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5
則拿著藥品研究了一下,讓病人服藥。她也不懂日文,但是日文有一個很奇葩的特點,凡是最重要的信息都是用中文表示,其他則是用片假名和平假名等。所以一般能夠勉強判斷,在加上瓶身的英文藥名和家屬的介紹,楊小貝算是差不多能明白一二。 因為是自己的養父,黃智義很自覺地扇著風,一邊感慨內地到底是落后的——連電風扇都沒有,在R國已經有了家用空調了。他們家也不例外,早就已經實現家用電器現代化了。一邊看著楊醫生專心地看著藥品說明,然后倒出來給養父吃下去。 因為養父的情況好多了,他這時才有空想一些別的。事實證明,本地人對楊醫生的尊重和信任是正確的。她雖然是個小女孩,但是處變不驚,到了這邊也毫不客氣地掌握大局,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聽她的意見。用藥和處理也都非常對癥及時,的確能夠稱得上“醫生”二字。 他不禁有些好奇——這么年輕,要是在自己長大的國度,應該才剛剛上大學才對。而她已經是一個村的“主治醫生”了。按道理來講,醫生是需要漫長的學習及實踐才能夠勝任的,難道內地的醫生從很小就開始學習嗎?還是傳說中的那種祖傳醫術呢? 他不知道的是,就算是經過了漫長學習的醫生,也是很難勝任“鄉村醫生”一職的。別的不說,要做好全科醫生,你首先要有每一科的豐富經驗。因為就像永遠不知道盒子里的下一顆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你也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病人是內、外、婦、兒,還是急診,五官科,耳鼻喉科…… 對了,楊小貝還兼臨終關懷以及獸醫,囧一個先…… 病人吃過藥,又太過疲倦一會兒就睡著了。黃智義擔心他太熱,還是堅持在床邊扇著扇子(手好酸的說……),如此孝心總算讓楊小貝對他的感官有所好轉——人模人樣的,怎么就腦子不好使呢? 黃智義完全不知道美女醫生對他的評價。他現在考慮的是醫生的建議?!安∪爽F在的情況控制下來了?,F在天氣太熱也沒車,轉移還不如就在這里休息。等有車了你們再到醫院檢查一下?!睏钚∝愵D了頓,又說,“我這邊能做的,就是可以給病人輸液,再加上激素類的藥緩解支氣管痙攣?!?/br> 她沒有說的是,現在到縣醫院的處理也不過如此。但是畢竟自己這邊沒有檢查設備,她只是憑借自己的觀察來判斷,對于人們來說,去醫院還是有天然的信任感的。 但不是她要抹黑這時的醫院,實際上因為種種原因,現在的醫院無論是診療環境,還是部分醫護人員的水平都堪憂。在縣人民醫院,唯一的檢測設備是一臺X光機和一臺最古老的血液分析儀,還是70年代浦海出產的,只能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紅細胞等幾種,其他的也是一窮二白。 至于醫生,楊小貝這個半吊子在醫院都被驚為天人。除了幾個老醫師那是有真才實學的,在特殊年代通過特殊手段進來的就不要提了。楊小貝不止一次地聽說過縣醫院的醫生護士出的烏龍事件。 第157章 回憶 很難想象,在二級甲等縣級醫院(雖然當時還沒有評級),會是污水橫流、排泄物遍地的情景。環境惡劣就不必說,關鍵醫護人員總犯一些令人發指的低級問題,導致種種醫療事故——當然了,筆者絕對不是抹黑當地醫院,而是在當時,各種規章制度都還沒有規范,在農村基層醫院普遍存在的問題。 首先的消毒,雖然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受限于條件簡陋,和醫護人員的不夠重視,往往發生外傷住院,或者手術后傷口感染,甚至住院期間傷口長蛆的事故。當時楊小貝覺得簡直是匪夷所思,難道住院每天不用查房的嗎?問題是這是真實發生的,而且在那個年代不止一次,不止一個醫院。 其次是用藥,從現在一直到80年代后期,抗生素主打是青霉素,由于過敏反應會休克、死亡,皮試倒是必不可少。但是每年還是會出現皮試就引發過敏,皮試沒有問題,但是注射后是延遲過敏等,一旦發生,結果都不會很好。正是因為它有這樣的缺陷,所以才漸漸地被淘汰,被頭孢類抗菌藥替代。 其次就是鏈霉素、四環素、紅霉素、慶大霉素等等,都是常用藥。后期證明,這些藥物都各有各的缺點及不良反應。有的甚至是引起了嚴重的不良后果,才被人們棄用。比如鏈霉素引起的耳聾,是不可逆的。四環素引起的四環素牙等也是一樣。其他還有很多,都是血淚的教訓才得出是經驗。 事實上,就后世已經發展得非常迅速的藥理學來說,肯定也會有一些藥物的不良反應會在長期使用后體現。人類不是萬能的,有的時候無知代表著我們必須不斷前行?;仡^來看當時的人們犯的那些錯,也許你會覺得很傻,但是正因為這些錯誤,大家才會不斷整理規范,不斷追求更新、副作用更好的藥物。 楊小貝在醫院實習的時候,也跟老師提出來一些意見和對藥物不良反應的擔憂,但是她作為一個非科班生,連文憑都沒有,也沒有足夠的經驗,無法說服任何人相信她說的話。如果她本著為國為民,為了全人類的幸福之類的崇高理想,寫信給國家機構什么的,在沒有得到時間的驗證前,除了被當做神經病,還能是什么? 所以她能夠做的,只有自己堅持做好藥物的管控,力所能及的影響到身邊的人。作為一個小小的鄉村醫生,正因為她有關于后世的一些視野,不會走彎路,所以才能準備并相對安全用藥。這也是鄉親們為什么覺得楊醫生醫術好的原因。她總是用很少的藥,或者提出一些生活、吃喝上面要注意的問題,就能夠解決病痛,實在太神奇了有木有? 不是她盲目自信,當初小舅重病的時候,她才會堅持讓外婆他們留在楊家自己給他們治療。實在是……想起小舅一輩子的痛苦和早逝,還有舅媽四十多就花白的頭發,她都忍不住對現在的醫院吐槽。不過現在提出來讓病人轉到縣醫院去,主要是這些人的眼里,都是赤裸裸的不信任。 用腳趾頭都想得到,在村衛生室和縣醫院之間這些人會選誰。何況從他們的話語里,楊小貝已經反應過來,這不就是前些天爺爺講古的時候,說起的那家人家嘛?搞了半天,還是易家的親戚! 所以咯,人家從海外回來的華僑,身份多么的高貴??!回鄉都是縣、鄉兩級政府陪同過來的,萬一病人有個什么三長兩短,她這個小身板還是扛不住的。趨吉避兇的做人的基本原則,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