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03
氏愿出兵五千,與周、杜二姓府兵合為一路,與桓氏聯合抗敵,則泗水之危局可解。就算危局不可解,戰場之上刀劍無眼,那桓氏一萬精銳便損上了三五千的,亦是人力難免的?!?/br> 中元帝越聽越喜,聽到最后,直是喜動顏色,撫掌大笑道:“妙極,妙極!仆射果是孤之重臣、國之肱骨哇!” 他一面說話,一面便拍了拍江仆射的肩膀,一掃方才的陰沉不虞,一副容光煥發的模樣。 江仆射仍舊維持著此前的恭謹,躬身道:“陛下過獎了。此皆是陛下英明,臣不過是躬逢其會罷了?!?/br> 饒是中元帝聽慣了諛詞,此刻亦不免開懷大笑起來,撫著發上金冠笑道:“仆射這話說得太謙,太謙了?!?/br> 那一刻,他那張滄桑而俊秀的臉上,已是笑出了滿臉的褶子。 江仆射卻還是不驕不躁,俯身說道:“我大陳在陛下治下,千里江山如畫、萬世英名永存,陛下實是千古圣君,容臣一拜?!闭Z畢,再度倒頭下拜,態度簡直稱得上是虔誠。 中元帝心下委實歡喜,笑著親自上前扶起了他,執了他的手,一臉語重心長地道:“孤就算再有千里眼、順風耳,亦需愛卿常在孤的面前說實話、說真話,也莫要叫孤成了那乾綱獨斷之的孤家寡人?!?/br> 聽了這話,江仆射連忙又跪伏于地,連呼了數聲“陛下英明、天地可鑒”之類的話,一時間正所謂君臣相得,壽成殿的氣氛亦變得空前融洽起來。 直到踏出了壽成殿那數十級臺磯,邢有榮殷勤相送的身影,亦仍舊立于宮門處,半晌不曾離開。 江仆射回首看去,向他揖手致意,旋即拂了拂袍袖,轉出了宮道。 那個瞬間,他終是長出了一口氣。 這一計終是獻了上去,也終是討得天子歡心,于他而言,這已是極大的成功。 只是,此念方一生起,江仆射的面色便又沉凝起來,蹙著雙眉,似是心事重重。 回到府邸之后,江仆射直接便去了大書房,才一進院兒,便見那廊下立著一人,一襲灰衫被秋風拂得飄飄而舉,正是他身邊的第一謀士——蘇長齡。 “仆射大人回來了?!币灰娊蜕?,蘇長齡立時上前說道,語聲并無半點急迫,態度亦是從容,灑然地一揖手:“我想尋大人說幾句話,卻不見大人身影,我便想著在外頭等一等,不想仆射大人回來得倒快?!?/br> 江仆射但笑不語,只引著他進入了書房,又叫小僮兒奉了茶水。 待二人坐定后,蘇長齡便笑道:“我觀大人眉舒眼亮、面若春風,想是大人苦心謀求之事,已然有了眉目了,是不是?” 江仆射聞言,面上便露出了一個微笑,頷首道:“蘇先生果然是蘇先生?!?/br> 蘇長齡立時喜動顏色,揖手道:“想不到仆射大人竟然做成了此事,仆先在此先恭喜大人了?!?/br> 江仆射的心情似是不錯,此時便撫須笑道:“這也是你獻計有功,若不然,我在陛下的面前也不好交差?!?/br> 說到這里,他面色便凝了凝,肅容道:“如今還要請先生給一句話,那泗水……” “必有一戰!”蘇長齡斬釘截鐵地說道,面色亦變得極為沉肅:“仆射大人以退為進,狠將了桓氏一軍,此計大善。待陛下頒下圣旨、賜下匾額之后,仆以為,那泗水之戰便坐實了,屆時,仆射大人便可聯合杜、周二姓之力,削弱桓氏的力量?!?/br> 江仆射慣是溫和的臉上,此時已然迸出了欣喜的神色。 他所歡喜者,不只是從蘇長齡這里聽到了更加肯定的答案,更是因為,杜驍騎托人給他送來了一個口信。 那口信只有一句話:“泗水戰、一姓亡,七姓余六,旦去木傷?!?/br> “旦去木傷”,正是將“桓”字拆開了說的。 亦即是說,泗水戰罷,那唯一毀去的一姓,就是桓氏。. 第914章 吾愿往 自桓氏回京之后,江、杜、周三姓便一直被打壓,而桓道非在朝堂上的種種舉動,也大有把江氏往死里摁的架勢。因為在七姓之中,唯一能夠與桓氏稍加抗衡的,就只有江氏。 也正因如此,江仆射才會對桓氏如此忌憚, 好在,江氏與杜、周二姓訂下的攻守同盟,在這一刻起到了關鍵作用,那句口信,便是最好的投名狀。 而隨后,江九郎突然便傳來了消息,說是接到了調令,著他即日返回大都,另有旁人接替他的監軍之職。 直到最近,江仆射才打聽出來,那接替江九郎之人,竟是薛允衡。 有了這兩樣前提,泗水那一戰,基本上已經可以保證江氏無虞了。 不過,此念一起,江仆射很快便又斂下了歡容。 縱然有了蘇長齡與杜驍騎的雙重保證,他對泗水之戰的前景,仍舊很是擔憂。 他看向了蘇長齡,沉聲問道:“先生可有把握?” “仆可以項上人頭擔保!”蘇長齡說道,語氣十分肯定:“我夜觀天相,又以先天之數推演了數次,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泗水大戰之后,天下七姓,當以江氏為尊。至于桓氏么……” 他眸帶深意地看向了江仆射,淡笑著道:“……若僥天之幸,桓氏還能勉強列于冠族之列,但卻極難。以我推斷,桓氏此役,乃是九死一生之格局,想要翻身,應是再無機會的了?!?/br> 江仆射靜靜聽著,沉默不語,面上的神色仍舊頗為肅殺。 蘇長齡不動聲色地端詳著他,驀地捋須問道:“仆射大人所憂者,是不是江氏那五千精銳?” “先生知我也?!苯蜕鋰@了口氣,語氣變得沉重起來:“我江氏始終被桓氏壓了一頭,非是我江氏子弟不夠出眾,亦非我江家資財不足,而是因為我江氏缺一個領兵之將,更缺練兵之材,因此之故,江氏府兵,便始終要比桓氏弱些。而即便如此,我江氏之所以能夠勉強與桓氏抗衡,亦是因了這五千精銳。這五千精兵,乃是我江氏傾注無數心血打造出來的,若將他們全數投入泗水一役,我,委實不太放心?!?/br> 說到這里他便看向了蘇長齡,目中劃過了隱晦的神色,續道:“先生有所不知,那桓公之嫡長子桓子澄,據聞乃是天縱奇才,極擅詭戰。當年老桓公一眼就看出此子天賦,特意將他帶在身邊,親手調教,將桓氏詭戰之術傾囊相授。若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