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
家趕跑。 當時的蒙古人主家確實對為他干活的漢人不好,民不聊生??!朱重八利用人都需要糧食這一點,順利地從南方打到天災缺糧的北方,國家統一了。蒙古主家的殘余人員溜回了草原,朱重八勝利做上了皇位,他制定很多后人稱為“祖制”的東西。 朱家做了這個國家的主人。他家外聘工作人員合同制文官和武官動不動就拿“祖制”敲打老朱家做家主的子孫。 朱家有一個做家主的英宗皇帝,他因為信任簽了賣身契的家奴太監的話,搞什么親征去打常來占他家便宜的蒙古人。結果自個兒被抓走,還害得當時給他打工的一幫子文武大臣死翹翹。 唉,慘??!能主事的頭頭們都玩完。這么大的家還是得快點選個家主出來吧,主外事的人也需要快點選出一派能做事的人員班子。于是英宗的弟弟上位,名臣于謙上位。 英宗千辛萬苦回來,他弟弟當然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權力。家中的事務不用他cao心啦,他只能做個等死的太上皇。還害得老婆兒子都過得很慘。 他不甘心,利用家奴搞起守門政變,又做回家主之位。這一系列事件可是引起不少后遺癥,最突出一點就是文官地位上升很多,那是壓得武官們抬不起頭。誰讓他們把皇帝都弄丟了,文官不踩他們都對不起頭上的烏紗帽。 文官當權,定下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削弱皇權?;实矍V獨斷,太能搞事了,他們這些為皇帝做事的人吃不消??!于是朱家一代又一代的子孫那是弱的上位,文官們更喜歡。 06章 苦惱的萬歷帝 李甜喝了口茶,接著寫,那是想到哪兒寫哪兒。反證她知道的很多是從中看來的。 萬歷皇帝小時候可是有神童之稱,聰明伶俐討嫡母生母都喜歡。當時主政的是名臣張居正,那是個牛人。他可不擔心小皇帝聰明,做了帝師也算盡力教好學生。 萬歷學得很不錯,他開始想親政拿回屬于他的皇權。所以張老師死后,萬歷拿他立威鞏固了皇權。 文官們不干了,這皇帝是要開始搞事嗎?必須限制限制他,敲打敲打他,不然以后大家的日子不好過??!于是爭國本事件出現。 文官說皇帝你為什么不立長子做太子???皇長子都十三歲了,還不讓他讀書,你想搞哪樣? 皇帝怒,老子喜歡鄭貴妃生的三兒子,就不立這宮女生的兒子怎么樣? 圣母太后怒,你個臭小子也是我這個宮女生的,你是不是嫌自己個皇位合法性太好了???你不想做了,想換給你的弟弟們??? 萬歷皇帝忙在長子的身世上消聲,接著又說反正不喜歡朱常洛這小子,我就喜歡真愛鄭貴妃生的三兒,你們這些為我做事的人能拿我怎么樣? 反對啊,我撤你們的職,再反對啊,梃仗、發配等著你們。跟我斗,小樣! 于是萬歷朝因為爭國本一事,弄掉四個首輔,十幾個堂部二品大員,三百多個官員撤職,一百多官員發配邊地。 文官們大喊,來啊,打??!我們不怕,打出錚錚傲骨,名流青史。私下里想,祖制是敲打皇帝的法寶,里頭立長的規矩讓你反了去,以后我們還怎么混? 今天,挨揍的人,全體文官都得記著呢!這是維護他們文官一體的證據。就算死了,文官們都得把死者的付出恩情算給死者一族人。所以文官們罵了皇帝挨了揍,反而興高采烈,因為他們為自己和家族撈到了政治資本。 萬歷打他們越多,他們在文官中的功勞越大,于是撲向萬歷皇帝的火炮是越來越猛烈。后來的后來,萬歷悟了!老子不上朝,躲著你們這些噴子總行了吧! 別以為躲著就放過你!文官們繼續噴,專門尋找皇帝的錯處。 皇帝煩不勝煩,拋出一句說皇后還年輕,你們怎么知道她生不出嫡子啦?常洛那小子雖然是長子,可是庶子嘛! 文官們暫時關上一些火炮,耐心等下一波的沖擊?;实巯?,軫機換上比較溫和的文官做首輔。 兩方斗了個近二十幾年,皇帝還是喜歡他的真愛及其兒子。準備提出三王并封,以降低皇長子的政治地位。 文官們哪里不清楚他的小九九,反對,反對,為反對而反對! 萬歷無奈下立了長子為太子。卻留下愛子福王在京城,文官們又鬧,直到兩月前迫于壓力才送走。那是給了二百萬頃土地,無數財寶,最好的封地洛陽。 鄭貴妃見不到兒子能不搞事嗎?文官們如是想。 萬歷皇帝還是對文官們挺溫和的,被人指著鼻子罵,唾沫噴到臉上,也很少動殺人的念頭。 大概想起早年對張老師和他的家人太狠,良心有點難安,后來行事對文官們頗多忍耐。 皇帝為了真愛抗爭了一把,算是癡情男吧!在宮中沒讓真愛搞死反對立福王為太子的嫡妻。不然皇后死了,鄭貴妃扶正,福王變嫡子,哪里還有皇長子朱常洛什么事?文官們也嘰嘰歪歪不起來。 最后也沒讓真愛搞死福王前面的長子,不然朱常洛一死,福王仍然是合法繼承人。 雖然不上朝,政事從沒丟下不管,萬歷三大征是費腦細胞的,算是一個好皇帝了!李甜如是想。 目前先寫這么多吧,她把信讓可靠的人送去魏忠賢的人手中,以便帶進宮去。 宮中的朱由校收到信,看是白紙,再看旁邊的藥水,笑著對魏忠賢說:“你先下去吧,我看完自會處理掉?!?/br> 魏忠賢真想知道信上寫什么啊,可主子都這么說了,只好退下。心中感嘆仙家的信真奇怪,全是白紙,不知道皇長孫是怎么讀內容的? 看完信,皇長孫朱由校思考,皇爺爺在大局上還是拎得清的。他的底線是鄭貴妃,目前自己等人還是低調行事為好。 看甜甜給的信,以后的文官集團才是自己掌握皇權的阻力。 英宗皇帝能以家奴太監謀劃奪權,自己也可以用用太監們嘛!簽了賣身契的和簽合同工的比,身份決定背叛的膽量,還是用家奴比較放心。 那文官動不動就敢撂挑子不干,辭官走人,皇上還不能把他們怎么樣。過風頭他們又上竄下跳要回朝中任職,皇帝還是不能怎么樣。 太監嘛,皇帝是能一句話就給殺了。 五年要培養出自己的各類人材時間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