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1
有,可在見樓二少怎么做之后,也有樣學樣,到后來,樓大總統和樓少帥反倒沒了用武之地,只任憑幾個面團子在“戰場”上廝殺。李謹言于軍事上一知半解,也能看出戰斗雙方的布局都有模有樣,并不是在“胡鬧”。該感嘆家族興盛不是沒有道理的嗎?戰斗最終以樓二少一方勝利告終,正巧樓夫人派了丫頭來傳話,該用晚飯了。小胖墩也沒氣餒,站起身,霸氣十足的一揮手,飯后再戰。一月二十六日,大年初四。李慶云夫婦抵達了蘇州火車站,下車時,來接他們的是孫清泉的副官。“師座公務繁忙,夫人也出門會客?!?/br>副官的解釋有些干巴巴,李慶云和三夫人也沒心思計較,他們現在只想盡快見到李錦書,不管女兒生前做了什么錯事,死后總要入土為安。老太太堅持不許李錦書進李家的祖墳,李三老爺只能將她的骨灰帶回去另作安葬,三夫人哭腫了眼睛也沒有辦法。車子最先開到孫家宅邸,既然是借口探親,總要先見見家人。孫清泉和三夫人的父親已經仙逝,家中只有老母,也同李家老太太一般,整日吃齋念佛。母女倆見面時,孫老夫人看著紅腫雙眼的三夫人,嘆息一聲,“清荷啊,娘當初是怎么教你的?好好的一個女兒,怎么就教成了這樣?”“娘……”“行了,事情過去也就罷了。人死萬事皆空,葬了罷?!?/br>三夫人不出聲,只是哭,老夫人搖搖頭,扶著丫頭的手轉身回了佛堂。孫清泉只是匆匆見了一面,孫夫人帶著李三老爺夫婦去了李錦書的住處。簡單的靈堂里,只有一個丫頭和一個婆子守著。李錦書是臘月二十九出事,被人兩刀扎在了胸前和腹部,臉上也被劃了三刀,送進醫院后,醫生盡全力也沒能救回來。刺死李錦書的人已經抓住,另外在場的一個人卻跑了,孫清泉盡力彈壓,蘇滬兩地的報紙上還是登出了“佳人為情殞命”的消息。添油加醋之下,李錦書簡直成了人盡可夫,行事-放-蕩-女-子的代表,幸虧報紙上沒有登出姓名,否則孫夫人都要沒臉出門了。“清荷,錦書死時,還有了三個月的身子?!睂O夫人看著三夫人,沒有錯過她眼中的埋怨,既然如此,她還做什么好人?“許家人不承認,牢里那個也一口咬定不是。從錦書死到現在,許逸文都沒露面?!?/br>三夫人聽了這番話,猶如晴天霹靂,孫夫人卻不再言語,借口還有事起身離開了。孫夫人走后,三夫人呆坐半晌,幾乎連哭都哭不出來了。一月二十七日,大年初五,李慶云和三夫人帶著李錦書的骨灰踏上北歸的列車,孫清泉和孫夫人都到車站來送。一月二十八日,樓家的女兒女婿陸續離開關北返家,聞知李錦書的死訊,李謹言派人去李家吊唁,卻被告知,李家根本沒有開設靈堂,李謹言聽了,什么話都沒說。只是派人去給豹子傳話,在南方的行動撤銷。二月一日,俄國各城市再次舉行罷工運動,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戰游-行,部分國家杜馬議員也出現在了游行的人群中。同日,德國宣布再開無限制潛艇戰,目的是為逼迫協約國同意和談。兩日后,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宣布斷絕同德國的外交關系。此時,距離俄國爆發二月革命只有一個月,而距離美國正式參戰,也僅剩下兩個月的時間。224、第二百二十四章德國在1915年的無限制潛艇戰,曾讓協約國損失了一百三十多萬噸的貨物,其中損失最大的就是英國。之后,因兩次誤襲美國商船,造成美國平民死亡,加上其他中立國家的抗議,第一次無限制潛艇戰才被迫中止。日德蘭大海戰后,威廉二世和德國總參謀部都清楚的意識到,單依靠海上主力艦隊,無法與強大的英國海軍抗衡,若想在海上牽制英國,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潛艇。當陸地上的戰斗開始對德國不利,空中的戰斗也無法取得更多優勢,通過大量擊沉協約國商船,掐斷英國的海上貿易,是德國唯一能讓敵人坐到談判桌前的方法。威廉二世和德國總參謀部最終做出了決定,無論中立國抗議與否,即便同美國斷絕外交關系,也要將無限制潛艇戰繼續下去。這已經不再只是為了戰爭的勝利與否,而是為了德國的“生存”。“如果美國參戰的話,德國該怎么辦?”這個問題擺在了德國人的面前,但德國總參謀得出的結論是,美國人想要踏上歐洲戰場,至少也在一年以后。何況,德國目前有一百五十八艘高性能潛艇,每天都能保證有四十艘潛艇在海面下進行“狩獵”,美國的運兵船和運輸船,有極大可能被德國潛艇發現并擊沉,美國人會冒這個險嗎?在此時的英國人看來,美洲大陸曾是大不列顛的殖民地,美國的經濟再發達,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在法國人眼中,美國人在獨立戰爭中受到了法國很大的幫助,獨立后又得到法國的支持,才能在“歐洲世界”立足,他們應該“報恩”。而在德國人眼中,美利堅則是一個視利益高于一切的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美國人不會孤注一擲?!?/br>這就是德國總參謀部得出的結論,威廉二世也欣然接受。“與其寄希望于美國人,不如想辦法和華夏建立更親密的關系?!钡聡v華全權公使辛慈在發回國內的電報中寫到:“即便無法同華夏人結盟,也不能讓他們倒向協約國。華夏人對俄國的進攻,甚至是對日本的進攻,都能拖延敵人的腳步?!?/br>不只德國,英法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關注華夏的一舉一動。比起遠隔大洋的美國,華夏距離歐洲的位置“更近”。“一旦華夏參戰,這個重新煥發活力的古老國家,很可能成為決定戰爭走向的關鍵?!?/br>美國只有十萬出頭的常備軍,他們甚至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別說是cao縱坦克和駕駛飛機,連滲透戰,彈幕徐進一類的戰術聽都沒聽說過。他們只知道塹壕,只知道步槍,只知道方陣隊形,他們的頭上還戴著牛仔帽,他們對戰爭的樂觀情緒,就像美國政府那張奇怪的征兵廣告一樣,讓歐洲人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