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1
更何況忘憂原本就不是冀州本土的植物,稀少昂貴,不是一般場合能夠觸及到的,所以幾番思量,曉年心里多少就有點數了。見劉煜目色幽深地看過來,沒有開口否認,曉年哪里還不明白他的意思,心中震動的同時,有了更糟糕的猜測。劉炘的妃嬪,除了一個徐太妃還留在宮中,包括蔣太妃在內的宮人都已經遷出皇宮,煜親王一個男子,能夠接觸徐太妃的機會顯然不多,所以他在何處聞到過無憂,答案已經躍然于紙上。“據說忘憂花的毒是日積月累的,如果不加以克制服用,至少減壽十五到二十年,若人本就體弱,恐怕連幾年都撐不下去?!?/br>已經到了這種時候,曉年不能藏私,他必須把最壞的結果告訴劉煜和洪懸大師,由他們去判斷該怎么辦。此事涉及皇宮辛秘,洪懸大師道了一句“阿彌陀佛”,卻沒有退避不談的意思。他走到劉煜面前,對煜親王合掌道:“如果真是如此,那乘音絕不會置身事外,貧僧需與方丈相商,隨時準備入京……敢問殿下,可有想過接下來如何安排?!?/br>御座上的劉荃,不僅僅代表他一個人這么簡單。一旦帝王出了什么問題,引發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動亂——這一點,無論在敬皇帝、厲皇帝還是先帝時期,都已經用慘痛的事實表現過,后果不堪設想,毋庸置疑。若曉年所說的忘憂之危害屬實,而少帝也確實接觸過忘憂,那皇帝的身體情況實在不好估量,難免讓人忐忑。因為這將不再是少帝一個人的危險,而是整個冀州面臨的威脅。少帝有沒有用忘憂,他的身體又是否被忘憂所損傷,受損傷的程度如何……這里面的差距,直接影響了宮里乃至整個冀州的局勢。如果少帝真的……那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冀州,恐怕又要風云驟起,而到時候受苦的,還是冀州的百姓。乘音乃是鎮國寺,在這種可能動搖國本根基的事件下,哪怕出家人本該在方外、不涉紅塵,也不能視百姓的性命于不顧。所以洪懸大師才對劉煜說,乘音寺會馬上派人進京,探望少帝的情況。只是,同樣知道眼下危機的煜親王,和乘音的僧人是否持著一樣的心,卻不得而知。洪懸雖然相信劉煜為人,但卻不知道面對如此難得的機會,煜親王殿下究竟會如何抉擇。先帝駕崩時用一句“可取而代之”,將煜親王架在火上烤了幾個月,哪怕劉煜再怎么表明心跡,也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他對皇位毫無興趣。如果少帝這時候出了事,那煜親王登上皇位,就再沒有阻礙,他完全可以順勢而為。事實上,現在對煜親王最好的辦法,就是等著少帝自己身陷忘憂花之毒,傷了根基,損了精神,早早丟了性命。反正煜親王正值壯年,完全等得起,大可跟少帝耗個幾年,也沒有在怕的。如此一來,攝政王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也不用冒著被朝臣和后人口誅筆伐的風險,就可以得到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簡直美哉。當然,如果煜親王要這么打算,首先得滅口的,就是眼前已經知道忘憂花之害的洪懸大師。這里雖然是乘音寺,但大師的藥廬在偏僻的地方,打掃的僧人不在,周圍全部是煜親王的親兵和暗衛,想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地殺人滅口,實在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再不濟,也可將洪懸大師掠走,關上個十年、八年,等少帝一命嗚呼了再放他出來,那時候煜親王已經是冀州之主,不要說洪懸一人,就是整個乘音寺,也拿他沒轍。洪懸大師不愧是乘音寺的高僧,面對可能的險境神色鎮定,毫無畏懼。他甚至直接對煜親王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說要進京,即表示無論是他個人,還是鎮國寺,一定會想辦法告知陛下忘憂花的危害,絕不會坐視少帝被毒物侵害而保持沉默,哪怕可能要與煜親王相對,也在所不惜。曉年站在一旁聽大師如此直接地發問,心里很清楚大師的顧慮,但他從不擔心自己的劉煜會做jian邪害人的事情。果然,煜親王很快回答道:“孤與簡大夫,會與乘音寺的高僧一同進京,先問陛下情況,如果確認是忘憂,再行商量解決之法?!?/br>洪懸聞言,心中默默松了一口氣——他沒有看錯人,殿下選擇了先以冀州為重。“既然如此,那事不宜遲,煩請殿下移步,隨貧僧去尋方丈?!?/br>在回寺中的路上,曉年不禁問:“大師難道不懷疑,所謂忘憂花的危害,是我與殿下謀劃好,故意說來危言聳聽的嗎?”實在不怪曉年多此一問,他知道先帝總喜歡用最壞的一面來揣度煜親王的心思,他的兒子劉荃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簡小大夫幾乎可以預料,若是他們這樣進京,在劉荃面前講述忘憂之害,對方第一反應,肯定是覺得此乃煜親王詭計——他們故意把他用的藥說得可怕,是要讓他停藥,然后讓好不容易恢復的身體又虛弱下去,達到煜親王陰謀篡位的目的。乘音寺的僧人雖然會跟他們一起進京,但洪懸大師知道的事情,全是從曉年這個煜親王貼身大夫那兒得知的,根本做不得準。且不說僧人不可能讓普通人去試忘憂花來證實簡大夫的話,就算現在有犧牲者,他們短時間也種不出新鮮的忘憂。聽煜親王的一面之詞,劉荃會信才有鬼,他只會以為,慈悲為懷的乘音寺高僧是被煜親王之流誆騙利用了。所以曉年才想先問問清楚,確定洪懸大師信他們幾分。洪懸大師回答:“真的假不了,假的亦真不了,若小友欺騙貧僧,總有會拆穿的時候……更何況忘憂花有沒有危害,看看陛下的情況,就一目了然?!?/br>曉年這才恍然大悟——因為不希望普通人嘗試忘憂,他都快忘了,這里還真有一個現成的、活生生的“試驗者”,也就是疑似用了忘憂的新帝劉荃。如果劉荃服用含忘憂的藥還能活蹦亂跳,也沒有因為忘憂而成癮,那就說明簡曉年所言皆是胡說八道。反之,如果陛下用了忘憂,并出現了曉年描述的一些癥狀,那就能證實曉年所言非虛。至于簡小大夫是從何處看到這些的,已經不是他們現在需要考慮的事情了,所以也無人問起。此刻曉年的心里,其實并不希望自己說的癥狀在劉荃身上出現。要知道這個時候的九州跟曉年的故鄉華國,那在科技、醫療方面都是無法比擬的。在沒有任何現代醫藥支持的情況下,原本就難以戒掉的癮在這里想戒,只會更難,而且危險程度也會極具增加。無論劉荃品性如何,一個十四歲的少年經歷這種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