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6
就在談判前夕, 宗室也做了件丟人的事。那就是, 一個迷信兮兮的鎮國公, 竟然去找欽天監去問天時。 雖則這位鎮國公沒有直接問宗室談判勝負,但這都問天時了, 京城里哪里有傻子??!如果真有傻子,就是這去找欽天監算天時的傻蛋了!閩王氣得, 這還不如去廟里找個和尚問呢。起碼,你找和尚不會被清流知道。你這去找欽天監, 可是叫清流看大笑話了??! 閩王一向神機妙算, 這回清流看笑話的事, 也著實叫他給說著了。內閣得知此事, 私下很是嘲笑了宗室一回,盧尚書都說, “有把這算天時的心思用在宗室子弟教養上, 斷不能考得那般丟人現眼?!?/br> 清流瞧不起宗室這神叨勁, 宗室也看不上清流小心眼,成日間圣人大道的,跟咱們談事情還要安排個砸場子的, 這可真是滿口仁義禮智打的好盤算! 于是,這么互相看不起的雙方, 還要在一個桌上談事。 雙方都虎視眈眈, 秦鳳儀與順王這對死對頭也都準備好了, 卻是有一人,很不樂意秦鳳儀這差使。這人不是別人,正是秦鳳儀的媳婦李鏡。 秦鳳儀有事一向不瞞著媳婦,便把他要去砸場子的事同媳婦說了,李鏡當下就不大樂,哼道,“這些老東西們,好事找不著你,這樣得罪人的事就找上你了。別看清流成天說自己如何清凈潔白,都是鬼話!” 秦鳳儀勸他媳婦道,“這可怎么啦,反正我也得罪過宗室啦?!?/br> “得罪一回跟得罪兩回也沒什么差別,是不是?”李鏡反問。 “不是這么說?!鼻伉P儀拉過媳婦的手,悄聲道,“我還沒見過內閣是怎么談事情的呢,何況,這可是朝廷大事。我就是想去瞧瞧,他們到底是怎么個商量法兒,也長些見識?!?/br> “難不成除了叫你去得罪人,就沒別個位子給你了?”李鏡道,“你一向實誠,這是給那老狐貍算計了?!?/br> “不至于,雖則我是跟陛下不錯,可鄭老尚書內閣首輔,他難道會算計我個七品官兒?” “鄭老尚書不至于此,可鄭老尚書身邊的人呢?不見得個個就是干凈的?!崩铉R道,“找你去砸場以備萬一,這主意若是旁人想出來獻策予鄭老尚書,說不得就是要對付你?!?/br> “難道我就是個傻的不成?”秦鳳儀覺著自己聰明的不得了,他道,“我是想著,這一來長個見識,二則這事雖是個得罪人的事,可也得看怎么做,難不成,是個人就能把場子攪了?” 李鏡皺眉道,“宗室改制的事情上,清流雖則沒有袖手,可我看他們終是拿你當個外人,不然,這得罪人的事,不會落在你頭上?!?/br> “我也沒把他們當內人?!鼻伉P儀道,“清流也就那樣兒,我與人來往,主要看人的性子,哪里就看清流不清流了。他們也是個狹隘的,把宗室當賊防,既要裁宗室糧米,又不想給宗室些實際的好處,這就叫我看不上。把朝廷弄好了,人人都會有飯吃,若是朝廷里雞飛狗跳,就你自家吃這飯,怕也不是什么好飯。放心吧,我心里有數呢。我干嘛跟他們一伙啊,他們都是講論資排輩,煩人的很。我是跟陛下一伙的,陛下正是用人之處,這事我怎么好推托?!?/br> 李鏡也知此事既已應下,便是再推托不得的了,叮囑丈夫道,“就是要翻臉,也要瞅準時機,莫要給人留下話柄?!?/br> “我曉得?!?/br> 盡管知此事沒有回旋之地,李鏡仍是不大放心,面兒上卻是不肯露出來,一大早的親自送丈夫出門去了。 秦鳳儀早朝之后就沒再出宮,他依舊是與二皇子一處,此時,三位掌事皇子三位未成年皇子,是的,連六皇子這還不大懂這國之大事的,也被景安帝叫來在一畔旁聽。另則就是愉親王、壽王、閩王、蜀王、順王、康王等王爵,連帶八位在宗室頗有份量的國公,另一方便是內閣諸人,連帶著秦鳳儀,他是算是宗人府一邊兒的。 康王先說了,“秦翰林既是在宗人府當差,便坐我們這邊才合適?!?/br> 盧尚書道,“都是陛下的臣子,坐哪邊兒不一樣啊?!?/br> “既然都一樣,就請秦探花坐過來吧,我們宗室都很欣賞秦探花的才學?!笨低跻幻嬲f,一面還對著秦鳳儀露出微微笑意。 秦鳳儀沒想到雙方的話題自他身上開始,秦鳳儀笑嘻嘻地,“唉喲,真沒想到,我竟還成香草包啦?!彼环雷套痰哪?,卻又露出個令雙方都有些惡心的十分為難的神色,道,“坐內閣這邊,宗室想我。坐宗室這邊,內閣吃醋。人緣兒忒好,也叫人為難啊?!彼纱?,哪兒都不坐,三兩步過去御前,躬身行一禮,站景安帝身邊兒去了,秦鳳儀笑,“我站陛下這里,正可服侍陛下,也省得你們再為我拌嘴?!彼镜哪堑貎?,比大皇子還靠前呢。不過,大皇子坐著,他站著。如此,景安帝左手邊站的是秦鳳儀,右手邊站的是馬公公,若不是秦鳳儀穿著七品官服,不知道的還得以為他與馬公公是同行呢。 秦鳳儀都站到皇帝陛下那里了,雙方也不好再為他這么個七品小官兒斗嘴,大家各安其座,開始說這宗室書院之事,宗室說要建一百所宗室書院,這不是空空的就提一句口號,實際上,宗室這些天也沒閑著啊,他們說要建的一百所宗室書院,都是自太|祖年間的第一次分封時,算起的各地宗室情形,來設計的各地書院的建設,那都是有理有據的安排,便是內閣研究來研究去,拿出雞蛋里挑骨頭的精神,也挑不出這份奏間上有什么宗室故意尋事生非的毛病來。 由此可見宗室的手段也是建立在精細縝密的計劃書之上的。 內閣并沒有否決宗室這份建一百所宗室書院的折子,事實上,內閣沒有對宗室這份奏章提出任何半點不是,老尚書也沒有拿之前在陛下跟前說的那套“西北大旱,戶部銀錢緊張”的理由過來搪塞宗室,鄭老尚書先是贊揚了宗室的折子,然后,戶部拿出自太|祖年間開始分封各的地諸宗室的人口分布圖,鄭老尚書道,“一百所書院,不是一個小工程。而且,宗室書院到底要怎么個建法,咱們先前都沒經驗,依我的意思,先在京城建一所,召些優秀的宗室子弟過來念書,看看可有不足之處。倘有不足,以后的書院便可改進了?!?/br> 閩王笑的溫煦,“鄭相此言甚是。只是按本王所說,京城到底是天子之地,與我們藩鎮之所又有不同。不過,確像鄭相說的,先時誰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