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2
景模擬并非是這個世界的史書,而是系統里小伙伴們傾情貢獻,和這個世界以后歷史走向而已。歷史中的一些巨大事件,被他改編成了情景模擬。他希望,不僅能用此篩選出人才。之后,他將會將考試答卷編纂成冊,將其刊印天下,希望讓天下有識之士,看到那些情景模擬的時候,能領悟到考試之外的一些東西。如此劇透,希望能讓后世少走一些彎路吧。劉蕁這突發奇想,經過司俊的肯定和完善,變成了后世稱呼的一種奇跡。劉蕁這一朝的殿試試卷大部分情景模擬,在后世歷史中都得到驗證,被后世神秘學家稱為“預言殿試”,劉蕁和主筆的司俊兩人肯定有一人是會預言的神人。當然,后世靠譜的歷史學家則評價,是因為劉蕁和司俊這兩位學識淵博,思維超前,就像是許多大學者所提出的社會模型被后世驗證一樣,他們兩是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科學家XX家,他們高瞻遠矚,能看到后世發展的一些弊端和前行的方向,是理所當然的。如果這兩人能在后世醒來,肯定會扶額。XX家并沒有,穿越者了解一下?不過就算是最不靠譜的影視劇也只會弄成神仙下凡,穿越者還是不敢寫的。所以劉蕁留下的“朕乃穿越者”的遺言到底被考古學家找到沒?...............考試時間還是漫長的,劉蕁給了他們四個小時的時間寫文。劉蕁想著,公務員考試還有那么多客觀題主觀題,也就兩三個小時。他就要一篇策論,四個小時應該夠了吧?大臣們表示皇帝陛下這是不是太苛刻了,至少一天吧?劉蕁想著史書中記載的殿試好像真的是考一天,不過他就考四個小時。司俊表示支持。司俊道:“陛下給了許多類型的題,幾乎涵蓋了所有國策。入場的考生,既然有心報效國家,心里總是有一二想法在胸。若半點想法也無,還需要臨時思考,那這人,不要也罷?!?/br>大臣們聽后,紛紛覺得有道理。像他們當年來投奔時,心里肯定也是揣著經過精挑細選的錦囊妙計。這些考生,若心里沒點數就匆匆上了考場,那被刷下也是理所當然。他們被皇帝陛下逼著做計劃,心里也漸漸認可,當官的,肯定還是要走一步思個五六步,做到心里有數才成。就跟他們讀書習武的時候一樣,這一天要完成什么目標,十日要完成什么目標,一月又要完成什么目標,都是事先計劃好了的。輪到朝中庶務的時候也是一樣,不能走一步算一步,國家大事,更需要步步斟酌,提前做好計劃,然后根據實際情況,一點點修改,最后再將完成的情況和計劃作比較,看比計劃中好的是怎么好的,達不到計劃又是出了什么問題。這一點,也和讀書習武是一樣的。世間許多事的道理都是想通的。這些考生若渾渾噩噩,那么的確就算再有才華,也不適合當官。不過所幸在場考生在聽到考試時長之后,雖有露出緊張之色,但并無立刻崩潰之人。他們仔細看著考生,考生們幾乎在所給試卷題目之后,都陷入沉思,有些已經拿著草稿紙在比劃,或者鉤出試卷題目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試卷和草稿紙都是可以隨意涂抹的,這些之后考場會收走。沒有一個考生露出茫然失措的表情。正如司俊所言,這些考生們敢來這個考場,憑一個被皇帝陛下親自問策的機會,都是帶著各自的妙計來的。他們選擇的題目,也是最適合自己的方向。現在他們需要的,就是結合材料實際,和自己胸中已有的計謀結合,來寫出新的獻策。大臣們紛紛點頭。這一屆考生不錯,說不定真能如皇帝陛下所言,直接一舉得到許多人才呢。若這一次成功,武舉也可以進行了。第71章劉蕁本來是想讓武舉和文舉同時進行的。這個時代并不重文輕武,而是對兵權十分看重。因此朝中大臣普遍認為,直接用考試這種手段來選武將,是不是會選出紙上談兵之人。劉蕁表示,雖然選出來武將,但武將也不是立刻就走馬上任,而是要和這些文官一樣,經過實習的。他希望選出一部分文武雙全的人。另外,文官武官好像換崗位的時候,也必須經過考核。哪怕只是去督戰。漢初期督戰的宦官和文官都特別厲害,在匈奴最猖獗的時候,匈奴南下,督戰和長官往往最先戰死。他們是真正的身先士卒。現在還好,沒把漢朝的底子敗光。所以當說文武官要轉崗的時候必須經過考核,文武百官都沒有意見。有些文官比武官還要積極的表示支持這個政策,前往不能再讓無知的宦官去禍害邊疆了。這時候還沒有后世文官壓著武官,一竿子啥都不懂的文官去邊疆給武官搗亂的事發生。所以文官并不覺得自己的特殊待遇被取消了,一個個都想著終于不用眼睜睜看著宦官或者白癡勛貴對軍隊指手畫腳了,普天同慶啊。劉蕁本來以為文官集團會跳著腳反對,沒想到他們如此激動興奮。劉蕁托著下巴嘆了口氣。怪不得自己穿越前這么喜歡這個時代,這個時代真的很棒。雖然這還并不是封建時代的巔峰時期,但人的風骨和才華,真的耀眼得快把人閃瞎了。底下學子還在考試,上座屏風后的皇帝大臣已經討論官員入職考試和接下來依托于科舉制度的武科之事。劉蕁聊了一會兒,嘆氣道:“以前和羅朗聊過此事,他見解不錯,可惜現在他在下面考試呢?!?/br>作陪大臣笑道:“今日之后,陛下又可以盡情差使他了?!?/br>劉蕁又嘆氣,搖頭道:“今日之后,他就要去揚州走馬上任了?!?/br>有大臣不帶惡意的反對道:“羅家畢竟有罪在身,臣并不是不相信羅朗的忠誠和才華,但讓他再去羅家之地,是否不太妥當?”劉蕁道:“這才是對他的考驗?!?/br>大臣瞬間明了。皇帝陛下這是用這個敏感的位置來考驗羅朗,看“放虎歸山”之后,這老虎會如何做。他是想重新拉起羅家的勢力,還是一心一意為皇帝陛下做事。若是前者,皇帝陛下也好早做打算。不過這雖然存著考驗之心,也證明著皇帝陛下心胸寬廣。揚州富裕,土地廣闊,若讓一個有異心之人去擔任州牧,對皇帝陛下的政權傷害是十分巨大的?;实郾菹录热蛔屃_朗去揚州,是真的信任他。大臣們心里又是感慨敬佩皇帝陛下的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