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4
那封奏疏就算是給尋常人,只要是個有血性的人,都會來找他拼命的。陛下對黃問道的懲罰卻只是下獄,已經算很輕了,且讓他好好在里面待著吧。陛下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大臣們也允許陛下發泄自己的情緒,但有的人有的不該有的情緒,確是萬萬不能發泄的!比如當前陛下和小陳后之間不應該存在的戀情……現在民間管已經去世的陳柔稱為大陳后,管這個還沒有冊封的陳嫵稱為小陳后。大臣們力勸國主將小陳后遣返家中,并且下令民間嚴禁議論此事,將所有涉及這件事的書籍銷毀,然后拿出帝王威嚴來昭告天下絕無此事??!可是……大臣們未曾想到,陛下……拒絕了?。?!陛下寧可不要帝王威嚴,也不能放棄小陳后!南唐的大臣和元宗杠上了,因為這件事情南唐朝廷每日里烏煙瘴氣,朝局非常不穩!要說這件事情最開心的人,那莫過于大梁群臣了,平白看了一場艷聞好戲不說,還因為此事導致南唐朝堂動蕩,實在是非常欣慰了。如果說,兩宮之死并不能成為攻打南唐的理由,那么現在這個已經足以成為理由,畢竟史書中都說了,伐無道,誅無德!大梁摩拳擦掌還沒多久,就樂極生悲了,他們的皇太后在這一年的十月大朝會之際,也撒手人寰了。他們此次征伐南唐是以伐無道,誅無德為名的,自己自然也不能不顧國喪,強行攻打南唐!周禮中明確表明,國喪期間,陛下要守孝十月,天下縞素,禁演樂,禁刀兵!不過即便沒有這個規定,梁元帝也沒有心思去攻打南唐了。畢竟那是他的母親,他自小父親早逝,母親從小含辛茹苦將他和弟弟撫養長大,如今他又豈能為了自己的功業棄母親于不顧呢?太后臨死之時,地上無恙楊跪著一大堆人侍疾,太后回光返照之時,便讓其他人出去,只留下了梁元帝和晉王兩人在她跟前交待遺言。晉王自從兩年前世子私造兵器作坊事發,就再也沒有回過晉州,陛下說太后身體不好,又非常疼愛幼子,便讓晉王在母親跟前盡孝道,將北廂軍暫時交給他人代管。雖然陛下說將晉王扣在京城的目的是侍疾,但明眼人都知道是因為兵器作坊的事情,陛下對晉王起了疑心,才想將他留在身邊。晉王心里怎么想不知道,但他接到陛下侍疾的旨意,非常高興,千恩萬謝地接旨了。晉王夫婦叩謝皇上隆恩,便在江都住下了,因為前世子趙景軒已經被廢為庶人,自然不能再住在皇家,他在江都流浪了幾個月之后,就無聲無息地消失了,誰也沒有見過他。趙景軒被廢后,晉王世子便變成了晉王次子趙景和。相比野心勃勃的趙景軒,趙景和性格溫順,待人有禮,深得陛下和太后得喜歡,太后最后的日子,他每日都陪伴左右,至純至孝,在江都傳為佳話。那天太后薨逝之前給倆兄弟說了什么,恐怕只有他們三個才知道。不過太子也能猜的出來大概,太后無外乎就是為晉王爭取利益,而他那個耳根子軟的爹又孝順的爹,自然會答應。果然,太后三月喪期一過,陛下就給晉王加封,將他由從二品的御王爺提升為從一品的圣王爺,離正一品的攝政王不過差半個等級了,除此之外還擴大了他的封地,在宮中為他開辟住所。此詔一出,舉國皆驚!第160章君臣父子自古以來,只有主少國疑之時,才不得不給皇親加封,以期其保衛少主,保證權利集中于皇家。若是國君年富力強的,為了保證皇權穩固,鮮有給皇親加封的。可如今梁元帝不過知天命之年,年富力強,太子殿下雖然未至而立,但他剛入朝堂便平定汝南叛亂,年及弱冠已經平定西蜀,平日里處理朝政也頗得朝臣贊許,等陛下百年之后,他定會是一位雄才偉略的帝王。因此此加封詔書一出,天下嘩然,朝臣們也紛紛上書陛下,請陛下三思。晉王加封,最不利的人就是太子殿下。這意味著他登基以后,就有個手握重兵的大權臣。但是他竟然沒有動靜,該上朝還是上朝,上朝看著群臣為了此事和陛下吵架,也是不發一語,好似完全置身事外。有朝臣也明里暗里試探過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喜怒不形于色,對外也只是說,陛下的決定都是正確的,讓人絲毫摸不清楚他對此事的態度。對于太子殿下的人前人后不置一詞,毫無怨言的態度,梁元帝是看在眼里了。其實從心里,他也不想給晉王加封為圣王,可是有什么辦法,太后臨死的時候,一共就求了他這件事。老母拉著他的手,邊流淚邊說,她這就要去了,不能再照顧他們二人了,她這輩子從趙家村的一個普通的村婦,變成母儀天下的太后,她這輩子已經無憾了,唯一有一點放心不下,就是幺子晉王。梁元帝已經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臣,這天下在沒有什么能傷到他??墒菚x王不一樣,他只是個小小的親王,梁元帝從小就心疼弟弟,他在的時候自然會護著太子,但若是梁元帝不在了,誰來護著她的幺兒呢?太子殿下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里必定因為周家和景軒的事情怨恨晉王,若是有朝一日他登基為帝了,會放過這個素來與自己不睦的皇叔嗎?梁元帝聞言沉默了,晉王流著淚,求自己的母親,讓她不要再為難皇兄了,即便是做了陛下,也有許多事不能為之,何況太子殿下寬宏大量,日后登基了一定不會對他有什么不利舉動的。太后拉著梁元帝的手,與其說是拉著,不如說是緊緊抓著,仿佛抓著一根救命稻草,梁元帝的手都被她抓痛了,很難想象一個快要逝去的婦人怎么會有那么大的力氣,她睜大眼睛死死地盯著他,眼睛里燃燒著瘋狂的絕望的火焰,仿佛他不答應就不能安心上路。梁元帝看著自己將要仙逝的老母和流著淚哀泣的弟弟,心一軟,嘆了口氣,便承諾母親,會封晉王為圣親王,并且承諾永不該封。得了梁元帝的承諾,太后這才放心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氣,當天晚上就薨了。當時的那個時間和氛圍讓梁元帝騎虎難下,沒辦法拒絕;后來因為母后逝去,他想起往日種種,思念母親,想起母后臨終的囑托,又想起這世界上與自己一母同胞的人就晉王一個,因而越發珍惜對幼弟的感情,于是就發了加封的詔書。后來群臣反對,他自己也靜下心來想想,覺得這事情做得對不起阿宴。擁有一個手握兵權又加封圣王的皇叔,對阿宴登基后的統治是極為不利的,這孩子也是個悶性子,這些日子群臣為這件事情在朝堂上鬧的厲害,可阿宴這孩子人前人后從未置喙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