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
但中方代表團顯然不打算同記者糾纏,每個人都一邊疾走一邊有禮貌地輕輕擺手,記者們只能興味索然地轉身尋找其他的目標。俞康走在比較靠后的位置,看到記者們的背影漸漸離去,他輕輕吁了口氣。 “副司長先生,你好嗎?”伴著一聲發音地道的中文問候,一位頭發銀白的老者笑吟吟地從人群中走出來。俞康一愣,認出來者是剛退休不久的美國著名新聞主播華吉士先生。與此同時,一旁的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步履沉穩地迎上前去寒暄著什么,看來二人應該是老相識了。 和許多國家不同,中國參加世界氣候大會的團長向來不是環境部部長出任,而是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掛帥,副團長一般設置兩人,分別由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和外交部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擔任,這基本上已經算是一個固有傳統了。而國務院總理則直接擔任“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的組長,僅此一點便足以看出國家對氣候問題的重視程度。 除了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之外,代表團的其他成員沒有受到華吉士突然現身的影響,依然保持著固有的秩序依次前行。這時副司長突然回過頭,提高聲音說道:”俞康,你稍等,我們一起陪下華吉士先生?!?/br> 俞康停下腳步,扭頭朝向副團長的方向,對方心照不宣地點了點頭。俞康知道副司長要他留下的用意,代表團早有紀律規定,會議期間任何成員都不得單獨同外界人員會面。如果面對的是一般的記者,副司長當然可以直接回絕,但面對華吉士這樣的資深新聞主播還是慎重為好。作為世界新聞界知名人士,華吉士曾經采訪過多位中國政要,雖然他已經退休,但影響力仍不容小覷。 三個人緩緩前行,漸漸遠離了人群的喧囂。華吉士和副司長輕言細語地敘著舊,交談混雜著英文和中文。來到一處開闊的草坪后,華吉士停下腳步,“雖然我們是朋友,但我還是直說吧。我是受人之托請教一個問題。至于受什么人之托,恕我不能相告,希望你能理解?!?/br> 副司長面色平靜地點點頭,等著對方的下文。 “請問中國代表團的江哲心先生為什么沒有按預定安排發言?現在他人在何處?”華吉士臉上保持著慣有的笑容,似乎對答案并不怎么關心。 副司長直視著華吉士的眼睛,“謝謝你視我為朋友。聲明一點,我其實并不關心是誰委托的你,因為這無關緊要。中方代表團的一位成員因為身體不適沒有出席昨天的會議,但他并不算放棄發言吧,我方的發言內容依據的仍是他此前準備的稿件?!?/br> 華吉士不置可否地哼了一聲,“昨天上午中方的發言與頭幾次的講話內容明顯重復,喏,我都能背下來了:中方一貫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堅持以和為基礎,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公平原則,按照‘巴厘路線圖’授權,建設性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進程,在加強公約和議定書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俞康有些嘆服地盯著這位新聞界的傳奇老人,對方隨口說出的這段話竟然和中方發言不差一字。 副司長沉默了幾秒鐘,“你想表達什么?” 華吉士的語氣變得有些咄咄逼人,“我們知道江哲心先生是中國氣象學界知名學者,參與制定了一系列氣象政策,他的不少學術成果讓中國人在氣象談判中占據有利地位。這次他的發言一直是大家期待的重點,難道他會將寶貴的發言時間浪費在重復表達上嗎?所以,我們不禁猜測江哲心先生是否另有發言內容……”華吉士的話被副司長適時打斷,他臉上顯出微微的不以為然,“如果猜測有用,還要事實干什么?當然,雖然華吉士先生您已經退休了,但我完全不反對您將猜測到的內容在明天的報紙上全文照登?!闭f這話時,副司長發出輕快的笑聲,沖淡了稍顯尷尬的局面,俞康在一旁不禁暗暗頷首。 副司長接著說:”我倒是覺得您的委托人應該多關注會議本身,要知道還有某些個自詡大國的國家對世界氣候面臨的嚴峻局面采取了不負責任的態度,至今還沒有在上簽字。國際社會本來希望本次會議能夠取得歷史性的突破,但現在看來阻力依舊很大?!备彼鹃L指向遠處示威的人群,“您看吧,民眾的聲音在提醒我們前途多艱,中國愿意團結世界上一切堅持正義和進步的力量,為保衛地球家園而努力?!?/br> 俞康知道副司長所指的“某些個自詡大國的國家”其實就是美國,多少年來這也是中國外交場合特有的慣用詞匯,這是古國幾千年前所謂春秋筆法的現代活用。這次的運用無疑又是成功的,美國拒不簽訂早為世人詬病,華吉士的注意力被成功地轉移到了這個問題上,他稍稍遲疑了一下,問道:”那中國方面現在如何看待某些國家拒簽這件事?” 俞康不用想都知道副司長會怎樣回答,實際上這個答案是唯一的,而且連字數和語氣都有著嚴格的規定。歷屆代表團的成員都會在出發前背誦一些最重要問題的答案,這是必需的功課。作為外交部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的助理之一,俞康的工作職責非常明確,在這個職位上,他已經參加了幾次氣候會議。自從二十世紀下半葉人們開始認識到“全球變暖”的危機之后,每次氣候會議實際上都成了各國的博弈場。表面上看,“全球變暖”是一個內涵非常明晰的科學問題,既然是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那么各國減少排量就可以了。而且聯合國已經制定了一套溫室氣體排放置換程序,排放量大的國家可以購買那些排放量小的國家的排放量,價格也算合理。但是這種看法很膚淺,在“全球變暖”背后潛藏著重大玄機,用關乎國家命運來形容也毫不為過。就在哥本哈根的這次世界氣候大會上,一些國家跳出來指責中國工業排放超標,對世界氣候構成嚴重威脅。中國代表團則嚴正提出,正是發達國家將大量高能耗的產業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才導致了這一現象,那么在統計這部分排放時就不應該以生產國而應該以產品的最終消費國為統計對象,如果按這個標準,中國的排放量是非??酥频?。就好比所有致力于保護瀕危物種的人都知道,那些熱衷消費象牙制品的富人才是殺死非洲大象的真正元兇。 這種巧妙而有力的回擊為中國爭取了極大的主動,并立刻贏得了眾多發展中國家的共鳴。實際上,正是由于在世界氣候問題上存在的錯綜復雜的因素,才使得每次的世界氣候大會變成硝煙彌漫的戰場。 美國拒簽《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