葉君書本著多了解一下學院的情況,就在學院逗留了會兒。學院的先生也不介意,甚至還主動給葉君書簡單介紹了書院。以葉君為七歲的年紀,一般會安排到丙院。雖然學院整體招收的學生不多,但細分得也很明確,不同學生的水平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班,。丁院一般是還沒啟蒙或是剛剛啟蒙的八歲以下幼童,只教基礎教學;丙院是八到十歲之間,著重學習四書、律法和兵書。以此往上到五經、地理雜學等,學習的難度和內容越是深和雜。除此之外,禮、樂、御、數、書、射君子六藝,亦會貫穿整個學習生涯。因為算學是科舉必考內容之一,所以這門是必修課,至于其他課程,至少需要選修精通一門。孩子們自小將基礎打好,是個極大的優勢,也只有這么繁華的地方,書院才會這么文武兼修。如果還是他鄉下的那個地方,光是讀書就是個難題,更別說學琴棋書畫了,這也是寒門子弟難出頭的原因之一。葉君書很滿意,只要孩子不是一團爛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