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1
時不時出現腫瘤、靶向、基因這種詞匯,赫然是李錚上輩子最熟悉的領域,抗癌藥。抗癌藥是李錚最熟悉的領域,上輩子他甚至一只腳已經踏入了攻克癌癥的大門。為什么他這輩子卻遲遲不進行此方面的研究?實驗環境落后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就是人類基因組計劃沒有開始。癌癥是基因突變引起的。在正確認識癌癥,發現癌癥突變基因前,人類對抗癌細胞的醫療手段就是化療,把癌細胞和正常細胞一起殺死。就像一片莊稼,只要地里生了蟲,就把正片莊稼都毀了,只留下一片光禿禿的土地。基因突變引起癌癥,能真正攻克癌癥的也只有正確認識基因,靶向打擊。而八十年代的今天,人類基因組計劃還未開始,大多數人對基因的認識還停留在1953年沃森的dna雙螺旋結構。就好重生回大航海來臨前的時代,沒有完整的世界地圖,誰能相信有人對他說,在這片海的對面有個新大陸,上面有金礦。更別提生命科學是講究數據的科學,每一步實驗步驟都需要龐大的數據資料來支撐。總不能讓李錚一個人完成人類基因的識別和鑒定。要知道這個工作量之大,可是后世各國科學家們聯合在一起耗費十數年都沒有完成的。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開始,則給了李錚一個契機,他要參與到這項偉大的項目中來,不僅是為了人類破解疾病的原理和奧妙,更是為了重拾自己熟悉的領域,癌癥靶向藥!1997年,史上首個癌癥靶向藥物利妥昔單抗獲得fda批準上市,它以cd20為靶點,用于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掀開了人類對抗癌癥的新篇章。李錚有信心讓這個新篇章來得更早一點,更早一點。他現在要做的是做一份半成品的靶向藥實驗記錄,他用它來說服沃森,告訴他已經摸到了抗癌與基因靶向的門檻,只要讓他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或許人類戰勝癌癥將不再是夢想!對此,李錚爆發了前所未有的熱情,實驗、記錄、再實驗、再記錄,即使實驗方向明確,但是做出一份充實而富有說服力的半成品記錄并不比完成一個項目簡單多少。若不是梁哲天天來報道,把他從實驗室拉出來吃飯,李錚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泡在實驗室里。“再十分鐘,阿哲,再給我十分鐘。你不明白這種你憧憬了很久的夢想就要在你眼前實現的感覺?!崩铄P一邊說著,一邊緊緊盯著電腦屏幕上的曲線圖。這種工作狀態李錚持續了整整兩個多月。1986年5月底,李錚終于從實驗室走了出來,他拿著一份厚厚的資料,上面充斥著手寫和機打文字,紛亂又有條理。“李,雖然沃森教授是個十分隨性爽快的人,但是你確定你要頂著這么一副面容去見他?”戴維露出了一個夸張的表情。順利完成工作的李錚顯然也有了開玩笑的心思。“戴維,把胡子上的咖啡沫擦掉,這話才更有說服力?!?/br>戴維怪叫一聲,徑直用自己的黑西裝袖子去擦嘴巴,得到安東尼一個嫌棄的眼神。李錚聳了聳肩,猶豫了一下,還是走進了衛生間。看到鏡子里自己蓬頭丐面,臉上還有許多細密的青色胡茬的模樣,一下子呆愣在原地。想起梁哲這幾天那面不改色的早安吻,再次確定了這個事實,梁哲對他確實是真愛。**香江時間的凌晨,李錚給dna之父,詹姆斯.杜威.沃森去了電話。李錚和沃森也算是老熟人了。上輩子李錚在斯坦福畢業后,由導師帶領進入冷泉港實驗室,而沃森先生則從1968年起就任紐約長島冷泉港實驗室主任,也就是說,上輩子的李錚和沃森曾有一段不短的共事時間。后來李錚回到國內,從事腫瘤和抗癌藥方面的研究,沃森也給了他不少的幫助。“沃森先生,您好。我是李錚,是的,我的實驗室聯系過您?!?/br>“如果您方便的話,我希望我能與您碰一次面?!?/br>電話那頭的沃森感覺十分驚訝,不過以李錚現在的國際地位,雖然還不能與他這種重量級的國際生物學大拿相比,但已然有了可以和他平等對話的機會。“當然,李先生,如果您來紐約的話,我非常歡迎您來冷泉港做客?!蔽稚f得十分客氣。對于這位年輕的制藥學天才,沃森是十分欣賞的。他覺得李錚和自己是一類人,沃森25歲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被稱為dna之父,樹立了自己在生物學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而李錚十六歲研發第一款藥物,后來又是接連的高產出,為其贏得了制藥學天才的美譽,而且他在非洲的那番作為也十分對沃森的胃口,美國人喜歡英雄,而沃森就是個典型的美國人。☆、第一百六十六章重新踏入冷泉港,李錚有一種時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感覺,熟悉的建筑物,熟悉的口音,甚至旁邊那棵歪斜的梧桐樹,李錚都見過它三十年后的模樣。“李先生,這邊請,沃森先生已經在辦公室等您了?!崩铄P認識這個替他領路的人,以后斯坦福的博士生導師,后來放棄科研進入金融界,倒也混得風生水起。而現在的他還是一個剛踏入工作崗位不久的年輕學者,對科研和工作充滿著熱忱,他看向李錚的眼神帶著隱隱的的打量,十八歲的天才制藥學家,但凡是個人都會好奇。“謝謝?!崩铄P頷首道謝。穿過一道長長的走廊,兩人在一扇紅木門前站定,羅斯上前敲了敲門。門中傳來一個中氣十足的男音,“進來?!?/br>羅斯引著李錚進門。門后是一件十分寬敞的辦公室,大大的落地窗前,一張足足有四五米寬的桌子,上面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資料,桌子旁邊零零散散架著好幾個小黑板,上面用磁石固定著很多紙頭,紙頭上布滿了各種計算公式,分子結晶化學式等。沃森抬起頭來,86年的沃森還不到60歲,正是一個學者科研生命最燦爛的時候,他是身材有些瘦削,銀白色的頭發不似普通老人般暗淡,他抬頭看到李錚,臉上露出了大大的笑容。沃森摘下眼鏡,站起身來,“你好,李,我們的天才制藥學家?!彼斐隽俗约旱挠沂?。“您好,沃森先生?!崩铄P也伸出自己的手。羅斯與沃森打了個招呼,便退出了門外,同時帶上了門。“沃森先生,冒昧打擾,非常抱歉?!?/br>沃森攤攤手,“李先生,我想您一定有重要的事情?!?/br>看著沃森饒有興趣的模樣,李錚也不繞彎子,直接將那沓厚厚的資料拿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