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
邊。當然,這回里正和八叔公都沒有機會說什么,估計也不好意思再說什么。一連幾個小子背出來的三字經都停在何先生今天講過的地方,八叔公今天全程在學堂外面聽著,又怎能不知道還不明白何先生的用意。等到后面進來的一個小子只背出了前面兩句,八叔公就是再著急,也沒有再提醒。這都是各人自己的努力。何先生給了小子們機會,也要看他們能不能抓得住。不過,后面進來的三四個小子接二連三的沒有背出來,看著何江海的右手邊站的人越來越多,左手邊卻還是只有了了的三個小子,三叔公也有點嘆氣。里正沒有真正念過書,所以不會像八叔公那么厲害,早早看出來怎么回事。但是同樣的一段三字經聽得多了,熟悉了,也大概明白右手邊是何先生不收的。里正心中可惜,卻也不會再多說什么,畢竟這樣破例,何先生愿意做一次已經是強人所難。☆、第33章學堂(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何為人……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br>整篇三字經被一字不落的背了下來。何江海和鐘亦文兩人互相看了看,又轉頭看向眼前這個十五歲上下的小子。最后一個考試的,而且年紀也是最大的,卻沒想到讓鐘亦文他們兩個大吃一驚。“你是有學過三字經是嗎?還有學習過其他嗎?”何江??粗∽拥哪昙o有點大,估計有啟蒙過。小子恭恭敬敬的行了一個標準的學子禮儀:“回先生,我曾經有啟蒙學習過三字經千字文,四書五經只是自己自學過一些,另外也學過一點算學的皮毛?!?/br>這小子已經不能叫做啟蒙了好不好。鐘亦文還真不清楚,這小子到底是誰家的,也不顧上其他,扭頭湊近里正,小聲詢問:“里正大伯,這是誰家的?上過學堂啊好像?!?/br>里正點點頭:“聽說小時候是上過。這是我三叔家的孫兒小朗,大名還是你阿爹取的,叫鐘亦朗,跟著你們兄弟一樣起的?!?/br>“???這個是小朗?”鐘亦文面色奇怪的將少年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遍。要說鐘亦朗和鐘亦文一家的關系還真不算遠,并不是說血緣上的,而是以前長輩之間的關系很不錯。鐘亦文的記憶中還有這那個喜歡跌跌撞撞跟在自己后面調皮搗蛋的小家伙,犯了錯,就會乖乖的“哥哥,哥哥”叫喚?,F在倒是很難講記憶的小子跟眼前這個俊秀挺拔的少年連到一起。“可不是。這個小子是個好的,卻也是真正苦命的。我也沒想到他今天也會跑過來,怕是背著三叔過來的吧!”里正一陣唏噓。鐘亦文想了想,就州府鐘家陳氏和三叔公之間的關系,三叔公怕也是將他們一家也怨恨上了,雖然三叔公看著自家已經過世的爹么的面子上,不至于為難他,但也肯定不會愿意再和他們多接觸。何江海不知道這些,倒是有心考量一下鐘亦朗:“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和解?”何江海的這個問題是出自四書中的開篇第一章,也算是一個小小的考量,若是真正有接觸過四書五經,都應該能夠知道一些。鐘亦朗微微想了一下:“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先生,這是我自己的理解,沒有經過細思,還請先生不要覺得我隨便妄言?!?/br>何江海點點頭:“你理解的已經很好,能夠自己讀懂這些,想必也是花費過一番心思和努力的。既然已經啟蒙學到了四書五經,可曾去參加過科考?”鐘亦朗臉上微微一紅,有點羞靦:“我,我曾經有去參加過一次初級的童生試,但是無奈才疏學淺,沒能通過?!?/br>這里的小子,學過啟蒙的三字經千字文之后,就可以去參加初級童生試,這是每年秋后由各個地方自行安排的一次考試。只有通過了這個初級童生試成為童生,才能繼續參加后面的科考。鐘亦文戲稱這是第一道篩子,將濫竽充數的先剔出去一批。后面考秀才的時候才沒有那么多人參加不是。一般讀書的小子基本上都會在十歲之后就參加初級童生試,最晚十五歲如果還考不上童生,基本上就會放棄讀書一道。鐘亦文原身也是十歲參加初級童生試,不過第一次未中,十一歲才成為童生,后面倒是被吳氏壓著跟人潛心學習了幾年,十五歲就考中了秀才,算得上是秀才當中年紀非常輕的。秀才才算是有了功名,但也是最低的一級。“怎么后面沒有繼續去考?”何江海繼續詢問。鐘亦朗行了一個禮:“回先生,后來因為家中變故,我跟著阿爺回了村子里,沒有辦法繼續讀書。我僅憑自學,沒有信心再去參加,所以就放下了?!?/br>“嗯!”何江海點頭算是明白了。鐘亦文也聽見了話,看了一眼里正,里正心領神會的點點頭。鐘亦文了然,難怪里正會說鐘亦朗的命苦。三叔公年輕的時候一直在外跑商,所以家里的條件還不錯,甚至還在州府那邊買了一個宅子。這燕國的跑商卻不算是真正的商戶,也不用入商籍,這是為了鼓勵商人而進行的制度。不少農家子在農閑的時候,都會到官府去領一張跑商的契書,也花不了多少銀錢,契稅也不高,這樣東西南北四處跑商,賺點辛苦錢。據說鐘亦文他們家祖上就是從村子里出去跑商,最后在看到商人能夠賺到那么多銀錢之后才變身成了商戶。鐘家村一直都有人出去跑商,老一輩的三叔公,現在的鐘老二家的長子小安,包括鐘小柳的阿爹也曾經外出跑過商,不過那鐘小柳的阿爹是個反面教材,錢沒賺著,倒學會了賭博。三叔公夫郎也是吳家人,不過不是州府吳家主家的那邊,卻是分支一脈,有著這層關系,三叔公一家和鐘亦文爹么的關系才比較近。三叔公家中子嗣單薄,只有一個哥兒,為了傳承香火,三叔公就做主招贅了一個漢子回來,是三叔公的一個小徒弟,也就是鐘亦朗的阿爹。不過,三叔公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原本勤快孝順的小徒弟,進門之后大變模樣,好吃懶做不說,還在鐘亦朗出生沒多久就開始在外面花天酒地。三叔公原本還想忍著,結果不到一年就看見自家哥兒哭壞了身子,那小徒弟還想勾結外人,騙他錢財。三叔公直