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
不敢抓,另一個因為拼命地想把蛇抓緊,被咬了好幾口,最后沒有搶救過來,就這么去世了。小陳本來就膽小,又受此打擊就有點神經兮兮,公社書記報告打上去,第二年就回浦海了。 因為當時事情鬧得蠻大,爺爺印象很深刻,跟小輩們念叨了很多次。所以楊小貝編造自己是在送知青的時候偷偷溜上車玩,等小陳發現的時候,已經到了火車站。也沒有人送她回家,就給帶著回去了。后來小陳的家人幫她找了一個孤老太收養,一直到現在大了才根據記憶找回家。 楊小貝在浦海呆了十多年,雖然是在后世,可是編編地名、基本情況還是沒問題的。家里人從來沒有去過縣城以外的地方,再加上一個真實存在的知青,故事編的還挺圓滿,家里人也都輕易地相信了。 楊小貝抽空照了一下鏡子,發現自己真的年輕了好多,簡直是粉嫩的少女一枚。哎,反正都是非正常事件,也許穿過這段時間流,會讓她的生物質狀態也往前逆流了。然而更多的可能性是,冥冥之中讓她更接近楊小妹的設置。知青,時間,她的年齡,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合情合理。也許她到了這個時代,已經不是楊小貝,而是一個叫做“楊小妹”的存在了。 管她呢!既來之則安之,這還不是到異世或者其實莫名其妙的地方,是自己的家,自己最親愛的家人們。楊小貝決定還是要努力忽略輩分上面的別扭,不但要用小姑的身份在這個年代生活下去,還要利用自己一點先見之明,幫家里走出困境,也幫老爸實現他的大學夢,讓他不用報憾一生。當然,最重要的是要保證爸爸mama按原計劃結婚……再后面的事情不可控,還是不要想了,到時候再說吧。 夜已經深了,但是姑姑們還是不舍得回家。鄂北的風俗,出嫁的女兒過年不能在娘家過夜,不吉利。所以等會她們還要摸夜路趕回去,初二再過來。即使是這樣她們還是舍不得回去,哪怕再和小妹呆一會也是好的。姑姑們一遍遍的問楊小貝這些年的經歷,讀了什么書,上了什么學,收養的人家對她好不好,平時吃的什么……把楊小貝問得肚子里的干貨都掏空了,感覺再也編不出來了還不罷休。 外面寒風刺骨,屋子里燃著熊熊的爐火,大家高聲談笑著,熱鬧的連遠處的人家都聽的見楊家老宅傳出的歡笑聲。是??!楊家的這個春節,還有什么不開心,不熱鬧呢?姑姑們恨不得讓所有的人都知道她們的喜悅。這些年艱苦的生活,家里壓抑的氣氛,仿佛一下子就隨著舊歲一起除去了。 直到午夜已過,迎新年的鞭炮響起來,大家才驚覺已經那么晚了。爺爺發話讓姑姑們先回家去,初二帶上孩子們一起來熱鬧。小妹剛回來,路上也累了,先去休息,二伯、大伯和爺爺一起守歲到天亮。楊小貝也差不多兩天沒有休息了,這會兒興奮勁一過,也是困的上眼皮打下眼皮。撐著送走姑姑們,一頭倒在枕頭上就睡著了。 一夜好睡,等醒過來的時候,已經大年初一早上了。不知道幾點鐘,楊小貝懶懶的呆在被窩里一動也不想動。床是昨天姑姑們鋪好的,被褥下來墊的是稻草,爺爺親自鋪的又厚又平整,睡起來比什么席夢思舒服多了。稻草雖然看上去很廉價,但鋪床的話柔軟、暖和。只是過一段時間需要更換,平時的時候要經常翻出來曬。老百姓都是很會過日子的,在這個資源匱乏的年代,在自家沒有土地,沒有足夠的棉花做被褥的情況下,總能找到替代品,讓日子過的好一點。 床是普通的木架子床,但四周有立柱,床欄,上面有簡單的木頭雕花。講究點的人家,女兒出嫁的床是費很大工夫的。從前幾年就要準備好木料,定好親“看家”時來量房間尺寸,回去再請木匠打造,結婚的時候陪嫁過來。這張木架床還是奶奶的陪嫁,雖然不是很豪華,也是蠻精致的。以前是姑姑們睡的,這次楊小貝回家,又被收拾好鋪蓋,掛上用粗紗布做的賬子,成了她的睡床。 在床上發了會呆,以往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機?,F在沒有手機看總覺得不習慣,很沒有安全感。暗自嘆了口氣,自己這手機依賴癥晚期,總算是可以治愈了。昨天擔心這些東西解釋不清,楊小貝把手機等東西都鎖進了拉桿箱,現在正被姑姑們放在靠門邊的角落里。她們并沒有要求楊小貝打開來看看,但是從今天起家里就會來許多小孩子,到時候肯定滿屋子亂竄??磥磉€是要想辦法把箱子也收起來。 12 龍豬 男人們需要守歲,到凌晨的時候才去睡,所以大年初一這一天,是農村人唯一一次不用早起的一天。飯、菜都是年三十燒好的,豬啊,牛啊也都是喂好的,今天加點料就行。規矩就是初一不用做事,否則一年都是勞碌命——其實只要你投胎到農村,就是天生的勞碌命了,這也算是農村人的一個美好的愿望吧。 家里靜悄悄的,要是現在是在后世的家里,mama已經早早的起來了,給全家人煮湯圓,煮雞蛋過早。而現在的家里,二伯母要坐月子,家鄉的男人都是傳統大老爺們不會下廚,看來自己回來的正是時候,要擔起女主人的重任了。楊小貝穿好衣服起床,打開大門看看,快8點了,外面還陰沉沉的,寒風鉆進衣服里,凍的她打了個機靈??磥硖觳皇呛芎?,不知道會不會下雪。 把門打開,去火爐房準備生火燒水。卻發現火爐里那個巨大的樹根還在默默地燃燒。每年秋季過后,等山上的灌木都枯萎了,大家就會一起上山砍柴火。把所有的不成材的灌木、雜草等砍好碼齊,挑回家堆成高的柴垛,這就是一年的燃料了。然后漢子們會上山,給樹木修枝理葉,拖回家再鋸成一段段,用斧頭劈開,晾干。最后還要上山挖樹根,因為冬天的爐火里,樹根最耐燒。冬播過后,大家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準備這些柴火。這其中,每家都會把挖出來的樹根挑出來最大的一棵,留著在大年三十晚上開始燒。這樣一個大樹根放下去,要燒到年初一,它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叫“龍豬”,寓意是它越大,燒的時間越長,就表示今年的日子越紅火,過年豬也殺的越大。 楊家都是勤勞肯干的,從來不會發生夏天過了沒柴火燒的囧事,農閑的時候,還砍好柴大老遠挑到城里去賣,換一些微薄的收入。這個“龍豬”也是挖的最大的,看這架勢,燒到明天也燒不完。 不用生火太好了,很久沒有發柴火,她還有點怵。到灶頭后面抓了一把樹葉,撒在燃燒的樹根上面,再cao起吹筒,用力的吹氣。這是一段粗粗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