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4
的不在趕盡殺絕?!?/br> 拾兒聽不懂他們在說什么,卻知自己撿回了一條命,歡喜之下仍不忘去撿那包袱。 誰曾想。她方才一彎腰,心口處便是一涼。有把劍筆直穿透了她的身體……她連驚呼都沒有發出,便捂住淙淙冒血的傷口摔在了地上,而后眼睜睜看著有只腳自自己身后伸了出來,將包袱一下踢開。 然后有只手落了下去,撿起了老吳那把落在包袱前的劍來。 “不知好歹的臭丫頭!”有人在她身旁啐了口。 拾兒想哭,她想撿的根本就不是劍呀! 可身上太疼,太疼……她根本說不出話來…… 腦袋一歪,她看見了老吳直勾勾的眼神。 不知何時,他腦袋上多了一支箭。 他死了,死得透透的,死的時候還穿著那身可笑的衣服……被人“嘭”的一聲丟在了泥地上。 策馬追來的人,一腳踩在了老吳臉上,“呸”了聲,道:“不是她!也沒有賬簿!” 他們先前追著梅姨娘的“尸體”出劉家,卻不慎跟丟了地方,回頭越想越覺得事有蹊蹺,唯恐梅姨娘并沒有死,而是找到了脫身的法子,遂等至夜半時分。梅姨娘若活著,理應來尋他們??伤恢睕]有出現。 眾人想著她如果沒死,卻避而不見,難保不是已經尋到了賬簿后生異心! 于是,他們開始四處搜尋起梅姨娘的下落。 可梅姨娘未見,他們卻找到了拾兒。 拾兒是梅姨娘身邊的丫鬟,梅姨娘離了劉家,拾兒也在外頭,只怕是早有籌謀! 而且隨后不久,便有人遠遠瞧見個婦人上了馬車,沒一會拾兒下來,說了姨娘什么。 一行人就悄悄跟了上去,待到僻靜之處動手。 可大費周折后一看,這馬車上的婦人,分明是個男人! 領頭的大為光火。 邊上的扈從問:“她會不會已經倒戈,站在了昱王那……” “噗嗤”一聲。 飛箭而至,其話未說完,人已斷氣。 林子小道上,驀地奔過來一隊人馬。 早到的這批人,全然沒有料到這一出,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連還手的機會也沒有。 很快,林間一片狼藉。 后至的人馬中,打頭的那人掃視一圈,扭頭吩咐下去:“快馬去回蘇大人,事情已妥,請他放心離去?!?/br> 但仔細一算,捕蟬的螳螂分作兩批,另一批追著蘇彧而去,這會想必也已碰上了面,他恐怕還得耽擱一會才能動身。 幸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蘇彧明為蟬,暗中卻是那黃雀—— 而且這會,劉刺史的那本賬簿應當已出平州府,在往京城去的路上了。() ps:\(≧▽≦)/大家伙之前有猜到賬簿會不跟著蘇小五走么~~ 第102章 歸程 朝著另一條道路飛馳而去的馬車上,若生正在逗元寶。 元寶素來不怕人,加上同若生一行又是慣熟的,此刻趴在若生膝上,瞇著眼睛慢吞吞舔毛,端得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不過,它今兒個的妝扮,瞧著卻似乎有些古怪。貓身上竟然還穿了件奇奇怪怪的衣裳!像襖子又像是褂子,換個方向看,分明又是裙子…… 見過人穿衣裳的,可沒有人見過貓穿衣裳。 它生得又胖,圓滾滾一只,往身上套了衣裳后就更加顯得“珠圓玉潤”,連腦袋看著都被襯得更圓了兩分。 衣裳是昨兒個夜里,綠蕉尋了一件若生的舊衣改的,正是春夏時節用的料子,摸上去絲滑柔軟,就是穿在元寶身上,也不見皺巴。但它顯然也是不慣穿這個的,趴在若生膝上舔著毛,還時不時仰起腦袋偷偷看她,像是在嘀咕好端端的做什么把人家的毛都藏起來。 隨著馬車前行,它仰頭偷看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漸漸頻繁得如同外頭車轱轆滾動的次數一般。 若生終于忍不住低頭去看它。 它就趕忙攀上來,來舔她的手指。 一下兩下,動作諂媚,似想討好她將自己的衣裳脫了不穿。 可它哪知,它身上穿的衣服,可不單單只是一件奇怪的衣服而已。這件綠蕉連夜趕制的衣服里,暗藏玄機,大有門道。 它肚皮底下,貼著若生雙腿的地方,隔的也不僅僅只是一塊料子。那料子跟它圓滾滾的肚皮之間,還藏了一件東西呢。 四四方方,是本書。 若生探手去它肚子底下摸了一把。滿意地揉了揉它的臉。 元寶“喵嗚”兩聲,神色郁悶地將腦袋低了下去,連舔毛的興致也沒了。 若生看得有趣,就掏出先前蘇彧一并轉交給她的小魚干,拾起一條喂到它嘴邊。 這是元寶頂喜歡的東西,但這次它見了竟也只瞥一眼就不作聲了,沒有吃。這模樣??梢娛菢O不樂意了。若生蹙眉想了想。轉而從袋子中另又取出兩條來,并著剛才那條,三條一塊遞到了他鼻子底下。 “喵!” 它想也不想。張嘴就咬。 一口三條,吃得眉開眼笑,都不像是貓了。 若生亦笑得前俯后仰。 那天夜里,蘇彧來見她。一則為的是雀奴的事,二來就是為的元寶。至于賬簿。若生一開始倒是沒有料到他會放心交給自己。但她轉念一想,元寶也是他的心頭好,他都敢交給自己帶著走,區區一本賬簿他還有什么不敢的。 更何況他看書極快。兼之過目不忘,這本賬簿看過一遍,上頭記載之事他也就盡數記住了。 然而當蘇彧將賬簿交給她的那一瞬間。她仍覺得心頭一熱。 有人愿意這樣信任自己,太好。好到無法用言語描述那會她心中的百般滋味。 她坐在馬車里,抱著他的貓,不由自主地就回想起了自己在他跟前不慎說漏嘴的那一日。 而今看來,誤打誤撞,竟也不壞。 可思緒一轉,她便想到了前世蘇彧臨死前的模樣。 啟泰元年時,如若嘉隆帝未曾駕崩,那也就只是宣明二十二年,距離今時尚不過五年光景。 五年后,蘇彧死了。 到第六年,她也該死了。 仔細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