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1
書迷正在閱讀:棲息樹下、非典型總裁影帝戀愛日常、強制婚姻、[黑客]比特狂潮、你的血好甜、老師,請讓我喜歡你吧!、誅錦、死靈島、狂獸1、2部全、嗜辣如命與五行缺糖
條一條的過去,都沒找到。隨后看見一隊人馬,急匆匆的往長安趕?!?/br> 宋問:“你沒追嗎?” “追了?!绷治ㄑ艿?,“馬太慢,沒追上?!?/br> 宋問:“……” 宋問抹了把臉。 命運。這真的是命運。 林唯衍道:“畢竟追不上,所以我就回去撿你的學生了?!?/br> 宋問:“……” 林唯衍挑眉:“我做的不對?” 宋問泣淚道:“你做的非常對。都是我不對?!?/br> 李洵問:“先生,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明明走的悄無聲息,又有張兆旭的事吸引國師的視線,照理來說,是不應該被發現的。 宋問便將事情經過都說了。 李洵看著她,欲言又止,然后搖搖頭,重重嘆了口氣。 “什么都別說?!彼螁栯p手合十,“讓我們靜靜的哀悼?!?/br> 也非全是宋問的原因。 他一路小心謹慎,遮遮掩掩,走的慢了。 如若不是,此時他應當已經安全抵京。 偏是這一樁樁詭異的湊巧,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叫李洵不由去想,天都在幫國師。 李洵難掩黯然,深感無力,又道:“先生,其實,也沒全被搶完?!?/br> 幾人眼睛一亮,全都盯住了他。 李洵道:“其實,要拿的東西,是一份禮單??刹恢獮楹?,王尚書留下了兩封,外表看著一模一樣的禮單。我覺得很奇怪。又不敢都帶在身上,所以快到長安的時候,就藏了一份起來?!?/br> “李洵!”宋問大喝道,“你太聰明了!你很有行商的天賦??!” 李洵叫她嚇了一跳:“先生?” 宋問:“另外一份嗎?” 李洵道:“被我埋在長安城外,一座破廟的樹下?!?/br> 林唯衍沉思道:“造份假的,好賺錢嗎?” 眾人:“……” 宋問:“國師的錢你也敢賺?” 林唯衍認真道:“天道的錢他都敢賺,他的錢我為什么不敢賺?” 眾人不由對他肅然起敬。 此人的人格,相當高大啊。 唐毅拉回主題:“言歸正傳。你知道你丟的那份,是真的還是假的嗎?” 李洵搖頭:“不知道。兩份做的非常相像。但內容截然不同。不加查證,難以分辨?!?/br> 四人陷入沉默。 一陣風吹來,枝葉簌簌作響。 幾匹馬繞著打轉,打了個響鼻,嬉戲在一起。 四人深沉望天。 林唯衍皺眉道:“所以,然后呢?應該想什么?” 宋問:“就是不知道該想,所以才保持沉默?!?/br> 林唯衍:“那你們現在到底在想什么?” 宋問:“就是不知道應該去想什么,所以才在想,要想什么呀?!?/br> 林唯衍被繞了一通,然后道:“那你們和我一樣嘛?!?/br> 宋問:“……” 林唯衍安心道:“原來聰明人也差不多?!?/br> “……”宋問道,“因為你也是聰明人?!?/br> 開心了嗎? 林唯衍的確很開心,點頭道:“我現在知道了?!?/br> 宋問:“……” “也不必如此悲觀,還是有希望的?!彼螁柕?,“仔細分析一下,也不算什么。如果國師拿到的是真的,那我們這份就沒有用了。如果國師手上,拿到的是假的,他現在應當知道,還有一份真的,在你的身上?!?/br> 宋問道:“這樣,你回京的時候,看看他的反應,就知道你的是真是假了。起碼還有一半一半嘛?!?/br> 李洵點頭:“那還是先去把禮單挖出來?!?/br> 幾人想想也是。且看且走。還能更糟糕嗎? 宋問站起來道:“現在我們四個人,只有三匹馬,誰愿意與我一匹馬?” 眾人回憶之前的畫面,沉默。 沒人愿意的。 和她一匹馬,那風sao的cao作,連馬都害怕。 和三殿下一匹是不大好的。那余下的也只有一種可能了。 李洵主動道:“我還是繼續與林少俠一匹馬吧。我們……習慣了?!?/br> 另外兩人紛紛點頭。 宋問:“……” 宋問很是心痛。 想自己窈窕淑女,竟被這般嫌棄。 冥冥之中已經已經決定了,這三人是注孤生的命。 但轉念一想。 她一個窈窕淑女,竟然沒有一個人愿意和她同騎。 冥冥之中,她可能也被決定了,是注孤生的命。 心情復雜。 宋問道:“既然如此,林唯衍,你騎快馬,迅速護送李洵進京,然后回來接應。禮單,位置告訴我,還是我去挖。到時候,都在我家等我?!?/br> 宋問轉而叮囑道:“李洵,還有一件事。不管國師手上的是真是假,你一定要讓他知道,禮單,是有真假兩份的?!?/br> 李洵雖有不解,還是點頭。 宋問點頭:“你們可以去了?!?/br> 唐毅后知后覺的開口:“你該不會……” 宋問真誠道:“說真的。你忍心,留弱不禁風的我,在荒郊野嶺,一個人嗎?” 唐毅:“……” 他忍心。 作者有話要說: 雖然本文架空,但有一件事還是想跟大家科普一下,不喜歡的可以直接略過。 佛教大約是在漢朝及以后才傳入中國的,真正蓬勃發展是在隋唐。 李淵雖然幫助他們興建寺廟,但他是信道的,更多是為了安撫人心,國師是道士。 宋朝雖然也支持佛教的發展,但是定的道教為國教。 道家思想,曾經是治國的主流思想。 道家思想主反正撥亂,儒家主治平之道。 道家講的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逼鋵嵱泻芏嗍钦娓呷?,隱士。 原本孔孟思想和道家是不分家,學儒的人也會學道,秦漢之后才有了這樣分明的說法。 孔子對道家思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