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9
氣大還是進屋吧?!?/br>“就快到了?!?/br>“師傅是指秦王陛下嗎?”“還有為師的天劫……”與化劫之人,男子轉身說道。第五十一章、一統之泰山頂的秘密(上)證明一個政權的合法性是每一個政權誕生之時必須首要處理的問題。在奪取前朝政權后中國古代帝王證明自己奪權的合法性有四大法寶:一時符讖、二是德運、三是傳國璽、四是封禪。符讖就是祥瑞,說直白一點就是你建立這個王朝是有沒有什么天然奇景或珍稀有動物等東西出現過。例如,白光、紅光、金光、一大群喜鵲叫喚等等,從而證明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天命天意。而德運更加神乎其神,戰國時期楚國人鄒衍創出的‘五德終始’在當時非常的流行,它更提出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歷代帝王的更替與五行相應扣。(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人曾提出黃帝在五行中屬土德,夏朝屬木德,商朝屬金德,周朝屬火德,而現在替代了周朝的秦朝則屬水德。(具體查看)水在五行里屬陰,方位為北與黑色相配,因而秦國尚黑,衣服旗幟皆為黑色。如果說前面這兩個只要找個借口就好,那后面的兩個就得有實物和儀式。扶蘇一直以為傳國璽就是玉璽,可如今一看他才知道原來二者還是有區別的。玉璽是蓋在詔書上代表王權,而傳國璽則是代表天命天權。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宋朝,開國皇帝都把擁有傳國璽看作是天命所歸的象征,據說這一直傳到丟的傳國璽就是嬴政命人打造的這塊。只是這傳國璽的材質到底是和氏璧還是藍田玉至今也沒人知道,不過就扶蘇所見這刻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的傳國璽是藍田玉所做,因為那傳說中的和氏璧正被掛在寢宮的床頭上充當冬暖夏令的‘空調’。蹲在桌案邊看著擺放在錦盒中的‘石頭’,手癢的某人真想摸上一把沾粘貴氣。這可是天底下最值錢的石頭,未來的千年里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得到它而前仆后繼不畏生死。可這爪子伸出收回,再伸出再收回,反反復復好幾次扶蘇愣是沒膽子摸下去,就怕給不小心摸壞成了‘沾包賴’。打一開始就邊看封禪安排邊注意兒子的嬴政實在是看不過去某人那一臉向往卻又害怕,還帶著興奮表情,于是一把拉起扶蘇的爪子就摁在傳國璽上?!摆w高把東西收好?!苯又辉俅罾硪驗槊綎|西而激動的大呼小叫的兒子。摸到了……摸到了……今晚不洗手了!看著手舞足蹈的兒子嬴政闔上手里的奏簡苦思起來,覺得兒子的脾性一點也不隨自己。摸個石頭也能大驚小怪,藍田玉雖然精貴但也不至于興奮成這副樣子,再說這東西總有一天是他的。想到過幾日自己就要去泰山舉行封禪的儀式,到時文武百官和皇室子嗣都得同往,因而這宮中必須要留下主事之人。雖然很想帶兒子一起去,但把他留下處理要事其意義要遠遠大于參加封禪?!疤K兒,爹這次不打算帶你去泰山?!?/br>“哦?!?/br>坐在地上翻看奏折的扶蘇吱了一聲,既沒有生氣也沒表現可惜,這令嬴政很是納悶?!澳悴幌肴??”要知他這兒子是最愛湊熱鬧,更何況泰山之行意義不同,自己就是怕他會心留遺憾才一直猶豫要不要這樣做。“不想?!狈鎏K看著眼前的奏折搖搖頭回答得很快。“為什么?”嬴政驚訝于扶蘇的回答,說道:“爹可是要把你留在咸陽處理正事?!?/br>提筆在竹簡上寫下批示待吹干后扶蘇把東西卷上放到一邊解惑道:“爬山和處理推積如山的奏簡我寧愿選后者?!备螞r泰山又不是沒去過,累屁了!扶蘇在心里補充道。聽了扶蘇的話后嬴政覺得自己是不是該改變原來的計劃,就是拖也得把這懶得要死的家伙弄到泰山頂上去。累死總比懶死強。……看著宮中上下忙著收拾明日泰山之行需要的東西扶蘇樂得清閑,照常過著他的小日子。殊不知當天黎明時分一份突到的密函打散了他不用爬山,在宮中稱王,以及一些列安排的美夢。出發當日的清晨,睡得昏天暗地的扶蘇被人從被窩里拖了,更被強行套上十幾斤重的盔甲推到出發的退伍中。“你們干什么!我又不去,你們要把我拖到哪里去!”扶蘇大叫道。溜.達.小.妖.制.作————^_^————^_^————泰山之行就如同嬴政自己所說意義非凡,因此就是宮中不受寵的皇子們都的參加。再加上朝上的大臣和守護的侍衛,浩浩蕩蕩的東巡大軍朝泰山出發。原是想留扶蘇在宮中處理政事,嬴政哪知自己竟會在天蒙蒙亮時收到一封上面寫著請自己務必帶所有王子同行的密函,否則封禪之事定會不易。因此嬴政不得不讓李斯留在咸陽和大將軍王翦一起主持政事,使朝政正常運行不荒廢。至于為何其他皇子可以坐在馬車里走在御駕后面,而扶蘇卻要身穿鎧甲和眾武將一起騎馬護在御駕旁則完全是嬴政出于私心所致。因為上一次沒有好好欣賞兒子英武的馬上風采,于是這才有了扶蘇現在的狀況,而且嬴政也覺得扶蘇是該加強一下鍛煉。騎在馬上埋怨盔甲重,埋怨日頭烈的扶蘇當然不會曉得自己所受的這些罪都來自于某人的私心。白天騎馬趕路時要感受把來自四面八方的嫉妒、怨恨、探究等眼神,晚上還要忍受兩個大男人擠在一張床榻上睡覺。要不是一路上還有個小兵讓他消遣轉移精力,扶蘇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堅持從大西部走到山東。五月出發十月到,扶蘇發誓以后再也不參加人數眾多行程緩慢的巡游。好在這一路上風平浪靜,沒有刺殺也沒有攔路喊冤,不然還不知要多走幾個月。由此可見子嬰和尉繚手下的密探對各地官員的監察堪比明朝的東廠。待東巡封禪的隊伍快要要抵達泰山腳下時突然天色驟變烏云密布,天上大雨傾盆,電閃雷鳴狂風大起,一時間車隊亂成一片。“不要亂,不要亂,否則殺無赦!”未免亂上加亂王賁率兵把亂作一團的官人和大臣皇子趕回馬車,誰擅自離開避雨一律斬殺。聽見車窗外的暴雨聲和混亂聲,坐在車里的嬴政掀開車簾不顧濺進來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