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
成果之后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再回到文上,過渡的篇章幾乎已經完事了,接下來會揭開親征葛爾丹篇的序幕。因為是整本書的高潮,小珂需要仔細整理一下思路,所以可能進展很慢,在這里先行道歉。老生常談的還是希望大家能多多留言,給小珂提些建議,因為重日并不是小珂一個人的世界,我希望是大家意愿的集合。☆、第20章雍正三年,準葛爾汗國可汗葛爾丹策零即位,在短短的時間內聯合了草原各部,再次擁兵與朝廷對峙。去年是個災年。幸虧胤禛及時開倉賑災,各種物資和災銀又到位及時,才沒造成太大損失??蓪矢馉柌窟@樣的游牧民族來說,天災意味著食物的短缺,物資的匱乏,一部分族人的死去和一個很難度過的冬天。所謂非我族類。即使汗國放低姿態請求大清的幫助,胤禛也必會讓他們付出接下來數年的部分物資來交換來打壓汗國。倒不是胤禛不仁慈不善良就想看著準葛爾的人統統餓死,而是滿蒙之間關系向來微妙,準葛爾部又占據大清與俄羅斯的邊界,若是不能掌控,那就只能毀滅。從來,單方面的和平是不能達到的。要么勢均力敵誰也動不了誰,要不然,就只能一方打服了另一方才有可能談和平。胤禛有胤禛的立場,沒有一個皇帝會善良到拿著百姓辛苦收獲的糧食送給侵略自己國家的人。而站在準格爾的立場上。蒙部人民多是狂妄不訓,又驍勇善戰。在他們看來,與其代代做大清的從屬部族,倒不如反抗。這些年大清八旗的衰微也看在他們的眼睛里,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兩方矛盾堆積,戰爭早已是不可避免的。表面上花團錦簇,實際上只是心照不宣罷了。沒有人對戰爭提出異議。一些世家子弟最近最喜歡的就是聚起來談論這場戰爭什么時候打,誰帶兵打,怎么打。唯獨胤禩聽到消息時卻是異常震驚的。因為他前世根本沒有聽說過這場戰爭。他死于雍正四年??蓳?,雍正三年根本就沒有這場戰爭,直到雍正四年他死的時候,也根本沒有任何戰爭的苗頭。也就是說,這場戰爭是完全不可能預料的。這是他死之后的事,而直到他死還沒有打響這場戰爭,是否說明,大清一直沒有獲勝的把握,才將戰爭壓了下來。那么,大清現在就有獲勝的把握了嗎?這場仗怎么打?誰來打?又拿什么打?胤禩的腦子很亂,好像抓到很多他從來沒注意到的疏漏,仔細一想卻又覺得什么都沒有。一連幾天,胤禩幾乎都沒有睡覺。任誰都能從他微鎖的眉間看出他的焦慮。戰爭并不是皇帝大手一揮說聲“要打仗了”,將軍就帶著兵砍了敵方將領然后風光的班師回朝。派多少兵力,配哪個將領,哪個驍勇哪個油滑,哪個心細哪個魯莽。糧草又怎么押運,從哪兒里押運,押多少,放在哪兒,多少人來駐守……有些細節細想來能累的死人。因此,胤禩的焦慮在一群眼底泛青的大臣中,也只被當成是cao勞過度。但胤禛卻知道,以胤禩的能力,單純的勞累并不能讓他露出不安的神情。一日散會后,戴鐸和胤禩留了下來。胤禛看了戴鐸一眼示意他先回去。他知道,是和小八好好談談的時候了。戴鐸走后,胤禛拉著胤禩讓他坐下來,笑著說:“小八想和朕說些什么?”胤禩順從的坐在椅子上,愣愣的看他,眉頭絞成一團。胤禛對上胤禩的眼睛,忽然就明白,知道這是思維運轉太快,才導致胤禩對外界的反應有些遲鈍。這人必定是想了太多,心中的憂慮已經多到了他不知從何處才能說出口的地步。有些自責自己讓最心疼的人不安到了這個地步卻。胤禛安撫般順了順胤禩的后背,拖過一把椅子拿著紙筆坐到胤禩對面,柔聲說:“別急,你慢慢想,朕和你一起梳理?!?/br>胤禩又愣了一會兒,才壓抑著緩緩吐出一口氣,聲音干澀道;“你已經決定打仗了?”胤禛一愣,“你不同意?”“不是?!必范T搖了搖頭,“只是有些不放心。我從頭開始問,作戰的軍需都準備好了嗎?”談到正事,胤禛的神情也嚴肅起來?!皽矢駹柸奔Z,一定會有搶劫糧草的事,把這些損失都算上,我們的糧草也應該是足夠的?!?/br>“我不是說糧草,我說的是裝備。我們的弓、劍、鎧甲都是好的,可我們的戰馬比起游牧民族卻差的遠些。你想說我們有□□和大炮,可準格爾就一定沒有嗎?準格爾貼近俄羅斯,你如何能斷定俄羅斯不會暗中支援準格爾?”“當年老爺子太過固執,總以為那些洋人只是會些稀奇的玩意兒,登不上大雅之堂。他們總想著一群騎兵比步兵厲害,卻想不通騎兵和精通火器的騎兵哪個厲害?,F在就是想改,我們的□□比起那些夷國也已經落后太多了?!必范T看了胤禛一眼,道:“這塊兒你沒有我懂,前不久有一個洋人看上了小九手下的一個姑娘,答應留在大清。從他那里,我才知道我們所謂先進的□□不過是洋人淘汰下來的落后品,他們高價賣給我們讓我們研究,再用我們給他們的錢生產更多更先進的□□。我們沒有研究□□制造的人,只能買洋人的仿制,這樣我們的武器永遠都要比他們落后。我們買一把槍的錢夠他們生產五把更先進的槍。并且射程和準確率都是我們的幾倍。我已經派了人出海收購真正先進的□□,并想辦法搞到圖紙,可短時間內是不能有消息的,而準格爾那邊根本拖不到那個時候?!?/br>胤禩深深的嘆了口氣,神情有苦惱也有無奈?!八母?,現在已經不是只靠英勇和數量就能取勝的時候了?!?/br>胤禛神情凝重。正如胤禩所說,武器的確是大清的一大軟肋。他其實并不擔心準格爾,只是一個叛亂的部族而已。當年皇阿瑪能打敗他們,他就也能打敗他們。胤禛真正擔心的是,這場戰爭俄羅斯會不會插手,插手又會做到什么地步?若是他們判斷大清的武力不足為懼,那么,接下來是不是就會是俄羅斯和大清兩個大國的戰爭?若是戰爭真的打響,作為大清的皇帝,他又要如何迎戰?沒有責怪胤禩故意隱瞞情報。海運方面大多掌握在胤禩的手里,就是讓他來處理,也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了。他們可以將希望寄托于胤禩派出去的人,但正如胤禩所說,武器的確是大清的軟肋。胤禛心里有很多想法,但是這種弱勢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大清強盛太久了,自大、懶惰和奢靡的風氣在慢慢侵蝕這個國家,胤禛面無表情,卻暗中下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