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7
州大肆收購苞米。 雍州地勢平緩,大都是水田,雍州農家每頓吃的幾乎是大米,種苞米只是因為苞米不挑地,產量還不錯,種來喂牲口和備不時之需。 所以苞米價格比靠苞米為主食的地區便宜許多,一石只需一兩八錢銀。 而消息的閉塞,讓雍州農民還不知道朝中動向,不知道有兩個州界大面積災荒需要大量收購糧食。 冬青收購的苞米,都是以最便宜的價格,就近找了倉庫,買來的苞米盡數藏進去,待時間到了陸續運往廊州。 她是聽了瑾瑜的計劃,才心生此計,準備搭配瑾瑜的計策,讓廊州百姓買上最便宜的苞米,而不是等消息傳開后,有黑心商人坐地起價。 國情第一時間會送到朝中,而翰林官消息最為靈通,冬青是第一批知道這個消息的商人。 距災荒開始,過去一月有余,消息已經傳開,雍州地界的糧食開始漲價,冬青就停止了收購。 冬青從一開始收到瑾瑜要賑災的消息,就迅速著手收購苞米,比那些在朝中有耳目的大商還快上一步。 她的計劃是讓百姓購買與平時價格相同的糧食,她還有利可圖,如今糧食漲價,她再采購不是明智之舉。 好在收購一月余,數量已經差不多了,那些采購漲價糧食,準備坐地起價大撈一筆的黑心商人,這次可能要有不少虧損。 瑾瑜在出發前夕,一道圣旨降到頭上。 這是一道升官的圣旨,把他從六品侍講升遷為從五品學士,以便監管行事。 瑾瑜心里計較一番,知道這其中少不了徐千章的功勞。 雖然官品只升了一階,從正六品成為從五品,但名頭就變成了翰林學士,鎮壓效果直線上升。 不過圣旨后面有話,若是此次賑災不出紕漏,回來后保持從五品翰林學士官職,若出了岔子,罪責照例承擔,絕無姑息。 瑾瑜只得接下圣旨,既然華元帝這般說,他自然要盡力保住這個官職。 不然,如果沒有這件事,從侍講升為學士,雖然只是一階的問題,卻要等三年以上才有機會。 看來,徐千章看出他意圖迅速升遷的心思,想借此事給他一個教訓,讓他吃一塹長一智,老老實實安心熬資歷,而非劍走偏鋒。 被這道圣旨一逼,瑾瑜就不得不盡全力辦事,以求周全。 以瑾瑜的能力全力而為,華元帝和徐千章便不擔心此事出太大紕漏,一舉數得,可謂是老謀深算。 此事過后,哪怕出了些紕漏,徐千章也會對他有所照應,至少不會被貶官出翰林。 最壞的結果,是他以狀元的名頭直接入翰林為官后,急功近利出了岔子,被貶為翰林庶吉士學習,待重新考過才能留在繼續留在翰林為官。 朝中其他官員,與瑾瑜走得近的一臉惋惜,擔心瑾瑜這一步走錯了。 旁的只覺得無關痛癢,左右瑾瑜現在官職也不高,升貶于他們而言,無太大影響。 只有瑾瑜自己知道,這件事玩的是心理戰,就因為廊州有個名存實亡的湘王坐鎮,他監管這事才會萬無一失。 賑災銀到位,瑾瑜在禁軍的護送下,一路來到廊州。 人數多了就走得慢了些,足足走了一個半月,才從晉安走到湘廊。 幸而黎國中心州界的官道修繕管理妥當,四周并沒有山賊亂匪,一路上有驚無險。 湘王與柳振寧接到是瑾瑜作為廊州賑災監管官的消息,稱得上是喜笑顏開。 朝廷中人可能不知道,這個監管欽差,是已經被他們收買了的自己人。 第79章 晚宴 冬青雇了足夠的人手與馬匹,將收購到手的糧食三萬石裝車,跟在瑾瑜的隊伍后方。 借著前面有禁軍護送,狐假虎威一起往湘廊進發。 后面是自家娘子,瑾瑜自然不可能差人去趕走,再者,讓冬青獨自一人領著雜役運送這么多糧食,他無法安心。 把冬青放在眼皮底下看著,才是上策。 將近湘廊,已無兇險,瑾瑜讓冬青的車隊落后一些,若是這么多糧食與賑災銀一同進城,有心之人定會發現端倪。 雖然夫妻二人問心無愧,卻少不得被人做文章,扣上官商勾結的帽子。 冬青本就打算與瑾瑜錯開進城時間,甚至不打算將糧食一批送進城,而是在城外農家租借一處不起眼的破敗空院,先將糧食放進去。 待瑾瑜的計策實施后,進入十月,災民存糧短缺,準備購糧時,再陸續運進城中零售。 瑾瑜來到湘廊城門口,湘王親自帶領柳振寧和一眾衙役出門迎接,將賑災銀暫納入庫房,以待下一步動作。 “李翰林,這一路可還平順?” 再一次與湘王對面,瑾瑜便不如上次那般謙卑,挺直腰板,騎在馬上居高臨下看了湘王一眼。 才翻身下馬,對湘王一拱手,“承蒙王爺記掛,一路有驚無險,幸而不辱使命,將賑災銀兩平安送達廊州?!?/br> 湘王一愣,方才這李全還未下馬時,那一眼,分明沒有多余的動作,甚至面部神情都沒有太大起伏,卻讓他產生一種李全氣勢乍起的錯覺,仿佛是身居高位者的探視。 瑾瑜打心底不待見湘王,就沖著湘王當年想將冬青納為通房,而后湘王妃心生嫉妒,將冬青發賣去妓院。 若非冬青機靈,這輩子,可能從未遇見冬青,便不會有如今的他。 湘王也只是愣一瞬罷了,隨后招呼衙役引路,讓禁軍把賑災銀送入廊州的庫房收存。 瑾瑜轉臉望向禁軍領隊,沉聲道:“還請孫領隊費心,嚴加看守,莫離開賑災銀三尺之外,不要給亂賊可乘之機?!?/br> 孫奇對瑾瑜行了一禮,“謹遵大人命令!” 孫奇發自內心忠于瑾瑜,因為瑾瑜并未因為他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武夫而輕視他。 一路走來,瑾瑜對他態度友善,不帶文官特有的高傲,沒有踐踏,也無刻意小心翼翼怕傷害他的自尊,好似他們是一樣的,能夠平等相處。 這種感覺從未有過,說不上來,卻讓孫奇十分舒心。 再加之當下武官地位上升,政策是出自瑾瑜殿試策論文章,讓孫奇更添幾分敬重。 湘王看瑾瑜與禁軍領隊的互動,能看出其中微妙的氣氛,心里不禁對自己的眼光多了幾分贊賞。 竟能把文官武官之間的齟齬隔閡消除,無論什么緣由,李全都是一個會籠絡人心的人才。 “李翰林遠道而來,一路舟車勞頓,就讓本王略盡地主之誼,一同吃個晚宴?!?/br> 湘王對瑾瑜很是熱絡,就像是多年沒見的摯友重逢。 而事實上,除了這次,他們只有過一面之緣。 瑾瑜心里感嘆湘王好不要臉,逢場作戲信手拈來。 面上卻笑得爽朗,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