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8
書迷正在閱讀:棲息樹下、非典型總裁影帝戀愛日常、強制婚姻、[黑客]比特狂潮、你的血好甜、老師,請讓我喜歡你吧!、誅錦、死靈島、狂獸1、2部全、嗜辣如命與五行缺糖
有小兒老弱在,在外面是真過不了夜。望先生念在他們的份上,出手相助?!?/br> 一時間人人都在勸她。唐霈霖勾起唇角,繼續看著她。 宋問果真停下腳步,回過頭道:“不。我為何要與他比?什么好處也沒有,倒是挺倒霉的?!?/br> 唐霈霖急:“我又沒說你輸了要怎樣!怎么會倒霉?我只是想與你比試一下而已?!?/br> 宋問:“因為這原本就與我無關,卻忽然間被人找了上來,硬說是我的事。怎么不算倒霉?” 唐霈霖慍色道:“你說遇見本公子是倒霉?!” 宋問一呼吸,眼前全是白氣。離開了火爐,越靠近門口就越冷。是一種帶著陰濕的冷。 客棧里的燈火,照得眾人的臉半明半暗,五官一皺,就顯得兇神惡煞。 宋問將手揣進袖子里,緩緩道:“這包客棧的人又不是我,要趕他們出去的人也不是我。他們不來勸你,卻通通都勸我。為什么明明是你決定的事,卻要賴到我的頭上?我難道不叫倒霉嗎?” 宋問道:“何況我贏了,他們不會放在心上。我輸了,他們反而會來責備我?!?/br> 他們只當唐霈霖是少年心性,有些爭強好勝。因為身份尊貴,就算稍有任性,也是可以理解。只要最后不管輸贏,唐霈霖都把房間讓出來,那他們都不會放在心上。 他們不想得罪這樣一個大來頭的人,也覺得不是什么嚴重的事情,自然會幫唐霈霖說話。 可對宋問來說,這都什么事兒?確實是倒霉呀。 唐霈霖:“你不是說,國法是民嗎?就因為計較這個人的得失,你要眼睜睜看著他們出去挨餓受凍?” 宋問:“我不過是個升斗小民。如果連南王世子這樣的皇親貴胄,都可以狠心逼他們出去挨餓受凍,自己獨坐空屋,那我關心又能有多少用處?” 客棧里一時無聲。 唐霈霖咬牙。 宋問絕對是他啃過最硬的一塊骨頭,而且這塊骨頭上恐怕還淬了毒。 唐霈霖現在有些心煩。如今已如他的本意背道而馳,他自己都要弄不清楚是什么狀況。 宋毅怕把唐霈霖得罪慘了。就算在錢塘再怎么束手束腳,他也是世子,能做的事有很多。何況單這身份,就不該讓他下不來臺面。 宋問態度強硬,是不想讓對方牽著鼻子。但如今話說完了還站在門口,心里肯定也是不想外出露宿的,本意并不是逞強。她只是在等著同行人開口,因為她現在也下不了臺面。 林唯衍看著是不能指望了,所以就靠他了。 便開口道:“大哥。世子既然想與你討教,說明也是有向學之心,你何必如此嚴厲?不如就答應了他吧?!?/br> 宋問看他一眼,點點頭道:“可以是可以,但我不想換一家客棧,換幾位客人,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br> 唐霈霖見有了轉機,立馬接道:“自然。我也不是無恥之人,與先生比過之后,不會再做糾纏?!?/br> 兩邊便這樣說定了,宋問抬腳重新走到大堂中間。眾人見此,皆是舒了一口氣。 客棧喊著跑堂,清出一張桌子,搬到中間來。侍衛持刀退到兩邊。宋毅與林唯衍重新擠回火爐旁。 唐霈霖先選了一邊坐下。宋問抖抖衣擺,也跟著坐下。 宋問:“你想比什么?” 唐霈霖道:“你年紀比我大,書肯定看得比我多,我不與你比詩詞?!?/br> 宋問點頭:“以己之長,攻彼之短。還是挺聰明的?!?/br> “我年紀小,是事實。不過,我也不占你便宜,選你會的?!碧砌貑?,“下棋會嗎?” 宋問搖頭:“我不會?!?/br> 唐霈霖:“下棋你也不會?” 宋問一臉無辜道:“不會下棋怎么了?就規定先生非得會下棋嗎?” 唐霈霖:“那就彈琴?!?/br> 宋問搖頭:“我也不會?!?/br> 唐霈霖沉默了。 客棧里也再一次沉默了。 兩人開場直接談崩。 唐霈霖皺眉:“宋先生,你該不會說什么都不會,只是故意不想與我比試吧?” “我既然坐下來了,何必跟你玩這樣下作的手段?”宋問說,“可你偏偏就來問我不會的,我有什么辦法?該不是想想不戰而勝了吧?” 唐霈霖咬牙道:“就算算術,這個你總會了吧?!” 宋問沉思片刻道:“這個倒還可以?!?/br> 唐霈霖:“那就比算術?!?/br> “可是……”宋問又道,“這個不好比?!?/br> 唐霈霖:“先生又不同意?” 宋問撓撓耳朵道:“這個的確不好比啊。誰來出題?你出的,我不相信,我出的,你也不相信?!?/br> “這還不簡單?”唐霈霖道,“我們各自給彼此出題。不過這出的題,就算改了數字,自己也得會做?!?/br> “是難是易,是快是慢,是優是劣?!碧砌刂赶蚝竺娴?,“交給大家來說?!?/br> 宋問點頭應允。 這樣的規則,很難分出一個明確的勝負,或者說,如果一方要贏,那得是非常明顯的優勢。 唐霈霖或許只是想向宋問展示一下自己的實力,以此來創造一個和她對話的機會。也或許是非常有自信,想到時候能賣宋問一個面子。 不過不管是哪個,宋問都不是很有興趣。 唐霈霖讓人上紙筆,方便計算。 “四個瓷瓶和兩個瓷碗合需五百六十兩,兩個瓷碗與四個瓷盤合需五百兩。三個瓷瓶與六個瓷盤合需六百三十兩。那么請問先生,瓷瓶瓷碗與瓷盤,各是多少銀子?”唐霈霖問道,“宋先生,聽清楚了嗎?” 宋問點頭:“聽得特別清楚?!?/br> 這題有點類似最后一道的百雞題。放到以后,都是個三元一次方程組的問題。 只是,在大梁以前,算術并不引人重視?;蛘哒f,哪怕是在大梁,算術也不引人重視。甚至還沒有一本成冊的算術教材。是以先賢就算有先進的數學理論,也并不廣為人知。 宋問直接答道:“瓷瓶八十,瓷碗一百二十,瓷盤六十五,對吧?” 唐霈霖微微錯愕。 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