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7
的藝術享受,一場處處都上檔次的服裝秀—— 當裙擺揚起時,這享受不亞于一出經典電影,而她正享受著讓人心跳加速的期待感,一種萬物各歸其位的妥帖感:不再是嘈雜的大展區中那委屈的展示,這一次有了恰當的舞臺,她可以在黑暗中憧憬著,猜測著——這一季,【韻】的新設計,它的Master Piece,會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 “Holy Crap……”在她身邊,有人輕聲地說,Mandy不禁分神送去含笑一瞥:啊,對于第一次看到這系列設計的人來說,眼下想必又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震撼體驗了吧…… ☆、第62章 2008春夏秀(中) “Holy Crap……”的實習編輯宋雅蘭輕聲說,她扶了扶眼鏡,身子更向前傾,瞇起眼以便能看得更清楚——T臺上的高光讓服裝的一切細節在鏡頭下一覽無遺,但也讓觀眾很難凝聚到某個特定焦點,只有留下一個閃閃發光的印象,這對設計師來說當然是好事,高光總能讓服裝更顯高檔,但對觀眾來說就有利有弊了,就像現在,宋雅蘭急不可待地想要看到更多細節,即使之后會有高清T臺照看,但即使是幾天、幾小時甚至幾十分鐘的等待,在此時都顯得過于漫長了。 “她真的是國內原裝的設計師嗎?”她情不自禁,再度喃喃自語——出于習慣,也為了和身邊的同伴拉開距離,她半是下意識地用了英語?!拔覒岩蛇@里有多少人能意識到這場秀有多難得……” 她并不是在鄙視什么——在第一個系列走完,最后一個模特沒入后臺的短暫空隙里,宋雅蘭忙里偷閑地掃了全場一眼,確認第一排坐著的同行幾乎都是她這樣的一般編輯,她就知道在場的多數都是土包子了:這么說吧,如果是九十年代,太中國的名字可能連秀場大門都進不了,人家直接就當你是來抄款回去做山寨的,在鄙視鏈上的地位比Zara這種抄襲品牌的都低。 雖然是二者都是侵犯品牌權利,但Zara設計師可以隱姓埋名,甚至是找些素人來拍照,都是白人很難去尋根究底,中國這邊的看秀客卻很好甄別。市場太窮,沒什么收益,又有明確的侵權行為,品牌當然不介意明里暗里玩點歧視?,F在到了2008年,中國漸漸有錢了,奢侈品市場在發展,品牌對豪客的態度當然也在軟化,但歧視卻根深蒂固,沒那么容易消除,前輩造的孽都是后人在背??梢哉f中國的時裝雜志界,能夠隨便飛去米蘭看秀,就能在藍血品牌坐到前排——甚至不是第一排的——大概也就只有主編級數的人物了,一般的編輯?寫稿靠猜,和一線品牌的秀場和普通人一樣遙遠,他們見過什么世面?知道什么是好東西? 至于那群國內明星,宋雅蘭是直接無視的,明星是奢侈品最好的模特和代言人,推銷量的排頭兵,但絕大多數明星都不懂時尚也是公認的事實,香港那個徐太太,算是稍微有點Idea,在中國已算是時尚I了,實際那水平,放在國外連IT Girl都當不了:任何一種時尚的目的,都是讓穿著者變得好看,她沒達到這條標準,那就只能算是潮人而已,壓根帶動不了單品銷量,當然也就不會受到食物鏈上層的重視。 如今在座的這些明星,對時尚的概念簡直就是災難,譚玉是動物園女王,周小雅好一點,但對名牌也是堆疊式穿法,她們知道什么?恐怕只覺得臺上的衣服過于簡單有些乏味吧,這也是一般人對時裝秀的看法:單調、莫名其妙、重復、奇裝異服……難以欣賞、看不懂是普遍的反饋,宋雅蘭也不怪責他們,藝術欣賞是有門檻的,而她就是場內為數不多能邁過這個門檻的人。 小學畢業以后就到美國留學,在紐約她讀的是林肯高中,和IT Girl做過同學,甚至去過如今大熱的女主演Queen B的生日派對,上東區的生活過著,宋雅蘭怎么沒去看過紐約時裝周的秀?進入了這個圈子,她就不再是一般中國人,享有不被歧視的高貴特權,一開始和同學去,為的是更好的打入社交圈,后來自己看出興趣,品牌也習慣多發她一張邀請函,這些邀請函對很多人來說意義非凡,要拿到它難比登天,仿佛是身份的象征,但對于圈子內部的人來說……唔,有了這個身份,要拿到也就很簡單了。 在紐約,除了一年兩次的時裝周以外,要是愿意,365天,天天都能去制衣區看設計,宋雅蘭看過太多秀了,多到一眼就能感覺出品牌格調,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體驗,對美感的捕捉和體會,無法量化,本能而私人的判斷。北京時裝周大多數秀場,商業化、低俗,個別獨立設計師:不知所謂、荒唐又幼稚,少許小秀:貧窮、有點意思……而這所有的秀場適用的都是中國特色的評分——也就是說,如果拿到真正的時尚強國,大多數品牌拿到的分數都將是非常的低,以至于期間的區別已沒有任何可以討論的價值。 SallyHe的秀,在審美上是值得一提的,或者說唯一值得一提的也只有審美——當然還有那能把審美完全展現出來的海量金錢,任何一種燒錢的壯舉總是天然就帶了豪奢氣,這給她的秀多添了幾分魅力,但也就僅止于此了。整場秀只是一個小女孩發狂的譫夢,因為有錢化成了現實,粗看華美,完成度也高,似是水準作,但其實她的所有單品都不具備討論價值,若在紐約時裝周,被激怒的評論家也許會發出刻薄的譏笑聲——沒辦法,真正搞時尚的人大多都很窮,自然也難免有點憤世嫉俗,對只懂得砸錢的土豪是會特別苛刻。 而【韻】呢,【韻】的表現就完全是另一個極端了,一樣讓人不可置信,但和【SHe】是兩個不同的方向:你有多難相信有人居然愿意花這么多錢來給自己圓個幼稚又滿是粉色泡泡的白日夢,就有多難相信中國本土居然能孕育出一位如此成熟、如此有天分,靈氣四溢又揮灑自如的設計師——或者說后者要比前者更讓人難以置信,因為有錢的土老冒常有,而天才的火花卻是那么的罕見。 “她真的沒出過國嗎?”這疑問實在揮之不去,宋雅蘭的心思,一半在場內燈光的變化,一半還在震撼里?!斑@不可能啊,真正的時尚只能誕生在四大時裝周,其余土地提供的,應該只是靈感……” 這并非歧視,而是客觀描述,當然時尚元素無所不在,太多大牌從民族文化中吸取靈感,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墨西哥藝術女神弗里達,不夸張地說,她到現在還在為藍血品牌設計師們提供著靈感的土壤,但她的設計卻不會成為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