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54
有了外銷零的突破,也成功地取得了不錯的外匯成績,為此下面市里、縣里都做了花團錦簇的匯報,由下至上都有了一份好看的成績,大家皆大歡喜。 不過也沒人真正放在心上,以為他們能夠做出大事業來。到哪兒不是這樣呢?你看那些國有企業,一個個的做了多少外匯,產生了多少業績,看上去里外都好看,實際上盈利的又有幾個?全部都是政府補貼、計劃經營,就這樣養活上上下下還成天叫苦。何況白云縣完全是純農業型的企業。 如今農民苦,農民累,農民窮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后世著名的“華西村”“南街村”都還在起步階段,而且他們也是走工業發展的道路,說是村子,真正依靠的也不是農業。所以領導們對于下屬遞上來的成績,也只是看看而已,當然了,該獎勵的還是要獎勵,該進步的還是要進步嘛!畢竟從無到有,從貧困到富裕,也是大家努力的結果。 可是今年黨代會的時候,一位中央的老同志——也是鄂北走出去的老將軍,對家鄉的父母官說道,“你們走的這個路子很好!咱們江漢平原主要還是以農業為主,是糧食的主要產區。農民們的增收是個難題,但是你們在這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嘛,探索出了很好的出路!” 省長同志一頭霧水,尷尬得不行,作為一省之長,省內的農業新氣象、新成績連中央的老領導都知道了,他居然沒有得到任何匯報!好不容易用萬金油回答支吾過去,回來就大發了一頓脾氣。 于是負責農業口的副省長連夜坐飛機到了京城——不知道領導說的事情,一來是工作失職,二來這是多大的政績?鄧同志最關心的就是農業改革問題,上行下效,平時大家伙在這方面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墒窃蹅冝r村底子太薄,現在還處于解決溫飽的范疇,到底是什么地方的做法都驚動了中央? 省領導班子連夜展開了討論,不大的會議室里煙霧繚繞,大家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可是也沒發現哪個地方上有驚艷之舉。這就很尷尬了,總不能咱們自己去問別人;“最近鄂省哪個農產品比較出名?”或者是“最近有什么新的農業模式?”,那也太丟人了點。 大家一籌莫展之際,卻是駐京辦事處的主任進來給領導們泡茶,插了一句話,“各位領導,我最近倒聽說了一個消息,不知道跟這個有沒有關系?”主要那個消息說是就是農產品,還是鄂省的農產品! 負責農林口的盛副省長焦頭爛額地說,“有什么消息你就快點說,明天一早也要派人出去打聽,咱們沒有那么多的時間!”,要說失職,他的責任最大,恨不得沖出去問領導的心都有。 “就是前一陣子吧,聽說R國現在流行一種叫做“無公害蔬菜”,什么蔬菜水果都有,連大米都有,在他們國家深受歡迎,卻是咱們國家出口的!”這個主人也就是那么聽說了一句,據說中央的一些單位也在打聽這個事情——既然達到出口標準,并且得到了一向嚴格的R國人的認可,說明是好東西啊,怎么就不能特供中央呢? 這只是他們這些服務人員想到的問題,在更上面層次的人眼里,這卻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咱們國家的農業還很落后,無論產量、質量上都還處在初級階段,但是已經有人將在國際上完全沒有名氣的農產品出口到了國外,注意,這里指的不是某一項,也不是少量,而是長期、穩定、大量的出口供應。 這說明了什么?說明農業經濟也大有可為??!雖然這僅僅是一個很小的事情,但是代表的意義不一樣,各方都很關注,還等著這次會議的時候,下面的人匯報一下具體的工作思路呢! 結果……好么,鄂省的領導倒是很沉得住氣,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準備。這讓老領導都坐不住了,平時絕對不插手家鄉事物的他也特地叫了人過去提點了一下。結果怎么著?果然他們自己都沒有放在心上! 這么一說的話……盛副省長一拍腦袋,“這是咱們省的!就是那個……白云縣,他們從前年開始就出口農產品了!”還好這件事情他親自過問過,十分熟悉內幕,就一五一十地給領導做了匯報。 省長同志一聽就明白了,皺著眉頭吸了一口煙,說道,“的確是我們的失誤,政治敏感度不夠??!”一個縣的農業問題,出了一點成績,到副省長這里已經是頂天了。畢竟白云縣面積不大,山地居多,合作社也是穩步發展,到現在也只不過吸納了徐店鎮周邊的幾個鄉鎮,要說起效益,在全省一盤棋看來完全不起眼。 但凡是最怕就是一個“典型”,這種模式連省長同志都沒有聽說過。是合作社,非以前的公社,把農民們以散戶的方式集中管理,專門種植經濟作物,并且有著自己的一套技術,符合國外的國情要求,完美地做到了農產品利益的最大化。 作為一個大集體,他們的發展非常迅速。同時參與其中的農戶也得到了很大的實惠,從下面的報告來看,農民的平均收入翻番地上漲,從前年的年均收入300-500元,增長到現在的2000-3000元,大多數農戶都已經脫貧致富。 更重要的是,當別人還在脫貧致富的時候,他們已經走在了科技種田、出口創匯的道路上,這種先進的農業理念不推廣不宣傳,簡直就是省里的最大失誤??! 第285章 套路 所以這趟行程就這么定下來了。那為啥就安排了個年輕資歷淺的朱記者呢?咳咳,領導不要面子的???底下的人也太不講究了,有好東西不知道報上來,弄得大家很尷尬嘛,這當口先弄一個常規報道,等到時候看看,要是真的夠豎典型,再大肆宣傳也不遲。 結果記者們到了縣里,把情況反映上去以后,大家都覺得自己也很冤枉??!要說出成績這件事情,誰不想大書特書,上達天聽?可是一來每年都是規規矩矩地把成績報上去了,咱們也沒隱瞞啥??!二來嘛……出口創匯這件事情是好的,但是合作社、農業新模式卻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在這個政策變幻莫測的時代,大家伙的確是有點悶聲大發財的意思。 周縣長吸了一口不帶過濾嘴的香煙,對班子成員說,“你們怎么看?既然省里要報道,那肯定是要有干貨的,該報道什么,怎么報道咱們好是要那個章程出來?!?/br> 下面的一個副書記搶先發言,“要我說這是好事??!如今咱們算是在省里和中央都掛了號的,臺子都搭好了,還不得好好唱出戲?”俗話說的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