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8
想到,僅僅兩天時間,前線就傳來消息,這兩日所有戰線上全部大勝北廂軍,打得北廂軍落花流水,龜縮不出。南廂軍南征的時候帶走了大梁所有大的戰船,此番為了出戰,江北的船作坊白天黑色趕工,加急造出了三艘大戰船。此次戰爭中,李啟超用兵如神,擊沉一艘,重創一艘戰船,經此一役,北廂軍那邊恐怕要很久才能再渡江了。趙景湛見此之后,就讓一部分軍隊駐扎在長江各個關卡,時不時去sao擾sao擾北廂軍,耗損他們的戰力,麻痹他們。讓剩余的大軍都駐扎在建康城外,緊急召回了他的五名得力干將。眼下應付北廂軍的送死之戰是小事,最重要的是號召天下勤王和制定征北方略。五虎將知道太子殿下得到了梁元帝的遺詔都非常高興,因為不管天下勤王者多還是少,但起碼他們可以光明正大的反抗晉王了。有的東宮屬官甚至留下了眼淚,一方面是為了慘死的先帝,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終于不用在史書上留下污點。相比武將,文臣更加注重自己的名節,也更加忠君愛國。太子殿下面無表情地掃了一屋子里的幕僚和將軍,涼涼地開口道:“孤今天找你們來是來和你們商量對策的,不是來欣賞你們的傻笑,更不是來和你們抱頭痛哭來的。那邊那個梨花帶雨的,美人梨花帶雨是一種美麗,你一個快兩百斤的壯漢,這樣哭只能讓人聯想到號喪的狗熊……怎么著,孤還要給你一個帕子擦眼淚嗎?”太子殿下嘲諷完,那壯漢哭的更厲害了,邊哭邊抽抽道:“殿下,臣……臣就是高興?!?/br>這個壯漢名叫張洛,是東宮的屬官,根正苗紅的書香門閥,忠君愛國的思想根深蒂固刻在血液里,可就是這樣的他,卻是東宮屬官里自始至終都默默支持太子殿下的為數不多的幾個人。太子殿下聽他說完,突然不說話了,聽他斷斷續續抽抽噎噎地哭了半天。張洛見一屋子人都在等他,也有些不好意思,拿衣袖胡亂地擦了擦他的眼淚,道:“臣失態了?!?/br>太子殿下沒有再說什么,將自己的帕子賞給了張洛,就開始介紹他分析的現在的形勢了。晉王和太子現在劃江而治,太子只有江左南唐舊地,而晉王卻擁有長江以北的所有地方和西蜀,從地盤上來看,太子殿下處于弱勢。從軍備上來看,太子殿下只有南廂軍三十萬大軍,勉強算上收攏的南唐北府兵舊部,只有不到四十萬。而晉王,擁有三十萬禁軍和三十萬北廂軍,從軍隊數量上來說,太子殿下處于弱勢。從繼位的程序上來說,他們倆的詔書都有瑕疵,真正的繼位詔書上必須要有先帝的私印和朝廷的玉璽,二者缺一不可,但現在的情況,趙景湛的詔書上有先帝私印,晉王的詔書上有玉璽寶印。若是先帝還在,還會有人因為他的關系支持趙景湛,可是現在先帝已經駕崩了。雖說晉王殺了先帝是毋庸置疑的,可自古以來成王敗寇,晉王現在已經入主江都,至于朝廷的人會如何選擇,真不好判斷。太子和晉王之間雖然實力懸殊,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太子殿下有了先帝的遺詔,晉王已經背上了弒君的罪名,天下的正義之士自然不會站在他那邊。有時候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不是軍備和軍隊,而是天下的人心向背。太子殿下此番話說完,話音未落,許霽川率先為他鼓起掌來。他不得不承認,太子殿下不做妖氣,定神閑條理分明地分析形勢的時候,有種特別的魅力,對其他人來說,那是一種讓人想追隨的領袖氣質,對許霽川來說,那是一種愿意將江山捧到他面前讓他歡欣的吸引力,他突然就明白了為什么君王愿意為了一個人的笑容毀滅整座江山也在所不惜。既然先帝的圣旨上說,讓太子殿下繼位之后號召天下勤王,共同討伐逆賊,那太子殿下自然要按照他遺詔中的內容來辦。因此大家商議之后,便決定讓太子殿下盡快繼位稱帝,名正言順向天下發勤王詔書。至于雙方懸殊的軍備問題,既然晉王派不習水性的漠北旱鴨子北廂軍來長江邊找死,那他們豈能白白放過這個機會。太子殿下打算在長江上盡最大的能力削弱北廂軍的戰力,禁軍雖然暫時被晉王控制了,但他已經背上了弒君的罵名,忠于梁元帝的禁軍雖然明面上臣服于他,但他要短時間內用的得心應手恐怕沒那么容易。因此削弱北廂軍就等于削弱晉王最主要的戰力。其他事就等勤王詔書發出去之后看各地守軍的反應再做決斷。三天之后就是個吉日,趙景湛繼位的時間就定在三日之后。不過這三天,他也沒閑著。城里有韓家和王猛看著,加上他在門閥心中的威懾力,并不會出什么大問題。因此這三日,太子殿下便帶著他的花奴兒去虐北廂軍了,太子殿下親自開著小船,許霽川做他的副手,帶著他自己親自教導出來的海蛟三衛,專門挑夜間的時候悄悄地過江,潛入北廂軍的大營里,偷襲一番就離開了。白天太子殿下要養精蓄銳休息,他便讓李啟超帶著人開著大戰船在離北岸不遠的地方叫罵北廂軍,白天黑夜輪番sao擾北廂軍。三日以來,北廂軍沒睡過一個囫圇覺,不勝其煩。轉眼就到了太子殿下繼位這日了,他在南唐的祭天臺上,告祭天地,昭告九州萬民,他順應先帝遺愿繼任為帝,史稱梁太宗。這繼位之后大赦天下的皇帝非常多,一上臺就發罪己詔的卻很少見,而趙景湛,就是這么個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他剛一繼位,就向天下發了,洋洋灑灑萬言書,太子殿下自己文采不行,平時那點文學水平也就夠批個折子,因此這份由張洛代筆,寫的是聞者流淚,見著傷心。總結起來就一句話,朕上對不起天和父母,下對不起地和百姓,晉王狼子野心,他竟然未能早日發覺,致使皇室cao戈,先帝后慘死,親叔晉王犯下殺兄弒君的彌天大罪,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最后,他深情地呼喚晉王,稱他不愿讓百信重陷戰火之中,若是晉王迷途知返,昭告天下自己的罪行,他可以念在骨rou親情的份兒上網開一面,如今皇室凋零,為皇室計,他可以免去晉王的死罪,并且絕不株連他的妻兒。此罪己詔和先帝的遺詔及勤王詔書一起昭告四海,看到這份的人都被太子殿下的胸懷氣魄感動,晉王弒君殺兄,太子殿下和他的仇怨不共戴天,但太子殿下竟然能為了天下,為了皇室放下自己的私仇,對晉王網開一面,若是晉王有良知,就應該上書新帝,陳述自己的罪行。這份是否喚醒了晉王的良知不得而知,但卻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