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4
百年后,一會兒來個幾千年后,他總覺得最近電閃雷鳴的時間有點多。他一定要早點跑路,一定要早一點!然而許和看了許久,都沒有看到能讓他甩鍋的人。按照之前皇帝陛下選主簿的挑剔勁,要才華和處事至少和他相當的人有那么容易找嗎?!作為一個天才,雖然表面上很謙虛,但骨子里仍舊很驕傲的許和表示心很累。他不是在益州官場找不到他看得起的人,但是人家已經有官職在身,才不會來當這個主簿。所以……他要不要隔塊席子給羅朗?許和思及現在正在努力看書,爭取第一次科舉奪得魁首的羅朗,良心讓他不忍心現在去送席子碎片,打擾羅朗讀書。許和仰天長嘆,看來他還沒有完全泯滅良心,沒有成為一個完全理智的人。劉蕁湊過來問:“誼生,你想啥呢?”被劉蕁打上了心直口快buff的許和想也不想道:“我居然決定在嘉饗科舉后再絕交,如此照顧他的心情,我原來如此有良心?!?/br>劉蕁哈哈大笑,然后賜給了許和一床新席子,表示席子隨便割,不夠他還有。許和:“……”這皇帝陛下的確有毒。許和苦惱的想。...................有毒的皇帝陛下“折磨”的不只是許和?,F在被折磨最深的應該是魏周。其他小勢力都在紛紛朝著皇帝陛下靠攏,獨占一州的魏周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現在天天召集下屬們開會,想要商量個前路出來。可前幾次提議讓魏周歸順皇帝陛下的人都被魏周關起來,現在下屬們要么沉默不語,要么就梗著脖子讓魏周繼續跟皇帝陛下對著干。不然他們還能怎么著?其實魏周現在也不是鐵了心要和皇帝陛下對著干,只是別人一說投奔皇帝陛下,他的疑心病就犯了,覺得這個人肯定是皇帝陛下的jian細,就算不是jian細,那也是將來會成為jian細,一定得控制住,不然這個人肯定會偷跑,還是帶著自己這邊的機密偷跑。如果這個人是武將,他還會懷疑這個人會砍了他的腦袋去投奔皇帝陛下。因此,武將若說出投奔皇帝陛下的話,下場更慘一些。下屬們紛紛嘆氣。若是在主持討伐于澤聯軍的時候,魏周還有些明主之相,現在被皇帝陛下這么一壓,他心底最脆弱不堪的一面就被激發出來。再加上他年紀也不小了,在歲數上和皇帝陛下比起來,也絲毫不占優勢。而他的兒子們還沒有成長到可以和皇帝陛下匹敵的程度——連他自己內心都明白,若現在傳到他耳中的事是真事,不是司俊弄出來的迷霧陣,那么他也沒法和皇帝陛下比。他能不慌張嗎?這一慌張,人的主意就拿不住了。劉蕁現在準備休養生息,消化歸順他的勢力。根據雍州和涼州傳來的消息,鮮卑胡現在也沒本事立刻發起對中原的戰爭,他還有時間。與其現在急急忙忙的去掃滅其他勢力,不如將基礎打牢了,以后打仗的時候消耗也就少些。劉蕁時刻謹記著,還有胡人黃雀在后,等著他們中原內亂勢力削弱之后,大舉南下。劉蕁也不怕鮮卑胡發現他的心思。反正遲早有一戰,大家都心知肚明,不需要遮著掩著。劉蕁連下好幾道圣旨,擺明了自己的心思,并且讓剩下殘存勢力以大局為重,反正就打不贏,不要便宜了別人。這些圣旨再結合之前劉蕁發的,現在不投降,以后,兵臨城下投降都沒用的圣旨,真是讓人腦袋大。劉蕁認為,這是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別人卻只認為劉蕁使勁掄圓了胳膊往他們臉上抽。這大概也是穿越者和古代土著思維不同的原因吧。劉蕁得知他們的反應之后,摸著下巴吐槽。司俊嘴角抽了抽,反吐槽:“這只是你和普通人的思維差距?!?/br>劉蕁道:“反正效果好就成,這不是又有許多勢力投奔了吧。哈哈哈,我看魏周還能撐到什么時候,說不定咱們能和平統一呢?!?/br>司俊搖頭:“以他性子,不容易?!?/br>劉蕁疑惑:“為什么?你不是說他心智其實不堅定,優柔寡斷?,F在這幅四面楚歌的樣子,他為啥要和我死磕?”司俊道:“就是因為他心智不堅定,疑心病重,恐怕會認為就算他投降,你也不會放過他?!?/br>劉蕁傻眼了:“所以,他會和我死磕到底?”司俊點頭。而事實證明了司俊的想法。魏周不但沒有投降,還開始攻伐周圍小勢力,擴大自己的地盤,繼續咬死了司俊是jian臣,皇帝陛下是傀儡,他要拯救皇帝陛下于水火,絕對不妥協的說辭。劉蕁心很累。胡人蠢蠢欲動,你能不能別搗亂了?就不能讓他集中精力增強國力,調轉矛頭去揍鮮卑嗎?第66章魏周秀了一波saocao作,劉蕁心累的同時但并不想理睬他。他現在沒站穩腳跟就四處打仗,看似占據的地方多了,實際上自己的力量被消耗了。越大的地盤的確能提供更多的資源,但前提是要做好計算題,得到的資源能夠超過消耗的資源,并且有足夠的時間消化這些資源。顯然魏周就算打下的地盤能夠給他提供比他如今打仗消耗更多的資源,他也絕沒有時間去消化。劉蕁不會等到下一次豐收時再動兵,而且,就算等到下一次豐收之后動兵,以魏周如今治下狀況,民眾流失嚴重,剩下的不是被抓壯丁,就是被病餓交加不能成為勞動力,他們沒有足夠的人種地,因此除了搜刮民眾,沒有其他方式增加糧草。魏周顯然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不然也不會一直不出屯田的相關政策。劉蕁很奇怪魏周為什么不屯田——就算勞動力不夠,但軍隊修養的時候,完全可以軍屯。還是司俊用開玩笑似的口吻給他解了惑:“你不是說三公不識民間疾苦嗎?魏周出生于三公之家,鐘鳴鼎食之家,少見民間疾苦。他又未曾外放過,對地方庶務了解只在書本之上。他若作為領導者,不犯疑心病,在識人用人上可能有幾分本事。但在無人可用的前提下,輪到他自己踏踏實實做個地方官,他就不行了?!?/br>這就跟一個明君,他不需要會打仗,也不需要內務上有多么精明,他只要會識人用人就成,分辨是非就成了。當然,這聽起來容易,實際上做著非常難。但魏周弄得自己捉襟見肘的狀況,的確和他不擅長俗務有關。劉蕁點頭:“人非完人,不是人人都和你一樣是個全才。他若有人可用,或許能將地盤治理得井井有條。他現在無人可用,有才能的人也消極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