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9
這期間,那懸掛在咸陽西門的還惹出了很多事情來。自從這千金一字的懸賞出來之后,各國的學子們紛紛前來咸陽。人一多,事情就亂了起來。起先,是負責西門的都尉稟報,說是近日西門外人車連日堵塞,好些不法流民趁機作亂,搶劫盜竊幾十起,車馬擁擠,人車爭道,踩踏事件上百起。之后,再提出要求:為安定國人生計,望文信侯撤下西門懸賞。這一事,讓呂不韋越發固執起來。他召集了門客,說了此事,同時吩咐:“不管西門出現何等事情,都絕不能撤!”本來這的編寫也有這些門客的一份功勞,他們還等著此書傳揚出去之后,為自己也掙點兒名聲呢,如今竟然有這等強求撤下之事,不用呂不韋說,他們也堅決不會讓人達成所為。在散會之后,門客們便召集人手,急忙趕去了西門。很快,他們便在西門處自發的守著那大書了。之后,呂不韋本以為事情即將穩定,但下人來報,在他們貼著的大書城樓下,立起了一座商君雕像。這商君雕像,是蒙恬帶著一大隊人馬,用四頭牛拉著的大板車運到這城樓之下的。蒙恬到了地方,也不看那些護書門客,站到高處大聲宣示起來:“國人學子們,我乃蒙恬,今日在官府特許之下,立法圣商君石刻,以昭變法萬世之功!”當蓋著大紅綢的雕像顯露在眾人面前時,人海中爆發出一陣歡呼:“商君萬歲!”頓時,守候在大書旁邊的門客們面面相覷。隔了好一會兒,他們才想起來給呂不韋報個信兒。然而,呂不韋對此也沒有辦法,他自然是不可能讓人把那雕像撤離想也知道那東西是誰讓立在那里的。但是,想用這個方法讓他自己撤下,也是不可能的。得了呂不韋的吩咐,守候大書的門客們也只能當做什么都不知道,不管那邊的商君雕像,也不讓人過來打擾他們這邊的改字懸賞。事情就這么僵持下去了。然而,呂不韋沒有想到,秦王竟然還有后招。很快,就有人來報,那大書外圍,被官兵圍了起來,還有人在修筑院墻。呂不韋趕過去一看,果然。他特意吸引過來的學子們已經被官兵趕到離大書有些距離的地方,而在大書周圍,一圈院墻正拔地而起。呂不韋不得不找到對這院墻監工的蒙恬。“你們這是作甚?”“稟文信侯,這法圣商君的尊像立在此處,我等自然是要為他建立一個院落好生愛護才對,所以官府決定修建一座法圣苑?!?/br>跟在文信侯身邊的門客不滿:“你們立法圣苑未嘗不可,但建圍墻阻礙行人舉動,便是妨礙國民了?!?/br>蒙恬也不怕他說,反而反駁道:“圣賢都有宗祠,堂堂法圣苑,難道還不改有一道墻么?”文信侯也不能來強的,只能任由這座墻建立起來。隨后,法圣苑那邊,派出百來余名護衛在圍墻下守著,各游人學子只能在苑外參觀,不得進入到墻內。如此一來,民眾學子被遠遠擋在了墻外,根本不可能到城墻下讀書改書。而法圣苑那邊,也沒有強行撤出大書,也沒有趕走這些守書門客,兩邊井水不犯河水,各司其職的板著臉僵持。如此過了三五日,根本看不清那大書的學子們漸漸沒了圍觀的興趣,西門的人群便逐漸零落了。只留下門客們冷冷清清守著白花花一片的,尷尬至極。眼看著到了這個地步,呂不韋還是不改宣揚的決心,嬴政這邊,終于動用起安插到了各處的和魚村人手。這其中,不乏有已經闖出名堂的文學界人士,在他們的帶頭下,漸漸的,從咸陽開始,秦國各處已經有了對和商君法度的兩種治國之道的爭論。“商君之法經百余年考驗,已經成為我大秦強國富民之經典,斷不可隨意偏離!”“商君之法無可非議。但商君治國,根本之點也在于應時變法,而不是固守成法!如今大秦已然強盛,該多行德政,寬政之舉了?!?/br>“你等所言,是指秦法已然不適了?”“一切依法行事,乃有方有圓也,如若制度不一,摻雜了人情,決斷還該如何服人?”“還是商君之法更為妥當?!?/br>“……”漸漸的,贊同觀點的人越來越少。畢竟商鞅的法度已經在大秦流傳已久,也是這法度讓秦國日漸強盛起來,大秦的民心已久在法度身上。然而,朝堂之中,還是有些人對極為贊同。在這一連串與文信侯呂不韋的交鋒之中,嬴政已然明白,呂不韋跟自己的政見不一,如若放任他繼續參與朝堂之事,以對方的勢力,自己想要做的很多事情,想要推行的很多政策,都不可能順利。想到這一點,他最終決定召開大朝會。平日里,秦王處理政務的朝會,都算是小朝會。小朝會只有到達一定層次的人,或者與今日的政務相關的人,才會參加。而大朝會,郡守縣令邊軍大將等,都需要趕往咸陽王城參加。這是秦王親政之后的第一個大朝會。所有接到通知的人,都十分重視此次朝會,早早的做起了準備。眼看著朝會舉行之期就要到來,咸陽大大小小的客棧都擠滿了人。終于,大朝會在萬眾矚目之中舉行。第67章67此次大朝會的參加人員很多都是遠離朝政中心許久的,此次來到咸陽,第一件事,便是走訪上司和熟人,摸一摸如今的咸陽風向如何。這也是他們提前來的目的之一。這些人拜訪的對象之中,最受歡迎的,便是文信侯呂不韋。說起來,本來秦國的朝政風氣是非常嚴謹的,也是在這位文信侯的監國期間,對官員之間互相走動拜訪之事放寬松了許多,如今,他們才敢帶上“些許特產”四處拜訪熟人。當然,帶領出這樣的風氣的文信侯,自然是他們拜訪的對象之一。這也導致了這段時間,文信侯府門庭若市。這樣的現象,直到朝會召開。在一連串的禮儀章程結束之后,所有人站在自己的位置,秦王高高在上端坐王座。繼蔡澤之后的司禮大臣王綰,則開始宣讀此次大朝會的主要事項。“大朝會事項其一,決議整肅吏治上書一事。其二,決議秦國要塞大將換防一事。其三,匯報嫪毐謀逆罪結案情形及相關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