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4
機出現故障,余下的地雷也能發揮任何作用。第一道防線中的俄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那十幾輛鋼鐵巨獸緩慢的向自己碾壓過來。成百上千的華夏士兵跟隨在這些裝甲巨獸之后,仿佛是死神派向人間的爪牙,一步一步向自己走來……轟!在這些俄軍士兵行將崩潰之時,他們身后的炮聲終于響起,但這依舊沒能阻止華夏軍隊前進的腳步。相反,這些炮火給俄國人自己惹來了麻煩。四十架飛機組成的機群出現在天空中,他們一直在尋找俄軍的炮兵陣地。炮聲響起,他們終于鎖定了目標。在之前兩個小時的炮擊中,俄軍指揮官一直沒有下令還擊,所有的俄軍都依靠堅固的地堡和挖掘好的塹壕硬抗華夏人的炮彈,而在步兵進攻時,炮彈才從俄軍陣地中飛出。俄軍指揮官做出這樣的安排實屬無奈,比起此刻財大氣粗的北六省軍隊,海參崴要塞的守軍窮得讓人“心酸”。華夏軍隊封鎖了海參崴和沙俄本土的路上交通,卻無力封鎖海路,可要塞守軍能獲得的補給依舊得可憐。沙皇軍隊嚴重缺乏武器彈藥的問題已經漸漸凸顯,尤其是同德國作戰接連失地,撤退途中被迫舍棄大量的軍用物資,讓事態變得更加嚴峻。步兵沒有步槍和子彈,炮兵缺少火炮和炮彈,只有海軍尚且可以維持。國內的兵工廠日夜加班加點,尼古拉二世大把的撒著鈔票,可惜歐洲人自顧不暇,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也讓中立國商船不敢輕易給俄國運送軍火。若是商船上裝載有軍火,被德國潛艇擊沉也沒處說理去。就像掛著英國國旗的美國商船盧西塔尼亞號,即便在非劃定區域被擊沉,而且船上還有上百美國公民,卻因為攜帶彈藥等違禁商品,讓“道理”站在了德國人一邊。若非如此,美國參加一戰的時間或許要整整早上兩年。介于以上種種原因,海參崴的守軍把陣地修建得近乎“完美”,或許也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手中儲備的彈藥卻實在是有限,不得不省著點用。能拖延華夏軍隊進攻腳步的防守陣地,是唯一能減少彈藥損耗的辦法。俄國人的炮擊比不上華夏軍隊的聲勢,卻也給進攻部隊造成不小的損失,兩輛裝甲車被掀翻,爆炸之后燃起大火,一輛坦克也因為內燃機故障趴窩。華夏的飛機如蜂群般飛向俄軍的炮兵陣地,機翼上攜帶的五磅和十磅炸彈無法摧毀俄軍的火炮,飛行員的目標是那些在陣地上忙碌的俄軍炮兵。俄國飛機也升空攔截,比起架設機槍,并在座艙裝有鋼板的華夏二型戰斗機,俄國人的飛機就像是對上了蒼鷹的麻雀一樣無力。俄國飛行員的勇敢毋庸置疑,哪怕他們一個個戰死藍天,木質的機身在空中起火,其他人也沒有后退一步。但實力的對比擺在面前,就如簽署時的滿清和沙俄,再勇猛的士兵也無法支撐起一個腐朽的王朝,再英明的指揮官也無法在大量缺少武器彈藥的情況下反敗為勝。在滿洲里,戍邊軍能用血rou之軀抵抗俄國人的大炮步槍,因為他們堅信就算自己死了,也會有人為他們報仇!他們在守土衛國,死得其所!幾年后,幾十年后,乃至于上百年后,哪怕歲月輪轉,哪怕他們灑下的血已經干涸,仍會有人記得,曾有人誓死守衛這片北方大地!在海參崴,俄國人或許有同樣的勇氣,但他們的這種勇氣卻是基于絕望與孤注一擲的賭博。因為他們腳下的土地是侵略得來,他們本身就是一群強盜和侵略者!半個多世紀前,當他們占領這座北方要塞,死在他們屠刀下的華夏人冤魂正在大地中悲鳴,血債血償!半個世紀的怨恨,必須用強盜的血和生命才能償還!轟!最后一架俄國飛機拖著黑煙從空中墜落,砸在地面四分五裂。飛行員在空中就已經戰死,騰起的火焰將他完全包裹,他和他的飛機,成為了這場發生在遠東空戰中的最后一個犧牲者。三架負傷的華夏飛機掉頭返航,余下的飛機開始俯沖進攻俄軍的炮兵陣地。噠噠的機槍聲,炸彈的爆炸聲,有幾個兵哥甚至從空中扔下了手榴彈,也不知道他們是什么時候帶上的飛機……俄軍在還擊,高射機槍,步槍一同響起,兩架華夏飛機被擊落,其他的飛行員因戰友的犧牲變得憤怒,他們一次又一次的俯沖,一次又一次的絞殺著下方的俄國人,又有三架飛機被擊落,其中一架飛機的飛行員用盡最后的力氣拉起cao縱桿,在被鮮血徹底模糊視線之前,撞向了不停向空中掃射的高射機槍陣地。轟!在生命終結的時刻,他聽到了爆炸聲,在火光中,他微笑著閉上了雙眼。俄國人被華夏飛行員不要命的攻擊方式嚇到了,終于,一個俄軍士兵崩潰般的高聲喊叫,扔下手里的步槍轉身就跑,可他又能跑到哪里去?結束他生命的不是華夏人的子彈,而是軍官的手槍。“不許退后!逃跑的人一律射殺!”一個俄軍軍官舉著手槍高聲叫道,但這也讓他成為了攻擊目標,很快,一串機槍子彈擊中了他,幾乎攔腰將他撕成兩半。戰斗仍在繼續,在俄軍炮兵陣地受到攻擊的同時,華夏的坦克和裝甲車壓過俄軍鋪設的鐵絲網,工兵連緊跟在后,在機槍的和坦克炮的掩護下,開始拆除用石頭和木頭堆砌的障礙掩體。塹壕和地堡中的俄國守軍被裝甲車的機槍火力壓得抬不起頭,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耗盡力氣架設的掩體被一個個拆除,一些俄軍士兵拼命用機槍還擊,可馬上就會遭到更加猛烈的還擊,即便是堅固的地堡,也無法保證他們的生命。終于,幾條前進的道路被開了出來,鋼鐵巨獸繼續嘶吼著前進,黑色的龐大身軀給了陣地中的俄軍無法形容的壓力,就算有軍官彈壓,很多士兵也是臉色慘白,幾乎握不住手槍,扣不動扳機。歷史上,當坦克第一次在索姆河戰役亮相時,德軍的表現也未必比這些俄國人好上多少,一輛英國坦克甚至未放一槍就占領了一座小鎮,還俘虜了那里的上百名德軍。坦克和裝甲車的威力已經在平壤和伯力的戰斗中得到了驗證,但卻全都比不上在海參崴的“大手筆”。即便有之前的損失和中途發生故障,仍有十三輛坦克和裝甲車的進攻序列在前進,當這支鋼鐵巨獸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