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05
,就算每天出cao訓練,這些大兵們還是閑得身上長草。甚至有人詢問上峰,是不是和第二師換換?他們打了這么多日子的仗,立下的軍功一籮筐,也該換換了吧?可惜上峰一直沒有下令,大兵們只能繼續每天長草。如今干脆安排他們去村莊走訪,幫忙村民掃雪修葺房屋,不失為一個“除草”的好辦法。也可以對外表明,北六省的大兵不只會打仗和拆房子,修房子兵哥們一樣拿手。一番話說完,李謹言嘴有些發干,正想喝口茶,卻被樓少帥捏住了下巴,溫熱的唇落在他的額頭和嘴角,低沉的嗓音傳入耳際,“我的?!?/br>什么?“你的字,只能我來取?!睒巧賻浡晕⒗_兩人的距離,漆黑的眸子里映出李謹言的影子。不是在說修房子嗎?怎么又扯到這件事上了?天才和凡人的腦袋,果真是兩種構造。北六省的大兵扛起鐵鍬和掃把,開展軍民-魚-水-情的活動時,西南的兵哥們總算是等來了期盼已久的槍聲,只不過事情的發展和他們預想的有些出入,子彈的確是飛過來了,也是從緬甸那邊飛過來的,可那些在前邊跑的上氣不接下氣的菠蘿頭,和丟了指揮刀一身泥水的英國人是怎么回事?追在他們身后那群當地人又是怎么回事?他們本以為駐印軍會大發神威,這樣才更方便他們“自衛”,可被趕過來的卻是英國人和印度人……這該怎么辦?上峰沒交代過啊。逃跑中的駐印軍看到華夏大兵,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他們這邊沖,在他們看來,被后邊那群人追上就是死路一條,被這些華夏人逮住,或許還能保住一條命。三千的駐印軍,毫無知覺的踏入了當地人設下的陷阱,茂密的叢林,各種可怕的毒蟲和簡陋卻致命的陷阱,成了他們的地獄。隨時可能出現的槍聲成為了催命符,他們甚至無法判斷出攻擊來自哪個方向。那名帶他們走進陷阱的俘虜被英國人殺死了,他死前的笑容卻像是在嘲笑英國人的愚蠢,貌似在說,他在地獄等著他們。三千駐印軍死傷慘重,受傷和被俘虜的人數超過一半,幾門火炮都被繳獲,沿途槍支彈藥丟了一地,之前還認為這只是一次枯燥旅行的英國軍官,不只丟了指揮刀,連軍帽都跑掉了。“停下!”華夏大兵們舉起了槍,槍口正對前方。印度人聽不懂華夏語,卻能看到指向自己的槍口,英國人同樣聽不懂華夏語,只能大聲用英語喊著救命,在發現一名華夏士兵能聽懂他的話后,嘰里咕嚕又是一連串,那個扛著上士肩章的兵哥貌似聽懂了,點點頭,用略有些生硬的英語說道:”放下槍,雙手抱頭蹲下!”英國人和印度人照做之后,華夏士兵對追在他們身后的當地人鳴槍示警,對峙片刻,那些人終于退了回去。危險解除,英國人又恢復了一副傲慢姿態,好像剛剛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扯破嗓子叫救命的不是他一樣。兵哥們冷眼看著,很快,上峰的命令下達,那名會說英語的上士笑著對英國人說,他和他軍隊會被毫發無傷的送回印度,為了保證他們的安全,華夏軍隊會一路護送。乍聽這番話,貌似合情合理,但英國軍官總覺得這其中有不對勁的地方,到底哪里不對,剛剛經歷過生死考驗的英國人,一時之間很難想明白。英國領事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聯系了云南軍政府,龍逸亭龍大帥笑得一臉熱情,好像和英國領事有了多少年的交情一樣,拍著胸脯保證,會安全的把“友邦”軍隊送回印度。英國領事同樣覺得不對勁,希望能派人去通知印度境內的英軍,讓他們來“接人”,可龍逸亭明顯不會改變主意,若是不答應,難道讓這些軍隊自己回到印度嗎?他們不可能繼續同緬甸人作戰,更不可能向一群土著投降。被華夏人繳械,成為華夏的俘虜,英國人更不愿意。雖然這已經是事實……當然,英國領事也可以自行給駐印軍發電報,但中途若再出現問題,或是被華夏“誤解”為對他們的戰爭行為,事情將很難解決。最終,英國領事還是接受了龍逸亭的“幫助”,一千多名解除武裝的印度人和英國軍官,被“完好無缺”的送回了印度。期間不是沒有當地人的武裝勢力在一旁窺伺,但有華夏人在旁,他們一直沒有動手。讓英國軍官和領事都感到驚訝的是,華夏軍隊的確只是把這一千多駐印軍送回去,除此之外什么都沒做,“護送費”也沒要。只有隊伍中的華夏大兵們明白,他們想要的東西,例如爭議地區沿途的地形,駐守的兵力,進攻所需的火力等,都已經深深刻在了他們的腦子里。雖然這與龍逸亭最初的計劃有些出入,但沒關系。經過這次失敗,英國人肯定會卷土重來,到那時,才是他們真正動手占便宜的時候。龍逸亭不只要拿回被緬甸賴著的國土,還給四川的劉撫仙發了一封電報,英國人私下里鼓搗出的那條麥克馬洪線,也該好好說道說道了。187、第一百八十七章一月中旬,一列火車駛出關北火車站,車頭的煙囪冒出滾滾黑煙,拉長的汽笛聲驚飛了停在枝頭梳理羽毛的麻雀,紛紛振翅飛起,樹枝上的積雪,也因這些小東西的動作撲簌簌下落。火車上滿載著軍火和物資,一部分老舊被淘汰的步槍和手槍將從云南廣西運出國境,另有北方兵工廠生產的步槍,機槍以及十門75mm口徑火炮,將在西南幾省內部消化。云南督帥龍逸亭的部隊已經做好了隨時動手的準備,或許該感謝那些驕傲的英國人,在“護送”駐印軍返回印度的途中,兵哥們記住了沿途每一處可用來進攻防守的有利地形,回到云南的當天,兩名混在隊伍里裝成大頭兵的參謀,和幾個有軍校背景的軍官,就聯合繪制出一副詳細到不能再詳細的地圖,在地圖上,他們甚至標出了最佳的進攻路線。如果英國人知道這一切,是否會氣得吐血?除了龍逸亭,劉撫仙也開始調動軍隊,他的行動比龍逸亭隱秘得多,西藏噶廈政府里一共四名噶倫,有三人先后派遣使者同劉撫仙取得聯系。川軍自清時便駐藏,很多西藏貴族和僧侶也傾向華夏,有了這些人在暗地幫忙,即便有人一門心思的投靠英國人,劉撫仙也照樣能把那條英國佬擅自畫在地圖上的所謂“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