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3
父親寄望成為的江湖俠客或武功高手那樣。孫眉心思太過細膩,所以才用普通官宦人家的模式去套江湖中人的模式,若是做官的老爺無故休了他原配夫人,自然是品行低劣,可西門吹雪和孫秀青不一樣。孫眉想了想,師父還是值得相信的。再說,她母親也不是大家閨秀,能在京城置辦諾大產業,她可不簡單。 “難道我真的誤會他了?”孫眉死鴨子嘴硬,明明心里已經改觀。 “可不是。不說西門對你的關心,你母親這些年置業順風順水,在江湖上也沒人找麻煩,不正是他提前打過招呼,用劍頭給你們母子撐腰?”嚴立德笑道,西門吹雪是個十分優秀、有情有義的好男人,決不能讓他兒子誤會! “我再問一問母親……若是誤會了,我會向他致歉?!睂O眉不好意思低頭作揖,他心中已經信了大半。 “好,好,你冠禮在即,他肯定會來的?!眹懒⒌乱膊患边@一天兩天,只忍不住叮囑道:“你再考慮一下是在朝中做官,還是闖蕩江湖,以武入道。你天賦卓絕,又有先輩前人指導,可謂得天獨厚,若走上你父親當年路,定能一戰封神,萬古流芳。不要顧慮你母親,她不需要你拼命,甚至改變志向心意為她贏得尊重,到目前為止,誰會不尊重她呢?滿京城的百姓都要豎起大拇指夸她!” 嚴立德十分感慨,子承父業,劍神的兒子不喜習武總覺得怪怪的,嚴立德甚至有些心虛和愧疚,別是自己拐了人家好端端的習武苗子吧。 到了正式加冠的時候,西門吹雪果然來了,經過一番友好談話,成功解開父子心結,孫眉那“沉穩中一絲憂郁”的神情也消失了,引多少女子哀嘆。 嚴立德沒料到的是解開心結暢談之后,孫眉還是選擇進入朝堂孫眉而今雖然明白了,可一直都是一入朝堂為目標,生活習慣、思維方式都是以官宦人家長輩做模板,他清楚自己的長處。 更讓嚴立德沒想到的是,玉羅剎的突然出現?!氨咀膶O子都讓姓嚴的拐走了!”嚴立德一身霧氣報隨著鬼魅尖利的,驚得孫眉大叫道“孫子?我有祖父,我不知道!” 等著給孩子行冠禮的孫秀青、嚴立德、西門吹雪面面相覷,忍不住異口同聲問道:“你沒告訴他嗎?” 三人來回看了一眼,才知道三個人都沒說,孫眉長這么大居然不知道自己有祖父! 鬧了一場笑話,玉羅剎更是不消停,上躥下跳,全無西域諸國無冕之王的矜持。 現在,孫眉想起當年的笑話也是忍俊不禁。冠禮過后,父親并未有讓他改姓的意思,即便鬧得最兇看上去最不好惹的祖父其實也通情達理的很,對這些并沒有異議。 孫眉睡不著翻身,借著朦朧的月光,看著陪伴了自己一輩子的妻子,忍不住勾起嘴角。他果然是最幸運的,父親、母親有本事又疼愛他,祖父更是溺愛,他還有個厲害師父教導,順帶還拐帶了小師妹,人參贏家不外如是。當年孫眉求娶的時候十分擔心,自己大了師妹十多歲,真怕有一天走在她前面,現在孫眉萬分感激父母賜予自己絕佳的武功天賦,習武強生健體、益壽延年,現在自己六十多歲,妻子五十多歲,看上去已經十分般配了。 孫眉再想想此時的近況,他雖辭官丁憂,但小舅子還在朝堂上,并不擔心朝政,這次回峨眉山歸葬母親,峨眉那邊有蘇少英舅舅幫著安排,京城這邊他們帶走年長的孫子,年幼的就讓他們去嚴府,反正兒子們都宦游在外,讓孫子帶盡孝道便是。 如此再思考了一圈,覺得萬無一失了,孫眉才沉沉睡下。 第115章 諸葛安人世家 再次回到這間神秘的書房中,眼前的迷霧好像散去許多,后排的書架依稀可以看見,想走過去看一看,卻仍然被無形的屏障攔住。嚴立德看了看旁邊書架上的史書,有這樣的綜合性書籍,擺放在這里,想必其中有嚴立德的一席之地,也有這樣專門為他立說著書的,翻看一下歷史朝代,發現是后三百年一位他不知道的學者所寫,應該是平行時空的事情吧,因為寫書人的朝代、名字,他都沒有聽說過。 嚴立德翻開,與嚴立德所在時空不同,此書并非推翻明朝的王朝所編撰,更加可信。此間也分本紀、志、世家、列傳和書、表、史論間雜。嚴立德果然在世家這一欄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并不吃驚,自己能站在這里,已經能說明問題了??磥硭暗耐茰y不錯,他能更進一步,所以看到得更寬廣更清晰,排列在書架上的史書也更全面。 嚴立德心想,這一定是某個時空的中國人發明的這個游戲,史書不是中國人獨有,但這種紀傳體斷代史的題材,還有這幾百年后再修史書的舉動以及這而里面的評價,無一不蘊藏著獨特的文化密碼。國人講究蓋棺定論,更講究“公論久而后定”,一個歷史人物死的時候,同時代的人會給他評價,后世的人也會給他評價,這兩者相加,才是他在歷史上留下的名字。有活著不顯達于世,死后卻如日中天者,如陶淵明;也有生前光芒萬丈,死后遺棄萬年的,比如宋徽宗。 在這間書房,已經有不同朝代的人對“嚴立德”展開評論,看來他這一生沒有浪費,終于走入了史書的正統核心。 下輩子就該是本紀了吧,嚴立德如此妄想道。 ………………………… 此時是宋哲宗元符二年,改頭換面的諸葛安人已是鎮北軍統帥,巡視邊境,近日正在雁門關調研。正史上山西并不是全境都在北宋控制之下,可誰叫有諸葛安人呢,他深受宋哲宗信重,獨攬北境兵權,全權對抗大遼。宋哲宗還是均國公的時候,諸葛安人就與他交好,幫著他從宮人所出的皇子,一步步晉封國公,晉封延安郡王,甚至成為皇帝。別以為宋哲宗當年年紀小,就記不清事情,能做皇帝的,都是異于常人的天才。哲宗登基之時才九歲,高太皇太后把持朝政,朝臣上朝之時,面朝高太皇太后,背向哲宗,這種屈辱,哪個皇帝受過。當時還是諸葛安人勸他“忍一時之氣”,與他分析朝局,“陛下年紀尚小,即便從太皇太后手中奪過權柄,依舊無法親政,權柄交付與臣子和交付與太皇太后孰優孰劣?何不蟄伏,積蓄力量,以圖一鳴驚人。太皇太后已是何等高齡,又以女眷之身妄圖朝政,天下志士誰不鄙夷,陛下只需靜觀其變?!?/br> 果然,元佑八年,高太皇太后去世,登基八年,蟄伏籌謀八年,十六歲的宋哲宗開始親政。諸葛安人與哲宗同歲,亦在十六歲那年遠赴邊境,駐守雁門關。而今回頭一看,又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