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4
君然與李全本就存有齟齬,他收買陳君然之后,告訴過李全,陳君然的名字,已經寫入名冊當中。 “好!還有誰愿意追隨本王?若有人想要離開本王也不阻攔,趁如今沒有圍城,速速逃開?!?/br> 在場之人左右看一遍,陸續有人表態,愿意與湘王同生共死。 他們在廊州都有根基,而且李全之前賑災時見過他們,既然李全向華元帝告密,他們的名字和畫像,大概出現在了通緝令上。 普天之下皆為王土,逃,又能逃出多遠? 柳振寧欲言又止,雖然湘王膽識過人還是他的女婿,但此次能勝的幾率太小,他不想承擔這個風險。 奈何在場無人退出,他作為湘王的岳父,若是跟湘王唱反調,不利于士氣,湘王只會敗得更快,對他沒有任何好處。 柳振寧當年官職不高時,設法搭上老一代湘王,眼看勝利在望,卻突遭變故。 而后竭力登上知府的位置,與老湘王聯姻,這么些年獲利不少,寧肇這個女婿也讓他很滿意,如今又遭變故。 他已經老了,再無年華與魄力,將一切都壓在湘王身上。 湘王正想對策,沒有注意柳振寧衰敗的臉色。 陳君然看著眼前的地形圖,道:“既然王爺準備與朝廷死戰到底,為何不占地為皇主動出擊?” 寧肇抬頭,“陳通判的想法,與本王一致,此刻起,立國為寧,我為開國君主?!?/br> “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陳君然反應機敏,立刻下跪口稱吾皇。 旁人自然跟隨陳君然跪下,行君臣大禮。 寧肇道了平身后轉臉看向私軍統領,道:“林遇,朕命你為云騎將軍,即刻前去整集八萬大軍,率軍隊至廊州邊界,死守金雞城,不要讓朝廷軍隊踏入廊州一步?!?/br> 金雞城是廊州城池,雍州進入廊州的必經之地,地形奇特易守難攻。 守住金雞城,廊州就是寧肇的地盤,自立為皇,必要時可向四周挺近,拓展版圖。 寧肇做了長期應戰的準備,廊州雖只是一個州,卻五臟俱全,人口不少。 撕破臉皮后便能肆無忌憚擴充軍隊,他手下有大將有謀士,逐步壯大之后,慢慢蠶食黎國江山。 林遇跪地領命,前去整集軍隊,寧肇又看向柳振寧。 “柳知府,你堅守本職,力保廊州境內運作有序?!?/br> 柳振寧躬身道:“臣,遵命?!?/br> 寧肇不能離開湘廊,他需要在湘廊執政,迅速擴張軍隊,以防被華元帝絕對的武力碾碎。 在場所有要員都領命退下,各司其職。 寧肇對陳君然道:“陳通判,如今通判一職在廊州已無大用,你暫代戶部兵部職權,調度糧草,整編軍隊?!?/br> “臣,遵命?!?/br> 陳君然轉身離開湘王府,瑾瑜不僅給湘王寫了信,陳君然昨日也收到一封。 若寧肇準備直面應戰,瑾瑜讓陳君然趁著寧肇孤立無援之際,迅速套取寧肇信任,不要做任何冒險的事。 保命才是最要緊的事,名冊一事需等寧肇戰敗,不要讓華元帝的人拿到便可。 信中,還夾雜了其他東西。 華元帝足足撥了二十萬軍隊去對付寧肇,雖然金雞城易守難攻,八萬軍隊對上二十萬,依然壓力倍增。 朝廷軍隊的掛帥大將汪一行是兵家良才,知道己方人數占多數,就將軍隊分為數撥,對金雞城發起車輪攻擊。 如此一來,己方士兵有足夠時間休整,又能不斷sao擾金雞城。 每一波攻城都需要相對多的士兵應戰,金雞城內寧肇的軍隊時刻處于緊繃狀態,遲早潰散。 眼看就要被攻破,寧肇不得不將之前留在湘廊的四萬與重新招募的三萬送去支援。 若金雞城被攻破,后面城池不如金雞城堅固,將一潰千里。 近一月時間,雙方僵持不下,華元帝怒火中燒,二十萬兵力竟沒能迅速拿下寧肇,而寧肇膽大包天,以廊州為據點,自稱寧國。 華元帝意圖再加派兵力,怎么能容忍寧肇在自己的天下稱皇?猶如眼中釘rou中刺,欲拔之而后快。 瑾瑜聽到要加派軍隊的消息,給華元帝遞了一紙條陳。 廊州處于黎國中間靠北地帶,占地面積不小,寧肇正全力應付晉安這面的攻擊,便沒有多余的軍隊顧及其他方位,湘廊此時相當于無兵之城。 瑾瑜提議,讓廊州接壤的另外兩個州,派地方軍隊直入湘廊,從三面施壓,不需要太多軍隊,數萬地方軍足矣。 寧肇兵力不足,若要抵御其他兩隊攻擊,就必須分散金雞城的兵力去迎戰。 但金雞城前還有二十萬大軍虎視眈眈,金雞城兵力一減少,將破城在即。 無論寧肇顧及哪一方,其余兩方都會直奔湘廊。 華元帝豁然開朗,當即下令,派遣兩位將軍,帶上皇命詔書,快馬趕往與廊州相鄰的幽州和冀州,整頓軍隊朝湘廊進發。 三隊兵力,如三把鋼刀,從三個方位直直插入廊州的首腦地帶。 前線戰事如火如荼,翠枝等人卻已經從湘廊來到了晉安。 找到瑾瑜所說的住址,被眼前的大宅震撼得合不攏嘴。 大狗撓了撓頭,“這……我們沒找錯地方吧?是不是我們記錯了陳君然怎么說的?” 王氏道:“我特意念了好多遍記下的,北門街中段李府李翰林家?!?/br> 翠枝把小向書塞給大狗,朝朱紅的大門走去,“去叫門問一下就知道了,你們在此地等等?!?/br> 輕輕拉動門環,過了片刻,有青衣家丁開門出來,上下打量了一下翠枝,“你有什么事?是否遞過拜帖?” 翠枝不知道拜帖為何物,只是開口問道:“請問這是李全李翰林府上嗎?” 小廝道:“正是?!?/br> 翠枝松了口氣,指了指那邊的李老漢幾人,笑道:“我是李翰林的大嫂,那邊是李翰林的父母與兄長,我們收到李翰林的家書,前來投靠?!?/br> 小廝聽完,偏頭看一眼李老漢幾人,立刻將門全部打開,“快請進,夫人專程吩咐過,若有四人攜小孩與狼前來投靠,立刻請進門,想必說的就是幾位?!?/br> 說完轉身對另一個小廝道:“快去上房通報夫人,老爺的哥嫂爹娘來了,我領她們去花廳?!?/br> 小廝一路小跑朝后院去了,翠枝便招呼幾人跟隨小廝進門,一路來到花廳坐定。 不禁左右打量,屋內陳設紅漆實木雕花桌椅,精致無比,再有幾幅山水掛壁,整個格局簡單素雅,干凈整潔。 剛坐定一會兒,就有梳著雙丫髻的丫頭踩著碎步進來,手上端木托盤,給幾人上了茶水。 丫鬟動作輕盈,放下茶盞后低頭退了出去,桌上茶盞都是細膩的白骨瓷,泛著光亮。 大狗幾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