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
走了的子期,愣了半刻鐘。“老徐,我不是聽錯了吧?”謝老爺邊說便從管家手里把酒壺拿了去。“沒聽錯,老爺,你怎么把酒壺又端走了?”管家氣的直跳腳。“啊呀,我這不得壓壓驚嗎?”謝老爺已經拿著酒壺一溜煙的跑走了。管家看著愈發活潑的謝老爺,有些好笑,有些釋然。乾慶宮。李鄴喚過宮女。“換套常服?!?/br>李鄴選了一套鑲嵌紫金邊的月白色衣衫,貴氣中帶著款款的風雅之氣。“給朕梳頭?!?/br>梳頭太監立馬跪在李鄴腳邊,為李鄴解開束帶,散發之后,用從交至山引來的泉水打濕頭發,而后用織錦擦干,才開始精細地為李鄴梳頭。“這個束帶?!碧O端了數十條束帶讓李鄴過目,李鄴一眼就看中了那條紫金色的束帶。換上月白色衣衫,戴上紫金色束帶和頭冠,李鄴看著等身鏡子里的自己,恰似一個翩翩少年郎。李鄴皺了下眉頭,眉目間那股青澀立即消失,一股郁氣充斥其中。“來人,給朕重新梳洗,換那套的天青色衣衫?!?/br>李鄴慣常用的宮女和太監立馬跪在一邊,“陛下饒命……”李鄴一把扯下腰帶,“把這兩個人帶走?!?/br>立馬又侍衛把宮女和太監拉走了,新的梳頭太監和服侍宮女立馬上前給李鄴重新裝扮。李鄴看了鏡子里的自己,滿意地點點頭。“賞,以后就你們來服侍朕?!?/br>新走馬上任的太監和宮女感激地跪在一邊。“行了?!崩钹挸贿叺男继O問道:“人在何處?”宣旨太監立馬上前回稟:“在文華閣側殿候著。上了什么茶?”“雨前龍井?!?/br>“換?!崩钹捦nD了一下,“換成龍湖雀舌?!?/br>“藕粉桂花糕、棗花糕、蜜糖、棗泥山藥糕、黃金栗子糕……”李鄴念了七道糕點的名字,立馬有茶水房太監把茶點換掉。文華閣側殿,子期看了眼面前被重新呈上的糕點和茶水,茶水房的太監立馬躬身道:“陛下公務繁忙,午時之后宣召,請公子稍作等候,先吃些糕點充充饑?!?/br>子期點了點頭,昨晚晚睡,今早未食,確是有些饑腸轆轆了。每個糕點都是拇指大小,一口吞下的量。七道糕點,每個三枚。子期便捻了每個糕點吃了一個,唯獨蜜糖未食用。子期略微有些感到口渴,便把茶杯端起,放在鼻尖聞了一下,便放置一邊。子期剛剛放下茶杯,李鄴便進來了。“表弟,多年未見,你已經長這么高了?!?/br>子期剛剛起身行禮,李鄴已經阻止道:“無須多禮,只當是話家常?!崩钹捝跏怯H近的走在子期對面坐下。兩人寒暄過后,李鄴開口說道:“聽聞表弟和表叔昨日去赴了長公主的宴?”子期面無表情的點點頭。“朕聽說你用一副畫換了長公主的,表弟出門游歷多年,畫技居然如此精湛,真是可喜可賀?!弊悠趽u了搖頭:“并非我畫技精湛?!?/br>“表弟為何如此過謙?”子期便說道:“那幅畫是我游歷黎北郡所畫,當時正值饑荒,秋蝗泛濫,當地官府沒有開倉,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成為流民。我只不過是畫了當時的情景而已?!?/br>李鄴臉上的笑容維持不住。那是一場人吃人的饑荒,是去年三月份發生的事情,當時農民起義,父皇派了官兵鎮壓,血洗黎北郡。今日此時,他才知道那場農民起義背后的真相。而在他當政的三年,各地流民無數,有多起農民起義發生,當時他只覺得這些農民都是吃飽了撐的,才找事。原來居然是吃不飽的原因。李鄴對子期的游歷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子期便把游歷的事情講給李鄴聽。兩人說這話,天已經是從太陽正當中到月至高空。“世家居然如此不堪?”李鄴憤恨不已。從前他只覺得世家金貴,不過是斗富攀比,崇尚清談治典,只做清流,不做濁官的原則下,這些人不過是恃才傲物些,心底還是好的,犯錯也是有限的。然而從子期的種種游歷來看,哪些世家簡直就是無異于國家蠹蟲。“周旋清談闔閭,無救于世道之陵遲?!弊悠诮o這些當官卻天天清談不處理政事的世家下了個明確的定義。李鄴苦笑了一下。比他還小的表弟卻比他這個重生的皇帝,看世道看的還清楚,他可真是慚愧。“寡人慚愧啊?!弊悠趨s說道:“陛下居于宮墻之內,就該有朝臣為你查明世間民情?!?/br>“表弟,你也知道這些朝臣的面目,朕怎么敢信?可是朕不得不信?!?/br>“美酒華服,佳人相伴,馬不能騎,手不能提,敵在外,不能御,民在內,不能安,這就是世家舉薦的德才兼備的人嗎?”子期反問道。李鄴深以為意。所謂舉薦的那些德才兼備的人才,皆是世家推舉出來的只愿做清流之官的人。“那寡人該怎么辦呢?”“我聽說,有德者未必有才,有才者未必有孝名,未有孝名便不能舉薦,陛下不如頒布,以才取人?!?/br>李鄴深思片刻,看著子期的目光,深沉地說道:“為國家大計,社稷安穩計,朕定要頒布?!?/br>“還望表弟幫我?!崩钹捖冻隹释难凵?。“我不為官?!?/br>第29章陌上如玉09“表弟,你不能來幫朕嗎?”李鄴有些吃驚。李鄴想要進一步勸服,但是子期卻先一步拒絕了?!爸x家不入朝為官,我亦無意于官場?!弊悠诮o出拒絕的理由。見李鄴還想再開口說什么,子期卻說:“我可以給陛下推薦一個人?!?/br>李鄴在子期的目光下,最終遲疑地點點頭:“是誰?”“朝敘?!?/br>“朝敘?”李鄴吃驚地喊了出來。朝敘,這個名字他熟,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在他當政的第三年,農民起義日漸增多的時候,每天雪片花的奏折從各地飛來,這個朝敘是其中提到最多的,也是勢力最大的,直到他死的時候,朝敘已經兵臨京都。“表弟和這個人很熟?”子期從袖子里抽出一卷書,“請陛下過目,這是朝敘和我的策論?!?/br>李鄴接過,越看越驚心。比朝堂上的那些世家貴族清談來的實際的多。改革的確得循序漸進,這是當年李鄴看著先帝爺在末年改革失敗得到的教訓。僅一條,在全天下選拔人才進入京都學堂,而后再從這些學堂里選拔進入朝堂。但是把一個要推倒他皇帝位置的人,任命為執行他改革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