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9
長被你害得戰死千峰城,大越也因此吃了敗仗,損失慘重,你怎敢來見我?”話未落,腰中佩劍已經拔出,直直砍了過去。那人紋絲未動,果然長劍雖抵著皮膚,卻未傷到他分毫。顏坤見此倒收回劍,瞇眼贊賞的點點頭,然后道“上次傳信與我的人也是你吧,現在我已經按照你的要求辦了,是時候該告訴我你的目的了吧!”那人搖搖頭,只道“你可知道你兄長為何會與我合作?”顏坤沉默不語,那人接著道“我可以將千峰城以北十二座城池送給你,只要你同我合作”。顏坤愣了愣,凝眉道“你究竟是何人?”“我是何人你不必知道,你只要說,是否與我合作”。顏坤想了想道“那你得告訴我,需要我做些什么”。“很簡單,你只需要配合我就成了?!?/br>顏坤嘴角翹起,“若是如此,我自然答應,不過,我們是否應該寫個協議?不然,到時候事成之后,你不承認怎么辦”。“那是自然,這是本宮擬定的文書,你簽字便可”。顏坤看了一眼,便簽上字,那人離開后,顏坤看著他的背影冷哼道“真當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倒是要看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樣!”兩人相繼離開后,樹影一動,一道黑影閃了過去。顏坤與三皇子相持不下,遲遲不肯簽訂停戰協定。千峰城內,明面上風平浪靜,暗地里早已風起云涌。顏坤與那人碰過幾次面后,開始暗地里往千峰城集結兵力,戰事似乎一觸即發。嘉元六十四年十一月,千峰城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三皇子勾結大越連同軍中大將與城內十萬戰俘里應外合,企圖攻占千峰城。司馬將軍與撫遠將軍孟清力挽狂瀾,再一次挽回局面。此后查出,三皇子多年前便早與大越勾結,加元六十三年議和事件也是他的“杰作”。禮部尚書宋勛做為知情人,被他殘忍殺害,三皇子一派還扣留了禮部尚書的文書,企圖瞞天過海。幸而宋勛早有準備,在死之前竟重寫一份文書交與隨從張凌源。張凌源由于受到三皇子追殺,幸虧撫遠將軍孟清及時搭救,并得知了這一秘密。兩人將此事告知司馬將軍,決定按兵不動,將計就計。暗地里扣留了三皇子,由禮部尚書鄭軒扮演三皇子,與大越將領顏坤周旋。十一月末,雙方與千峰城中交戰,大越連帶俘虜二十余萬人全死于此次戰役。齊國同樣損失慘重,近五萬戰士死于此戰役。消息傳回,嘉元帝震怒,下令徹查三皇子及其黨羽,這一查,便挖出了許多驚天秘聞。嘉元帝震怒之下,將三皇子貶為庶人,囚于府中,永生不得出府。三皇子是嘉元帝愛子,此事之后,嘉元帝心神俱疲,身體每況日下,將朝政交于大皇子手中。大皇子監國后,清除三皇子所有黨羽,借故排擠五皇子一派。孟清多次立下赫赫戰功,深得司馬將軍賞識,此后兩年內,他率領齊軍進行反攻,占領大越境內二十多座城池,名聲鵲起。大越一敗再敗,將境內占領了二十幾座城池送于齊國,祈求兩國交好,嘉元帝龍心大悅,封其為一品撫威將軍。禮部侍郎鄭軒屢次協助司馬將軍等人扭轉戰局,嘉元帝因他原本是三皇子人,最后卻倒戈相向,遂不待見于他,并未進行封賞。然,鄭軒進入朝堂以來,多次提出許多于國于民皆有利的提議,博得一部分朝臣認同,名間聲望不斷提高。嘉元六十七年,此時的嘉元帝已經七十八歲,自三皇子事后,常年纏綿于病榻,國事皆交由大皇子處理,嘉元臨死之際,將帝位傳于大皇子。被貶于西北的五皇子不甘心,借回京奔喪之機,發動政變。大皇子雖掌握政權以久,但之前不得嘉元帝重用,底蘊較差。齊國內亂由此開始,常年對內對外戰爭,再加之先前大水干旱,使百姓苦不堪言。戰爭持續一年之久,發配陳州府的十二皇子發動當地群眾,組建了一支軍隊,打著肅清朝野的旗號,加入戰爭,在大皇子與五皇子兩敗俱傷之際,十二皇子最終成為最后的贏家。這個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不少朝臣認為,十二皇子只是坐收漁翁之利,但又有誰知道,他十年如一日的潛伏,培養自己的勢力,進而攪動這一池水,渾水摸魚呢。十二皇子登基之后,改國號為嘉寧。嘉寧元年,十二皇子便為其母家魏家翻案,事實證明,當年所謂的通敵賣國,都是當時的政敵陳載將軍捏造出來,三皇子事變后,陳載也被嘉元帝撤去職位,流放西北。孟清恢復了魏家后人的身份,新皇登基后,國內國外政局皆不穩定。司馬寄辭官之后,孟清接替了他大將軍的職位,駐守邊境,幾年來,打退齊國周圍虎視眈眈的國家,被稱為新一代戰神,永載史冊。國內,新皇重用禮部尚書鄭軒,年僅二十六歲便官拜丞相。當然,鄭軒的所做所為也對得起他的升遷速度。這四年來,嘉寧帝在他的幫助下迅速肅清朝野,籠絡了一批寒門子弟,使嘉寧帝在文化界聲望空前提高,為國家挖掘了不少人才清官,造福了一方百姓。鄭軒這個名字,也響徹齊國乃至周邊同家。內有鄭丞相,外有孟將軍,文有鄭軒,武有孟清,定國安邦,名流青史。但令人費解的是,鄭軒與孟清兩位始終不曾成親。嘉元七年,兩人齊齊辭官歸鄉,隨著兩人背景的挖掘,后人更多猜測,這兩位名流青史的人物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雖有艷事供其談資,但,兩人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不減分毫。.鄭軒和孟清回到鄭家村后,驚動了清河鎮乃至陳州府的不少人。有孟清和鄭軒兩位大佛的存在,再加上,在鄭軒的努力下,齊國與各國尤其是大越開通了貿易往來,清河鎮幾年內瞬間由一個邊陲小鎮一躍成為經濟要地,繁華無比,清河鎮的人為了感念鄭軒與孟清,遂為兩人修建了生祠,供人拜俸。于外界轟轟烈烈的傳奇相比,兩人的隱居生活顯得要平凡但溫馨很多了。某一日,天氣晴朗,萬物復蘇。孟清看著日益成熟腹黑的鄭軒蠢蠢欲動道“你可曾記得,你曾經答應我一個條件,讓我在上面”!鄭軒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自然記得”。孟清賤兮兮道“那我現在要求兌換承諾,你說過不會反悔的”。鄭軒湊在他耳邊,壓著聲音曖昧道“我自然不會反悔”。孟清激動得將鄭軒壓在床上,便親了起來。衣衫一件件的褪下,房間內的溫度瞬間升高,粗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