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7
陸景勝笑瞇瞇說道。 好吧,你真癡情。 尹凝波和玉蓮都在心里想著。 “小姐,怎么辦呀?”玉蓮走到尹凝波身邊忸忸怩怩問道。 “什么怎么辦?”尹大小姐特別淡定,比聽到陸景勝和袁弘德關于未婚妻的對話淡定多了。 “他說他要和我們一起上京!”小丫頭憋屈。 這個陸大少爺可是個討厭鬼,有這個討厭鬼一起上京,可不是什么美好的事。 “腳長在他身上,我們又不能阻止他?!币ㄐπΦ?。 “那就這樣由著他?” “不然嘞?” 屏風外傳來陸景勝的聲音:“多謝尹大小姐?!?/br> 尹凝波幾乎能看見一個翩翩公子彬彬有禮拱手作揖的模樣。 袁弘德也最快的時間得知了陸景勝的決定。 “一起上京,”袁將軍一點兒都不意外,而是歡喜笑道,“好啊,上了京,恭芳哪也別去就住我的侯爺府吧?!?/br> “這可太好了!”陸景勝更加歡喜。 唯一擔心的人便是羽墨。 “少爺您就不怕太太……” 這個小奴才真是掃興。 陸景勝立即打斷他的話:“太太遠在鄆州呢,你不說我不說,她又怎么知道我們離開山圻去了京城?” “那太太要是去山圻查崗呢?”羽墨說得不無道理,還是要虛以委蛇,制造些迷霧糊弄一下母親為好。 陸景勝道:“本少爺給太太寄一封家書去不就好了?” “說少爺你病了,不能按時回轉?”羽墨提議。 陸景勝折扇啪打了他一下:“那太太不得立刻馬上趕到山圻呀?” “少爺豈能這樣傻?”陸景勝嗤笑,當然不能是這樣的理由了。 …… 當袁弘德一行抵達京城時,陸景勝的家書也到了鄆州。 郁琬、羅mama、喜伯都站在陸太太跟前,對著陸太太手里的信抬眼窺視,人人都很好奇。 羅mama終于忍不住問道:“太太,少爺說了什么?” “說沒有那么快能回來,蘇簡簡遇到了點困難,他得幫她解決了困難再回來?!?/br> 陸太太說罷搖搖頭:“唉,真拿勝兒沒辦法?!?/br> 羅mama和喜伯都點頭。 羅mama道:“少爺是癡情的種子?!?/br> 羅mama說著看向郁琬,笑道:“郁琬姑娘你可不好有想法的?!?/br> 郁琬莫名其妙:“我能有什么想法?” 她沒有想法,只有做法。 一盞茶的工夫,郁琬就背了行囊出現在村口。 身后,羅mama和喜伯扶著陸太太追了來。 第150章 袁家的表妹們(終于要開始宅斗的節奏了) 抱歉,這書鋪排了這么久才進入正軌。 …………………………………… 不待追來的三人開口,郁琬伸手阻止他們說話,自己道:“什么都不必說了,我留下來原本就是為了陸少爺,如今陸少爺不在,我當然不可能留在這里,我現在就起程找他去?!?/br> 不待幾人反應過來,郁琬已經顛顛肩膀上的行囊,出了村口,沿著大道向外走去。 旭日高懸,兩旁麥浪鮮綠,郁琬小小的身姿走在其間就像一只小粉蝶。 陸太太看著那倔強小小的背影搖了搖頭,也不知道這丫頭到底是何來歷。 羅mama卻只一心往桃色緋聞上牽扯,嘆口氣道:“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大少爺定是要傷了這姑娘的心的?!?/br> “未必?!毕膊裨谡f禪語。 ……………………………… 山圻,白府大門開啟,白若洢和青蕾從內走了出來。 青蕾肩上也背著行囊。 “小姐,”她說道,“何必為了尹小姐千里奔波上京呢?” “我是上京求醫的?!卑兹魶サ皖^看著自己掩在袖子里的手臂。 才怪。 青蕾在心里說道,她嘆口氣,扶著白若洢上了停在府門前的馬車。 …………………………………… 京城,侯爺府。 一個身著泥金云紋妝花衣衫,深棕色大袖撒花裙,湖藍色如意流蘇絲絳的中年婦人穿過假山,繞過園湖,款步而來。 她身后跟著幾個仆婦和幾個丫鬟。 仆婦衣著質地很是金貴,丫鬟們的衣裳更是時令最緊俏的江南絲造布料。 婦人紅金絲線繡重瓣蓮花錦繡雙色芙蓉錦鞋在地上走得飛快,驀地停住道:“門口我去迎好了,你們幾個去看看小姐們都準備好了嗎?” 幾個仆婦屈膝應聲是而去。 婦人的目光劃過丫鬟們的面孔,此刻每個丫鬟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為首一個鳳眼瓜子臉的綠衣丫鬟笑吟吟道:“夫人,侯爺來信馬上就到家了?!?/br> “可不是,想必這會子人都已經入了城門,綠荷,咱們趕緊去門口迎迎去吧?!?/br> “是,夫人?!本G荷上前扶住婦人的手,一行人徑自向外走去。 這位婦人并非袁弘德的母親,可在袁弘德心中地位絲毫不亞于母親。 這位婦人是袁弘德的姑母袁氏。 袁家一族皆為武將,為國拋頭顱灑熱血,一門男兒皆以熱血之軀報效國家,也換得一門榮耀。 袁弘德的祖父官拜建威大將軍,膝下幾子都封了武將,唯一的女兒嫁了老陜州英家。英女婿做了武將的女婿便也穿甲從戎,得了懷化郎將的官職,為正五品下。 袁弘德自小便寄養在京城姑母家,去了北地跟隨祖父、父母親人身邊后,袁氏便也舉家遷回老陜州去。 如今,袁弘德功成名就,皇帝欽賜侯爺府,母親在北地,府里沒個主持中饋的當家人,袁弘德便派人去老陜州接袁氏入京。 丈夫一直隨父駐守北地,袁氏在老陜州相女教子正覺無聊,接到袁弘德邀請,立刻欣然入京。 只是老陜州距離京城非三五日能達,路上走了月余,到達京城時,恰逢袁弘德去山圻,姑侄二人竟然錯過。 左盼右盼,好不容易盼得袁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