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0
里剛買了電視,可不是煮稀飯都津津有味的看了半天舍不得關?可是飯總要吃的,大舅他們還有摸黑回家呢! 電視沒了,大家抱怨了幾句,除了孩子們不依不饒,大人們已經反應過來了。一邊聊著新聞里出現的人物,一邊走去吃飯。大舅還不忘跟大伙兒說,“明天再來看??!”得,都當成自己家了。 第二天就開始準備酒席了。鄂北的習俗,男方家要開三天席,非常的隆重?;槎Y前一天晚上,主要的親戚全部就要到了,重頭戲在“陪郎”,選親戚中九位未婚的少年,連同新郎湊齊十人,叫“陪郎酒”,這意味著新郎正式成年,是由古時“加冠禮”演化而來。 婚禮這么重要的節日,自然要請吹打班子的。鄉里就這么一支班子,還都是熟人,因此也格外賣力。從晚上開始楊家新房的屋場上就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有重要的客人到,吹打班就會奏樂、唱名。一直到晚宴前客人到齊了,稍事休息一下,馬上又要開席。 支客先生一聲令下,“開席!”,放銃三聲,然后鼓樂齊鳴,酒席就熱熱鬧鬧的開始了。但是陪郎酒被安排在第二排席,老爸被打扮得齊齊整整的,今天他最大,當仁不讓坐了上席,然后又是一陣銃、樂,讓別人都知道:陪郎開始啦!最熱鬧的時候到了! 場面確實很熱鬧。老楊家今時不同往日,新郎官還是個大學生,新造的大瓦房,氣派的家具陳設,還有堂屋里明晃晃的電視機,這一切在韓家沖都是頭一份。 人都是這樣的,趨吉避兇。如今楊家發達了,以前不怎么走動的親戚也都上門了。本來出了五服,或者是路遠,或者是貧窮,或者是以前的齷蹉,楊家的親戚一向不多。但是這個時候人家知道了上門賀喜,主人家自然是熱烈歡迎的。不是攀比,辦喜事的時候客人越多,就象征著家里越興旺,自然是多多益善。 除了楊老漢這個做父親的,所有的姐妹和哥哥們都論輪流給楊啟泰敬酒。接下來是家里的長輩、其他親戚,還有湊趣的鄰居們。陪郎的年輕人要負責給新郎擋酒,當然了,他們也要敬酒。今天這個喜慶的日子,“喜酒不醉人”,大家都要這么說一句。一波波的去給新郎敬酒說吉祥話,一會兒楊啟泰的臉就通紅通紅的了。 酒不醉人人自醉,何況是這般灌法。楊小貝心疼老爸,早早的就把兌了水的“特制酒”給他換上了,可就這老爸最終還是醉了。酒席吃完就攤在桌上,死活不肯下來。大家都說今兒這郎陪得好,按照習俗,新郎官不醉酒就是沒有陪到位,這才叫幸福的折磨呢! 外面依然熱鬧喧囂。楊小貝負責照顧醉酒的老爸。這是她第一次見到老爸醉酒的樣子,后來老爸每天就喝一兩酒,從來不會過量,家里經濟越來越拮據,他干脆連煙、酒都戒了,還美其名曰“養生”。 其實哪里是養生?在最困難的幾年,老爸被沉重的家庭負擔壓得透不過氣來,每天都拼命干活,眼看著都老了不少。那時自己也還在實習,沒有任何收入不說,開銷也大。之所以后來放棄了,也是不想看到父親那么累。他應該算是風度翩翩,歲月靜好的美男子對啊,怎么能每天一身泥水在土里刨食那么狼狽呢? 出去打工的第一個月,楊小貝拿到了四百二十元的工資。那時浦海市最低基本工資就是四百二十元,楊小貝非常開心,工廠里包吃包住,完全不用花錢。第二個月加了班,有六百多!她把一千元寄回去給老爸,開心的揣著兜里的幾個硬幣從去郵電局的路上回來,感覺自己特別有成就感。 那時家里賣糧食,一年也只不過一、兩千塊的收入。當時她對于自己的選擇感到十分慶幸,只有這樣才會讓家里不那么難過,讓父母更輕松些,至于一些夢想、未來之類的,在赤裸裸的現實面前,真的不重要。 在寫回去的信中,楊小貝跟老爸說,“作為女兒的孝順,你去買香煙和酒吧!”為了怕他舍不得,以后的幾年她回家的箱子你總會帶上一條煙,一瓶好酒。因為她知道父親好煙酒,但是很自律,從來不會過量。在事業受挫非??鄲灥臅r候,煙、酒就是他的精神支柱。他已經失去了書本,失去了診所,如果連這點愛好都失去的話,人生還有什么樂趣呢! 第235章 嫁娶 老爸喝醉了以后也不發酒瘋,就是抱著一個東西不撒手。剛才在桌上抱著盤子,現在又抱著枕頭不放,楊小貝想幫他脫掉外套也不行。 喝醉的人死沉死沉的,楊小貝拖了半天也沒弄動半分,干脆就放棄了。打了熱水來給老爸擦了一把臉,又小心的給他蓋好被子怕著涼。進來關心的一個嬸子說,“哎哎呀這妹子可真好,把哥哥照顧得無微不至的?!边@兄妹也太好了! 楊小貝無語。要不是她老爸,她才不會這么耐心細致呢!想起這個就心酸,唉,老爸結婚了,女兒不是我……等等,什么鬼? 前一天的宿醉并不影響第二天楊啟泰精神百倍地去接親。新郎官打扮得油頭粉面(特別帥氣?。?,上了早就準備好的小汽車。接親的人除了新郎官、媒人,還有大姐、楊小貝兩個男方女親,加上兩個男親,湊齊6人的接親隊伍,加上吹打班子,分乘兩臺車子,浩浩蕩蕩往桃花村方向而去。 雖然只是普通的卡車和吉普,但是清洗得干干凈凈,又纏繞著紅色的綢帶,這一路張揚得,鄉親們都跑出來看熱鬧,摩拳擦掌的準備花車回來的時候攔著要喜糖吃。 要知道如今的接親,一溜的自行車就已經是很好的,那些近的都是步行。古時候是說“新娘子腳不能落地”,可新時代的青年們不能那么封建不是?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以前說新娘子腳步能落地,那不是就有轎子嗎?出門子的時候由兄弟背出來,進門的時候新郎官抱進去。 哪怕是窮苦人家,也能夠借個牛車啥的,接親的時候勉強可以做到禮節。再窮那就是窮講究了,直接倆人攏伙過日子就行?,F在呢?這幾年自行車才漸漸普及,以前好一點的,只有在接親的時候弄個拖拉機,車頭綁上一朵大紅花,一車人拉回來就完了,哪來的那么多講究? 所以楊家弄出個小汽車加大卡車,那就相當于后世的豪車車隊,亮瞎眼有木有!吹打班子也坐在卡車的車廂里,一路吹吹打打到了女方家,氣氛頓時到了高潮。 接親的上了門,女方家要放炮仗熱烈歡迎。但是新娘子的房門可不是那么容易打開的,大家進門喝了茶,擺足了陣式就要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