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9
小氣、自私的人設,當利益超過了翻臉的界限,那是說翻臉就翻臉。后來楊家兄弟之間也常常不和,每次都是大伯鬧起來的。父親和二伯不搭理他就不成,爺爺總是念著他是老大,家里面娃多,不認為大伯過分。加上他嘴巴甜,每次都能夠讓爺爺站在他那邊。 比如這次,雖然明知道幺女沒有讓大哥來參與的意思,楊老漢還是找機會提出來——在他看來,老大和弟弟meimei們年紀相差大,不親近很正常。但是都是一家人,老大這些年也幫襯了不少,這個時候肯定要把他帶上的。有錢掙改善一下家里的條件,老大家也會輕松不少,他們可是有幾個娃都在念書呢! 雖然不是很情愿,但是既然爺爺提出來了,楊小貝也不好再反對。她心里盤算了一下,決定要用二舅好好鉗制住大伯,可不能讓他知道了合作的具體情況。就說是楊小貝介紹的生意,所以把收購點放在楊家。大伯的收購按點給提成,絕對不能讓他知道生意有楊小貝的一份,否則到時候大伯把生意當成自己家的來搞,到時候絕對會有中飽私囊之類的事情出現,她可不想這么早就和大伯他們撕破臉皮。 既然楊小貝沒有意見,楊老漢也送了一口氣??偹闶前堰@燙手的山芋丟出去了。他趕忙讓二伯去找大伯回來,卻被楊小貝制止了。她本來就是知道爺爺他們干不了,不愿意干才趕回家的,既然爺爺的思想工作已經做通,又是讓大伯去做,由楊小貝來跟他說就不好了。還是讓二舅來找大伯吧,把這邊當成和其他村里的代收點一樣談條件。因為是外人,可沒有大伯占便宜的理由。 聽楊小貝這么說,爺爺也只有作罷。已經讓老大參與進來分杯羹了,這生意也不是幺女的,他其實也知道老大的秉性,別的也就不說了。家里中午也不做飯,男人們在公社食堂吃,二伯母帶著小孩在家隨便吃點,灶間都沒有開火。楊小貝也趕著回學校,也就沒有留她在家吃飯。再說了,周品正還在外面等著呢! 說起這個,爺爺板起臉來說,“你也是這么大的人了,怎么這點禮性都沒有呢?人家大老遠送你回來,連茶都不請人進家里喝一杯!”因為楊小貝說是水產公司的司機正好過來拉貨,幫她送回來的。爺爺沒有質疑,只是覺得她太不懂禮貌了。人家司機把你送回來不說,還等到現在,怎么能把人一個人丟車上呢?太不是待客之道了! 楊小貝尷尬臉。她能說人家對自己有想法,她不好意思帶人回家嗎?這也太那啥了,分分鐘爺爺就要著急上火,去找人麻煩了。自己閨女才回來多久?上學一個月,就有人惦記啦?楊小貝自己都不好意思開這個口! 爺爺嘮叨了幾句,見楊小貝要走,又不放心地交代了幾句。匆匆忙忙的也沒啥準備,當然家里現在也是什么都沒有。上次種的種子倒是都發芽了,目前也做不了別的,只是細心照看而已。只有容姐兒最舍不得姑姑,不過這次姑姑回來居然忘了給自己帶糖果,不開心中,沒有像平時一樣抱著腿不讓姑姑走。 好笑的跟容姐承諾下次回來一定帶糖果,楊小貝告別了家人回縣城了。二伯還特意送她到大路上跟周品正打了一個招呼,是爺爺特別交待的,楊小貝年紀小不懂事,大人們總要出面把禮節做到,感謝一下人家司機才行。 結果二伯發現這個司機比自己還要熱情。見到他過來馬上下車不說,還低頭哈腰地給自己裝煙。自我介紹姓周,是楊小貝的朋友,以前在浦海就認識的。二伯覺得有點怪怪的,小妹在浦海的事情對家里人來說就是個空白,大家都不清楚。但是這也未免太巧了吧?也沒有聽小妹提起過,再說了,這詭異的熱情總讓他有點感覺不對勁。 楊小貝瞪了好幾眼,才讓周品正停止了對二伯的獻殷勤。二伯只是性格內向,他又不傻!你這樣人家不知道以為你要打什么主意呢!周品正也很委屈??!第一次見家長——之前的楊啟泰和jiejie不算,那個時候他還沒有明白自己的心意,沒啥感覺。這次不一樣,他還想著新女婿上門呢!這到了家門口不進去,看到哥來了還不下車,以后他還有好臉色看? 又怕人家哥哥到時候質疑他過門不如,總之各種糾結有沒有?周品正有苦說不出來,跟二伯再三告辭才掉頭往縣城開,一路上還唉聲嘆氣的。弄得楊小貝以為自己怎么委屈他了一樣。 按照她的邏輯,男女之間談戀愛,從確定心意到談婚論嫁是非常遙遠的事情。再說了,那么多分手的男男女女,你怎么就能夠確定這就是那個命中注定的他呢?所以她絕對不可能認為現在就是把周品正介紹給家人的時候。當然了,是指當伴侶來介紹。 第九十一章 表白 關于生意的雛形,就這么草草地定下來了。楊小貝除了一開始擼起袖子上陣以外,后續并沒有做出什么貢獻。大家之間也只是口頭約定,至于合同、股份什么的——一天就百來塊的生意,周品正覺得是蚊子rou。而易、楊兩家卻還是老派的思想,一口唾沫一口釘,做人最重要就是要講信譽。既然說了是咋樣就得咋樣,不帶不承認的。 至此草臺班子算是開張了。周品正目前無事,每天除了一早送貨,中午回來以外,其他的時間有空就帶著易二哥四處跑。每個村子去找公社的人談,在村部設一個收購點,按照每天的收購量來給一定的提成,雖然不多算起來只有幾塊錢,但也是一筆額外的收入。對于農民來說,利用農閑時間去地里抓這些根本沒有人要的玩意,還能換不少的錢,也是意外的驚喜。 事情進行得比楊小貝和周品正預料的都要順利的多。楊小貝完全沒有預料到這個年代地里的這些東西多到了什么程度。用瓢一舀就是魚談不上,可是隨隨便便能抓個幾斤實在平常。怪不得以前老爸說這些東西都吃膩了呢!這么多能不膩嗎?誰也不能天天吃著玩意兒。平時鄉親們都是養幾只雞,就指望著攢點雞蛋賣點錢花銷?,F在好了,雞蛋攢好久才幾斤,晚上去田里走一圈就是幾斤,價格還一樣,大家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二舅剛開始沒有想到要設收購點,他算計著靠自己努力地收,加上找人幫忙,最多也就200公斤。結果計劃趕不上變化,隨著收購點的設立,每天的收購量越來越大。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每天的產量就超過了500公斤大關。還好之前就講好了先收貨后結賬,否則猛然增加的收貨量得把他們的資金鏈弄斷了不可。 那些目前沒有精力跑到的村鎮,馬上就望風而動吸引了一大批小販在鄉間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