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0
冬青手拿一本裝訂本,確認大小與風格要求,問了名字登記在上,再往書頁下方寫了客人的名字,撕下來交給客人。 仔細交代過,拿著寫了名字的紙條過來,交了銀子,就能拿到自己預定的花色。 旁人一看,原來預定是不用交錢的,是看到了成品再給錢。 如此便不擔心這些人是騙子,又多了幾人上前預定。 登記了十來個,瑾瑜大手一揮,“今天預定名額到此為止,因為只有我一人純手工點畫,預定太多畫不過來,待我做完這些再做預定?!?/br> 每幅畫難度不一,僅憑他一人之力很難做太多,順便試試饑餓營銷。 越聚越多的圍觀人群發出一陣噓聲,卻沒有散去,照樣看著劉大娘刺繡。 劉大娘嘴一直沒合上過,活了一把年紀,還沒像這樣出過風頭。 而且一些圍觀的人順便就買了她家的燒餅,一舉兩得。 翠枝忙著賣點心,抽空看了看劉大娘的刺繡,覺得自己也能繡。 頓時心下豁然,怪不得她這小叔要讓劉大娘坐在街邊繡制。 看過劉大娘刺繡,許多人與她一個心思,覺得一個大娘如此簡單就能繡出花樣,自己為何不能? 今日點心賣完得更早,瑾瑜跟劉大娘打過招呼,收起東西回去了。 讓劉大娘不用客氣,不會的地方等下次他們來出攤可以詢問,他會一一解答。 劉大娘連聲應著,心里覺得應該沒什么地方不會。 她只要謹記冬青說的,壓線往一個方向,繡線不要拉得松緊不一,一個格子有二色點的各色占一半,繡出來就沒什么太大的問題。 回程路上,翠枝忍不住問瑾瑜,“二狗,你這東西一天可以做幾幅?能賺多少錢?” 瑾瑜盤算了一下,道:“這個我也說不準,看花色復不復雜,花色簡單半天能出一幅,復雜的幾個月也不一定?!?/br> 曾經他花六個月畫過一幅巨大的點畫,不過時間與金錢成正比,花色越繁復用時越久,價格就越高。 翠枝仔細看了瑾瑜幾眼,能花幾個月的時間用小點湊成一幅畫,這個耐心讓人敬佩。 回到家瑾瑜拿出冬青登記的本本,逐一看了要求。 還好都是些不算很大的東西,最大不過六尺見方,而且花色也不復雜。 大部分要求都很簡單,要吉祥如意寓意好,喜慶的。 瑾瑜按照要求裁剪布料大小,讓冬青把布料做個初步處理。 每隔十個小格,用黑色繡線橫豎穿一根暗線,一眼就能知道那是幾個格子,不用慢慢細數耽誤時間。 黑色暗線很明顯,沒有打結,針腳很大,只為定位一用,待繡品完成,捏住一端就能抽走。 瑾瑜畫了牡丹,梅花,錦鯉,鴛鴦戲水為底,字樣有闔家幸福,家和萬事興,年年有余,百年好合。 稍微變換位置,就能得到新的花色。 平時下地鋤草,加上念書做功課的時間,前前后后竟真用了一月左右的時間,才陸續讓冬青把這十來幅挑花刺繡送去鎮上。 很多買挑花刺繡拿回去繡了出岔子的,來找冬青,冬青都能幫忙補救回來。 瑾瑜稱之為售后服務,一傳十,十傳百,信譽上去了,這次預定的人就多了起來。 不過瑾瑜依然登記十余個就截止預定,一個月也只能點畫這么多,平均每單八錢上下的凈收益。 上個月把兩匹布料用完,繡線還有剩余,成本加起來在八錢左右,毛收九兩又五錢。 凈利潤就是八兩零七錢。 冬青看著銀子越來越多,打心里為瑾瑜高興,這賺錢的新法子,三個月能抵全家種地一年。 李老漢看瑾瑜在布上點些點點就能掙這么多錢,索性讓瑾瑜別下地了,就安心留在家里念書作畫。 瑾瑜喜不自禁,如此,他便能全天與冬青相處。 冬青沒有再去金線坊接活,因為許多要擺件的人家為了省錢,都準備買挑花刺繡回去自己繡,比繡娘價便宜得多,也勉強看得過去。 金線坊接的活相對就少了很多,只接到一些挑花刺繡沒法兒涉及和要求高的活,原有的三個繡娘綽綽有余,便沒了冬青什么事。 再者,自家丈夫搶了月娘那么多生意,冬青也不好意思經常湊過去。 月娘面上不說,心里終究會生些芥蒂。 與翠枝的點心生意倒沒有耽擱,除了下雨的時日,依然按時去街上出攤。 順便將瑾瑜做好的挑花刺繡帶到鎮上,等客人上門來取。 也有一些預定過卻不要了的,冬青一轉眼就能賣給另外一人。 瑾瑜又去趙記布莊訂了幾匹網格布料,讓趙德跟加工布料的人說一下,如果可以染色,網格布料的其他底色也需要一些。 瑾瑜賣挑花刺繡的事,半個月的時間已經在鎮子上傳開了,瑾瑜來訂布匹,趙德都砸吧著嘴,他怎么就沒這么好的點子和手藝? 八文錢一尺的布料,這李瑾瑜拿去點上花色,就能賣一錢銀子一尺。 瑾瑜用一月有余的時間,把挑花刺繡在明山鎮推廣,手里有了十兩銀子,算是這輩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 臥房里,瑾瑜將十兩銀子包起來,交到冬青手上,冬青有些錯愕,“這……是何意?” “你是我的妻子,我的錢當然交給你收著?!?/br> 冬青看著手里不算多的銀錢,心里熱熱的。 握著銀子的手緊了緊,顧慮道:“可如今你我都不下地,飯卻照吃,這錢,我盡數收著只怕有些不合適?!?/br> “嗯……”瑾瑜想了想,“不如這樣,我每個月上交二兩,你我油鹽口糧綽綽有余,多的就當孝敬父母?!?/br> 第37章 大房 冬青對瑾瑜每月上交二兩銀的做法沒有異議,當即拿了二兩給王氏。 李老漢與王氏更是笑得合不攏嘴,只要能賺錢,不管瑾瑜怎么賺的。 一年十二個月,每月二兩,一年就是二十四兩。 他們老兩口和大狗幸苦些,家里糧食收成就夠一家子糊口,這二十多兩銀,完全可以存下來。 大狗坐在大門外,默默嘆了幾口氣,看著自己粗糙的雙手,有些失落。 分明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他這個弟弟從來就跟他不一樣。 最開始是個呆子,悶聲不響的,后來機靈了,不僅跟著冬青識文斷字,還奇思妙想賺起了大錢。 相比之下,自己就顯得十分無用,只會使憨勁兒,比二狗幸苦數倍,賺的錢還不及二狗十分之一。 翠枝從門里看到大狗微屈的背影,做了好幾年夫妻,一看就知道大狗心里煩什么。 放下手里的花生,出門坐到大狗身側,輕輕靠攏一些,兩廂貼合。 “大狗,我知道你在想什么?!?/br> “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