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74
兩件事,一直放在心上,第一治理好江山社稷,不使祖宗蒙羞;第二便是為這萬里江山,找一個值得托付的儲君。鳳儀,你可愿意受此托付? 我說:當日,我初初知道我娘的事,心里無比憤怒。鄭尚書與盧尚書曾去勸我,我便對他們說,就是你的十二旒天子冠放到我面前,我都不會多看一眼。這些年,也有人勸我,與你修好,謀求帝位。你因帝位,拋棄了她。我因帝位,再忘記她當年苦難。那樣,我與你,又有什么分別?我就是要讓你知道,我與你,是不一樣的人!我永遠不會做你當年的選擇,我這一生,不與你同! 在貴州,他說:鳳儀,你天資出眾,遠勝于朕。你這些年,也經歷了不少事,朕知道,凡事,你自有你的判斷??墒?,你的眼光就一定是準的嗎?你的判斷就是一定是對的嗎?朕與你說的話,皆是真心。 然后,他走了,半月后,御駕出事。 402|帝位之十 第402章 原本剛與內閣緩和關系的大皇子因為秦鳳儀的一封信直接氣綠了臉,尤其是“鄭尚書盧尚書曾勸他云云”,大皇子心下冷笑,原來這兩位早燒過秦鳳儀這熱灶,只是沒燒通罷了!現下,大皇子早忘了先時還握著人家盧尚書的手,一口一個“盧師傅”的事兒了。 其實,大皇子還真是誤會了鄭盧二位尚書,當時那是秦鳳儀身世剛剛爆光,倆人身為景安帝的心腹,過去幫著勸勸秦鳳儀,也是想緩和一下父子關系。而且,景安帝對此事一清二楚,真心說不上什么燒熱灶沒燒通啥的。而大皇子這般惱羞成怒,一則是被秦鳳儀這封信點破了秘密,是啊,誰能料到呢,對他一向信重的父皇,特意跑到那荒僻的西南去問秦鳳儀,可愿托負江山? 這樣問,那他算什么? 親生父親都如此不是個東西,真不怪大皇子不信任內閣了。 大皇子最是惱怒的是,當初他說要給秦鳳儀出身潑一盆臟水,內閣哭著喊著的不同意。結果如何?白裝大好時機讓給了秦鳳儀,秦鳳儀此信一出,內閣諸人還不得懷疑……大皇子的唇角抿成一道冷峻的弧度! 真是錯失良機! 一想到當初內閣哭著喊著攔著他,大皇子就氣不打一處來! 至于內閣,他們看到秦鳳儀的信也大都傻眼。 秦鳳儀,你,你這是什么意思??! 最傻眼的就是鄭老尚書啦,盧尚書因為回家病休,大概還不曉得此事。鄭老尚書卻是覺著,自己完全就叫秦鳳儀坑完了!他,他當年不過是盡臣子本分,這個時候叫秦鳳儀點名,就大皇子那疑心病,還晃得以為自己跟秦鳳儀有什么私交啊啊啊啊??! 鄭老尚書真是氣死了!他要是與秦鳳儀有私交,秦鳳儀能這么坑他么! 奈何,大皇子不這樣想啊,大皇子直接把先時隱而未潑的那盆臟水,嘩的潑向的西南,直接令內閣下詔說秦鳳儀生母與晉厲王有染。然后,大皇子令江浙總督出兵南夷,擒殺鎮南王。 內閣是攔都攔不住??! 鄭老尚書干脆辭官回家了,正好,鄭老尚書不走,大皇子也不打算留他了。鄭老尚書一滾,大皇子立刻提了新補的工部汪尚書任內閣首輔。汪尚書絕對是大皇子的鐵桿啊,不然,先時也不能在兵械上與秦鳳儀做對,叫秦鳳儀扒了面皮,失愛于陛下。如今汪尚書翻身了,先時因他守母孝提攜的李尚書隨駕南巡時一并交待了,大皇子立刻提了汪尚書代工部尚書銜,如今更是鄭老尚書辭官,大皇子干脆提他做了首輔。 大皇子此舉,頗是不合規矩,因為,內閣是講究論資排輩。鄭老尚書是首輔,次輔便是盧尚書,縱盧尚書有病,大皇子按例也該問過盧尚書,如果盧尚書實在病休難支,內閣排第三的是刑部章尚書,第四戶部程尚書,第五是左都御史耿御史,第六是翰林掌院駱掌院,第七才是新補的汪尚書。所以,按理,該是前六部都不成,才輪得到姓汪的。結果,大皇子直接提了汪尚書,盧尚書在病榻上就遞了辭呈,言其老邁,不堪使用。大皇子大約是給秦鳳儀的信件刺激的,留都沒留一句,直接便允了。盧尚書若不是有家人一天六個時辰的寬慰著,真能氣死! 汪尚書一上臺,對于其他三位在職尚書以及耿御史,當真是一種羞辱。倘是景安帝時如此,大家真能辭職不干。但,大皇子這樣做,很奇異的,大家竟是沒說什么,甚至諫都未諫一句,都沉默了。 至于大皇子非要往鎮南王身上潑的臟水,在鎮南王給各地督撫發過那么一封信后還有什么效果,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現下,最想死的就是江浙總督了,他是今年沒燒香還是怎地?朝廷是不是瘋啦!鎮南王這剛說大行皇帝前腳說了傳位給他的話,后腳御駕便出事。然后,朝廷給的應對就是,鎮南王不是大行皇帝的親兒子……鳳凰城正給大行皇帝出殯哪,你讓我帶兵去打鳳凰城,先不說這打不打得過,打仗啊,糧草哪,軍備哪!啥都沒有,叫我帶著江浙兵就用庫里那些個陳年兵甲去打鳳凰城!內閣是不是瘋啦! 江浙總督又不傻,不要說要啥啥沒有,就是有,也斷沒有立刻就去送死的。江浙總督一面跟朝廷要糧草要甲械,一面與幕僚商量此事如何應對,這明擺著是大皇子與鎮南王的帝位之爭,他正二品總督,一個站不好隊就得炮灰。 幕僚道,“便是朝廷調來糧草兵械,咱們這里的兵久不經戰事,西南卻是精兵強將,哪年都得打上兩場的。何況,一旦用兵,受苦的還是百姓啊?!?/br> “誰說不是!”江浙總督道,“我真是愁死了!神仙打架,凡人遭秧!” 江浙總督與幕僚商量許久,也沒商量出個所以然,先不提秦鳳儀與大皇子之間的口水戰,一個說大行皇帝要傳位自己,轉眼就被害;另一個說你出身有問題,你娘不清白。其實,這些個話,到了江浙總督的位置,是不是真的,一點兒不重要。江浙總督自始至終所估量的完全是兩者的實力,大皇子據京城地利之便,而且,母族顯赫,掌北疆兵馬。鎮南王則是權掌西南,勢力一點兒不比大皇子小。江浙總督愁的,只郁悶陛下走前怎么就沒立儲呢。 江浙總督也沒愁多久,很快,秦鳳儀的使者就到了杭州。說來,秦鳳儀當真是個能人,他在京的消息要比內閣令江浙出征南夷的詔書更快,這并不稀奇,內閣風云變幻,大皇子只以為提了汪尚書為內閣首輔,便能掌控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