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
吧,先送父親上路,再說吧?!毖d還不太能離得清頭緒,有氣無力的叫起,他現在半截身子搭在忠叔身上,一看就是哀毀過度,站都站不起來了。 到了靈堂,一個麻衣棉布衣著打扮的少婦被丫鬟扶著迎了上來,哭著喚道:“大爺……” “你身懷有孕,怎么還來了?!边@女子應該就是薛王氏,日后人稱慈姨媽的了。 “公公最后一程,我豈能不來?!毖ν跏弦贿呎f一邊哭。 “你身上懷著薛家的地五代,父親臨走時知道這個好消息,心里也是高興的,你好好保重自己,就是對父親最好的孝敬了?!毖d低聲安慰媳婦兒,對站在一旁的嬤嬤道:“照顧好奶奶,靈堂忙亂,別讓人沖撞了?!?/br> 薛遜跪在棺材旁邊的蒲團上,禮儀正式開始,八十一位道長、八十一位高僧開始作法,念經聲、木魚敲擊聲、鐘鼓哀樂聲響成一片,靈堂中響起陣陣哭聲,香燭煙火繚繞,熏得薛遜眼淚直流。 cao持了半天,薛遜在靈前摔破瓦盆,扛幡走在前面,后面有十二個抬棺材的力士,穿著白衣抬著學老太爺的靈柩跟在后面,更后面是哀樂隊和哭孝隊,多虧家族叔伯子侄有大總管招呼,他只要面無表情的拱手就行了,死了親爹的當場,沒人會和他計較禮儀的問題。 一路上不停有人來和他打招呼,薛遜厚著臉皮應付過去了,心想人怎么這么多啊,本來記憶就還沒理清楚,簡直有要漏馬腳了。 到了大宅之外的大街上,靈柩被放到上馬車,前面有仆人灑買路錢,四周有人舉幡跟隨,兩邊路上有交好人家設路祭致哀。 薛遜半靠在小廝金獸身上,依舊堅持要不行送薛老太爺上路,仆人們苦勸不過,又去請示坐在馬車上的奶奶,依舊無法,只得讓他去了。 薛遜走在路上,聽著旁邊圍觀的人贊揚他孝順,心中微諷,他不過是想趁機觀察罷了。 看樣子薛家在金陵城地位挺高的,周圍設路祭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家,不僅有金陵知府、同知之類的當地父母官,還看見了諸如“中奉大夫”“明威將軍”之類的稱號,也不知具體是做什么的。薛遜原本以為薛家交往的都是富商大賈,沒想到居然有這么多官場中人。 想來也是,能和賈史王三家并稱金陵四大家,成為護官符的人家,自然不可能只是單純的商人,皇商在這個時代,相當于是國企了吧?混的都是政府序列,說不定皇帝看順眼,直接授官也是有可能的。這么一想,薛家的地位并沒有那么低,薛遜微微安心。 設路祭的多是各家子侄或者家主心腹管事,以薛遜的身份,遙遙作揖回禮即可,走了一路,薛遜把忠叔給他紙條上的人名,和這些路祭棚子上飄揚的名字還有人臉對應上了。多虧沒什么大人物,否則薛遜還一定能應付得來。 走過了薛家和族人聚居的那條街,路祭的路程也走完了,薛遜放心大膽的暈過去。 在嚇人的驚呼聲中被抬上馬車,即使已經如此虛弱,依舊要撐著把薛老爺的靈柩放到家廟安置,再挑黃道吉日入土為安。 “昏迷”的薛遜躺在馬車上,不一會兒忠叔遞過一個密封的盒子過來,道:“京中來信?!?/br> 薛遜勉強支撐著自己拆開一看,巴不得自己再暈過去算了。 第2章 薛遜列傳 紅色的漆印密封,上面有一個隸書的通字。紅色,表明的是特急,在傳信系統里,封印從白色、黃褐色到紅色,秘密程度和加急程度一步步加深。 通!通??!通個毛線,原來我不止進了國企,還是特工處?。。?! 薛遜在心里咆哮,我太天真的,真的,我居然以為我就是個普通商人,或者普通富豪商人,他喵的我居然是大隆朝廷在南方的情報頭子。不行,我需要下馬車跑兩圈,冷靜冷靜。 拆開看一眼,里面正兒八經的拽文,薛遜讀了三遍,確定自己沒有理解錯意思,這是太子殿下來問他要錢的意思,屬下完美傳達了。 薛遜靠在車廂上,努力思考關于通政司是個什么鬼? 從金陵起家,薛家看中商機,提早投資,到了立國之時,其他人都封公封侯了,只有投入全部家產的薛家,得了紫薇舍人的封號和皇商資格,這簡直是薄待功臣,以薛家的功勞就算沒有爵位,封一個戶部尚書都是應該的,論經營錢財,誰又比出身商人的薛家更合適呢。 可是被薄待的薛家沒有反應,應該唇亡齒寒的其他開國功臣也沒有反應,為什么?因為太祖把通政司這個秘密武器交給薛家了。傳聞中通政司上通帝王,下聯百姓,不管是王公大臣還是販夫小民,通政司都有你的記錄,一言一行都在通政司的掌握之中。 這個消息隨著太祖開國的功臣大家都心照不宣,所以薛家作為商人,才能和伯爵家聯姻,在金陵的鋪子才那么順利,根本不會有人來搗亂。為什么薛家老爺死的時候這么多人設路祭,一介商人有這個吸引力?還不是為了通政司的招牌。 只有一個人知道的秘密才是秘密,開國功臣傳給后人,后人各有姻親,皇子龍孫各有勢力,知道的人一多,薛家掌管通政司就成了心照不宣的“秘密”。 薛遜在心里咆哮,你掌管特務機構就算了,你他喵的居然還投靠了太子,你是要死啊還是要死??! 太子是誰?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這是以清朝康熙年間九龍奪嫡為背景的,太子肯定要倒霉??!當然,紅樓夢中也隱晦提過有位“犯事的義忠親王”,投靠太子,薛家人的腦子進水了吧! 薛遜皺著眉頭使勁想,好家伙,原來投靠太子居然是皇帝的暗示?這都是什么鬼??! 太子是元后所出嫡子,在襁褓即被封為太子,皇帝親手撫育,對太子疼愛有加。太子長大之后,自然要給他劃分一部分勢力武裝起來,好讓太子在朝堂上大展拳腳。所以就把跟隨太祖打天下的勛貴一行劃到了太子名下,暗示包括薛家在內的以四王八公為代表的勛貴勢力投靠太子。 薛家的主子是皇帝,皇帝說什么他們自然照辦,然后就成了太子的勢力。其他人家不知道,但在薛遜的記憶里,太子這兩年要錢的數額越來越大,還有人人都知道薛家是皇帝在南方的耳目,可太子居然從來沒問他這方面的情報,只把薛家當成錢袋子,這是為什么?難道太子不知道通政司的存在?不會吧,他也入朝參政十余年了,圍在他身邊的都是知道真實情況的勛貴之后,怎么會不告訴他?或者說太子在避嫌,認為情報機構只有皇帝有資格過問,在恪守為人臣為人子的底線。 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